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媒体事业中新媒体的发展也逐渐活跃,新媒体在舆论市场中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媒体行业发展,也为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想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积极融合新媒体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以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编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对传统媒体编辑的素质能力、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探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转型、融合与创新。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论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应遵循的原则,并重点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家亮 《今传媒》2020,28(5):31-32
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一定要扬传统媒体之长,补传统媒体之短,新旧媒体要充分吸收彼此优势,互相借鉴,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媒体行业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化改革的同步与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出发点,就如何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中,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借助新媒体的发展优势,推出符合融媒时代传播的媒体精品。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原有的模式和格局,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言人,通过社交软件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评论新闻。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剧烈的冲击,因此还需要重新审视新旧媒体融合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途径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二者的融合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发展是目前我国媒体发展中的重要现象,而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的冲击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其必须思考的问题。新媒体尽管在技术和平台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在内容上仍然需要借助传统媒体来实现自己的扩展;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也不应该迷失自我,应该准确抓住机遇,借助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平台优势来实现自我内容的扩展和品牌影响力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兴媒体发展十分迅猛,对传统媒体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学习,学习国外媒体一些媒体融合的先进的做法。另外去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利用新媒体的优点,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价值性及合理利用得到各行业的高度重视,新媒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对我国传统媒体造成严重冲击,为了更好地适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共赢的状态,新闻出版编辑的素养需要得到相应提高,这是大数据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立足大数据背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以找到素养提升的渠道,为媒体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不仅拓宽了媒体的定义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纸质媒体更是首当其冲。新媒体具有许多传统纸质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着重对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究竟会怎样演进推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关建议。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壮大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纸质媒体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危机二字,有危就会有机。对于传统媒体的代表,报纸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把握机遇,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取长补短,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新媒体当成是敌我的关系,而是应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传统媒体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媒介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以其权威性、公信力在受众中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优势不再明显。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大数据对媒体发展的影响,论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为移动多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而坚实的平台,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巨大挑战和威胁。因此,如何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报纸的版面设计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将探讨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趋势下,现代报纸版面设计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要求下,借鉴其他新媒体的媒介设计特点发展自己,同时又能够保持自己深度、权威报道的特色,发挥目前报纸版面设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生产、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介融合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依附互联网、手机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机遇。本文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提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需要从理念、技术、内容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凭借自由、开放、分享、互动等优势,将众多用户集中于网络平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分流传统媒体受众的同时,严重削弱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体的经营与发展。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媒体因地制宜,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媒体融合策略和新媒体转型之路。第三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基于这样的背景,试图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竞合与突破。本文从创新、用户、内容、服务、体制机制、版权保护等六个方面对"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大量新型媒体出现,为媒体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媒体的发展,并不代表传统媒体的衰败。全媒体背景下,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新闻与新媒体新闻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也有共性。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空间。当前社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本文就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进行探究,旨在为媒体从业人员提供理论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对于现代社会以及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媒体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倩 《新闻传播》2022,(3):46-47
融合媒体发展背景下,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在各行业领域不断渗透,驱动了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传统媒体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为进一步促进体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有必要发挥新媒体优势,汲取传统媒体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目标.基于此,本文就传统媒体在体育信息传播方面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探索传统媒体与体育新媒体融合发...  相似文献   

16.
宣海林 《出版科学》2018,26(3):23-27
媒体融合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传统媒体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在传统媒体发展衰落的背景下,行业期刊由于享受着政策红利,具有独特的定位、功能,成为研究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和编辑思维转型的样本.行业期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在很多方面面临着挑战,亟待改进.仔细检视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各方面的挑战,对行业期刊编辑思维进行各方面的重新定位,才能实现行业期刊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步入“互联网+”时代,笔者在此从“互联网+”背景出发,全面阐述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实际情况,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针对性策略,以期作为同类研究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工作实践的参考和借鉴,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媒体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作为主要标杆的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目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媒体融合成为了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媒体在这样的时代下迎来了更多的挑战,但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机遇。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实现转型和发展,是目前传统媒体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具体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尤其是电台媒体如何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已经成为了各地方电台媒体创新、改革的首要内容。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凸显自身内容公信力、影响力的优势,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引领思想正能量,这才是新媒体持续发展、稳步向前的关键。本文就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对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以及发展之道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促使传统媒体寻求转型,而传统媒体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媒体从业者的角色转型。本文从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的主体入手,分析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比较优势及从业者在角色转型中面临的困境,从而探讨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应努力的方向,以期对同行业从业者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