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沧市科技局按照"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目标要求,结合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科技力量开展进村入户送科技活动,共举办以畜禽科学养殖、水稻、玉米、甘蔗、茶叶、烤烟、泡核桃、橡胶及薯类作物高产栽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74场(次),60896人(次);放映科  相似文献   

2.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民依靠科技促进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的建立,2005年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江川、华宁两县列入了全省启动实施的23个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两县入户工程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收到了实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3.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民依靠科技促进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的建立,2005年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江川、华宁两县列入了全省启动实施的23个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两县入户工程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收到了实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4.
马健 《华夏星火》2011,(1):62-64
真正让高淳县螃蟹声名远播是在2009年——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王珷教授在江苏省高淳县的淳溪、古柏、阳江、砖墙河蟹养殖重点镇实地调研之后,决结出发“良种、生态、  相似文献   

5.
基层农技人员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价值认同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关键因素。调查湖北省378位基层农技人员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价值认同情况,并用Ordinal模型对影响其价值认同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基层农技人员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价值认同程度不高;第二,文化程度、月收入、地方政府对农业推广的重视程度、对科技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变量是影响基层农技人员对农业科技入户认同程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上半年,全市实施10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共举办骨干教师培训2期,培训骨干教师98人,完成计划任务32.5%;举办农民专业技术培训47710人,完成全年计划113.6%;畜禽养殖培训5093人,完成年计划84.9%;水产养殖培训1040人,完成年计划52%;茶艺师及二、三产业培训554人,完成年计划9.2  相似文献   

7.
《西藏科技》2005,(4):56-56
4月6日,西藏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动员大会在林周县召开。这标志着西藏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区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林周县各乡(镇)科技入户示范户农牧民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争取做好农村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工作,在江川县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要求,我县选择大街镇小白坡和雄关乡窑房两个山区村委会作为农村科技入户工程的示范村,旨在围绕特色,提高农户接受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推动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效、增收.为此,江川县科技局与相关部门一道,结合农村科技入户工程的相关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简讯     
《科协论坛》2014,(8):62-63
中国水产学会在河南孟津开展"十百千"特色活动近日中国水产学会党支部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开展了"党建强会"计划"十百千"特色活动,活动主题为"提升学会党建水平,加强群建辐射能力"。座谈会上,学会邀请专家与当地渔民养殖户、渔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围绕黄河滩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推广优质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地特点及养殖模式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招远市委、市政府在强化科技首位意识、加大科技投入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了科技三大示范工程,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九六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第一,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收。首先在全市建立健全了农业成果推广网络。市政府设立了农技、农机、水利、果业、渔业、畜牧、林业、种子八个新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09,(3):4-4
1月20日,哈尔滨市阿城区“生态、高效、健康”科技养殖论坛会场座无虚席。合作社社员接受了畜牧专家的科技培训,聆听了区科协、畜牧局、工商局专业人员讲解科技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发展趋势,还上了一堂高层次的专业课,聘请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顾问为他们进行了2009年国际国内养殖形势分析。培训结束后,130名社员代表集体会餐并分发了纪念品。一切费用均由哈尔滨市阿城区众鑫畜禽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买单。  相似文献   

12.
武穴市自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因地制宜采取了一整套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总结出较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启示。武穴市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县市,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县市等多项殊荣。  相似文献   

13.
7月24日,福建省清流县农业局、县科协在龙津镇大路口村隆重举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学仪式,正式启动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立项扶持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红河科技局实施"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切实开展"进村入户送科技"活动,所属河口、金平、绿春3个县按照省、州要求,认真组织"进村入户送科技"活动。活动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科技活动。开展技术培训及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03—2012年中国和欧盟国家的涉渔SCI论文和TDA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章从整体发文情况、渔业科技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欧渔业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学科重叠明显;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国及临近海域,欧盟则涉及了各大洋;中欧渔业科技研究热点逐步集中于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和渔业资源的变动、补充机制。鉴于我国渔业研究水平总体低于欧盟,有必要加强中国-欧盟渔业科技合作,提升我国相关研发水平。  相似文献   

16.
渔业技术进步对渔民持续增收有何影响尚存争议。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门限面板模型分别对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展开检验。结果显示:①沿海地区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均对渔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内陆地区仅养殖技术进步增收效应显著,捕捞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不明显。②当地方人均GDP低于18792元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渔民增收效应不明显;当地方人均GDP高于18792元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对渔民增收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越来越大。③当城乡市场分割较为严重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不明显;当城乡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显现。④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增收效应的发挥以一定的城镇化率为门槛,当城镇化率高于0.460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显著。本文为如何贯彻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更好地促进渔民增收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农村建设中,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楚雄市的实际,科技工作要支撑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增强农民收入;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和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渔业创新发展亟待链条设计与原创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渔业是对传统渔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定位,与农、林、牧业共同构成陆海统筹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发展现代渔业对实现新空间和新资源拓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近海环境、渔业资源以及捕捞、养殖、加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渔业发展现状,阐述了通过贯穿产业链、问题链、创新链、任务链和价值链的全链条设计,实现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创新兴业的发展理念;从重大科学问题、重大技术瓶颈和四大创新工程等方面,阐释了通过原创驱动实现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的途径;提出了现代渔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渔业技术进步对渔民持续增收有何影响尚存争议。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门限面板模型分别对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展开检验。结果显示:①沿海地区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均对渔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内陆地区仅养殖技术进步增收效应显著,捕捞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不明显。②当地方人均GDP低于18792元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渔民增收效应不明显;当地方人均GDP高于18792元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对渔民增收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越来越大。③当城乡市场分割较为严重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不明显;当城乡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显现。④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增收效应的发挥以一定的城镇化率为门槛,当城镇化率高于0.460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显著。本文为如何贯彻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更好地促进渔民增收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村科技入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入户工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进科技入户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农业院校在科技入户工作中大有可为。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科技入户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