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叶秀山《老子》书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夫何故?以其无...  相似文献   

2.
捕鼠     
捕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相似文献   

3.
重述范仲淹     
重述范仲淹牟丕志近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复品味这句传世名言,感慨良多。翻开史籍,关于范仲淹的记述很多,从中不难看出,范仲淹的言行是一致的,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并在社会上积...  相似文献   

4.
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对儒家修齐治平价值观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是,《岳阳楼记》只是就忧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了简洁的论述,却没有具体讨论与之相关的五个问题,即为何忧,为何乐;谁当忧,谁当乐;忧什么,乐什么;当先忧,当先乐;谁会忧,谁会乐。事实上,范仲淹虽然只是论述了儒家士人忧乐观的先后关系,却直击了社会面临的重大弊端,以点带面,从而突出了其思想的高大性。唯其如此,才使得儒家的忧乐观有了  相似文献   

5.
就整个思想体系而言,荀子是以人禽之共性为言性的逻辑起点的,因而,其性论便多呈现为自然而然之特征。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彻底否认人性之中有向善、为善之质素,从而提出了"化性起伪"的圣人教化理论。傅斯年先生亦认为:"设若诘荀子云,人之生质中若无为善之可能,则虽有充分之人工又焉能为善?木固待矫揉然后可以为直,金固待冶者然后可以为兵,  相似文献   

6.
傅杰 《中国文化》2011,(2):107-126
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之未压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若先生者,非所谓"学术所寄"者欤?非所谓"邦家之基"、"邦家之光"者欤?——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相似文献   

7.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陈大络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是什么呢?蔡元培解释为"总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孔子说:"仁者人也。"①仁乃是做人的道理,是谓人格;但是及之于政治,则是"为政在人"。②也就是说,治理国政,要得到好人。依此推论,...  相似文献   

8.
读史札记     
孔夫子的低调 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有些很高调的东西.高歌入云,激昂慷慨.比如我们所尊敬的范仲淹先生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云,就让人在钦佩之余有芒刺在背之感.  相似文献   

9.
仁义、公正与市场经济张书琛公正(公平)是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一个总体性的原则;而东方的仁义与西方的公正在概念涵义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孔子和孟子都把"爱人"作为"仁"的基本涵义。孟子又进而释曰:"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仁即爱人,亦即...  相似文献   

10.
西王母与西膜王家v道教神仙中缺不了西王母,因为她是女仙之祖,"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她所住的昆仑山是神仙的始源地,又是"黄帝"所居。山原神仙出自昆仑,海上神山亦被昆仑之名。在编述此题时深感识见浅薄,资料未能精纯。仅勉辑诸目于次:一、西王母之邦乃部族国名...  相似文献   

11.
小评论     
小评论有些城市用巨资进行所谓"选美"活动。鄙人投反对票。欣闻北京大学女生拒绝选美,好极了。北大毕竟是北大。所谓"选美"所见者只是外形,内心如何不得而知。此类活动如果扩大,势必造成浪费浮华。孔子名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一致,质与文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儒家经济文化思想漫谈:“义利之辨”胡伟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开篇就讲,"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一段时间以来,孔孟的这些言论很为人们所诟病,以为儒家思想将义与利对立,与现代经济生活格格不入。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下面试...  相似文献   

13.
周昌龙 《中国文化》2008,(2):138-150
梁启超(任公,1873-1929)以善变闻名,但所谓善变,是思想表征上的转移,仅有观点理论的变换或修正,而不涉及核心价值的结构形变?抑或在表征转移之同时,思想与人格信仰之内核价值亦有根本改变?若属前者,则在不同阶段的观点理论转移当中,当仍有隐潜的共同内核价值作其思想之内在指导,从而让这些看来矛盾或纷乱的表征转移,呈现出深层的统一或内在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4.
劉夢溪 《中国文化》2011,(2):208-211
久违了。你在那里?我找不到你。你进入庄禅的境界了,自然无法找到你。庄子曰:"形形之不形乎?"  相似文献   

15.
道教营养学散论刘国梁饮食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也是健身防病的首要条件。道教学者对此早有论述。《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孙思也说:"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的诞生和流传(日)狩野直祯著沈伯俊译在日本,很多人对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人物和故事部很熟悉,有关"三国"的典故和名言经常被日本人引用。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时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此事虽然未必就是真实...  相似文献   

17.
陈晋公报忧不报喜宋真宗时,陈晋公陈恕作三司使,总揽天下财计。宋真宗命令他将宫廷内外府库中的钱财、粮食,全部统计一下上报给他。陈恕当即答应,但却未统计上报。真宗就命令宰相去质问他。陈恕回答说:"天子还很年轻,如果他知道府库这样充实.我怕他会生出奢侈之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之设想徐颖果季羡林先生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刊词》中说;"同志们不是常讲:我们要建立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吗?对这样一件工作,我们一则感到要当仁不让;二则我们也会感觉到,我们心中的底并不是太具体的。"杨周翰先生也说道:"现...  相似文献   

19.
楚文学:中国浪漫主义的大河之源□刘保昌清末民初的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楚人物产丰饶而食物常足,不忧冻饿而安居乐业,在崇巫信祀秀水奇山的环境中悠游岁月,逐...  相似文献   

20.
从嫘祖传说谈我国蚕桑文化的起源地高翔我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的本义不外乎指文明服饰之发达,《左传·定公十年》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句,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谈到服饰,就不能不涉及养蚕治丝,追溯其源,人们自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