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要把化学概念、原理、现象及化学语言等,还原到学生的生活实例中去,变成学生能看得见的“化学事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就会变得顺理成章.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化学教学发生了异化,表现在重书本,轻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环境的联系及影响;重知识认知,轻情感和意志培养;重结论,轻科学思想、过程与方法;重应试解题,轻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要有深刻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应注意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理念,转变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观念(如重知识传授,轻过程体验;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重智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1 提出问题的背景1.1 实现课改目标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转变现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解决重知识轻实践能力;重解题能力而轻情感体验;重技能而轻创造性的教育现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当前,教师对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的理解、落实上仍存在一定的距离,重知识与能力目标,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象仍很严重。因此,教师只有将三维目标并重,齐头并进,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精神。通过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创造的神奇的56号教室的故事,更加坚信了教师的信念:要继续解放思想,全面落实课改精神,真正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然而,当前的教师备课,在教学目标上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教材轻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上重预设轻生成,在教学模式上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要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必须对这四对关系进行辨证思考. 一、知识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和经历学习的过程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经历、体验和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如观察、质疑、联想、分析、推理、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呼唤数学教学要彻底“新”起来,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新”起来.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教师要创设“新”的课堂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挺 《考试周刊》2015,(5):126-12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转变现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改变重知识轻实践能力、重解题轻情感体验、重技能轻创造革新的教育现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势必要加以变革,以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取代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主观性评价、轻客观性评价,重知识的灌输、轻行为的践行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此,一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的培养;二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三要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四要加强行为训练和实践锻炼;五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思考、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同时也存在学生积累不足等问题。其改进路径有:借助课本,积累古诗词的知识,打破语言壁垒;掌握诗歌阅读规律,提升学生整体理解能力;深入揣摩诗歌语言,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张木忠 《考试周刊》2014,(46):189-189
<正>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提倡自主学习,课改内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然而,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不足,表现为重"灌输",轻"启发、引导",更轻学法指导;重"记忆"轻"思维";重"单一口授",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重"研究教材",轻"研究学生";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重校内轻校外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  相似文献   

11.
张丽华 《新疆教育》2012,(10):46-46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突出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重选拔。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重结果,轻过程。新课程要求我们把握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还要从思想品质、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特长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因此,我构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操作等略,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三方面的收获和提高,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是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重表象、轻实质。这导致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  相似文献   

14.
黄永艳 《广西教育》2013,(22):76-76
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现象,使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较大的脱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最为直接而又迫切的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具体做法如下:一、以人为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多,联系生活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书面作业多,实践操作少。这样的教学呈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应渗透《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作业形式,展现出数学课改的课堂,从而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孔令香 《教师》2011,(6):108-109
目前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现状是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外在表现,轻内在情感。"五严"规定和化学新课程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具备崭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学习评价观等。  相似文献   

17.
李佳茂 《广西教育》2012,(14):58-59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现象,它使得我们的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标有较大的距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最为直接和迫切的问题。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本文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角度进行探讨。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语言知识技能,轻情感因素的现象。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情感的调动和体验。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主动倾入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以"情"促教,以"情"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改革的根本是要革除传统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重教轻学、重教轻导、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等弊病;实现教师从主体地位到主导地位,学生从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这个客体地位到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变。外语教学如何才能真正革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上述两个转变呢?笔者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方法、途径手段,加强情感、意志、兴趣、能力、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始终是关键。如果忽视了它,教学改革将搞成“为了教改而教改”的空洞形式。所以,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质性内容。如何以培养学生英语非智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着新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脑,改变我们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