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中对常参官知县自奚屿始提出质疑,他认为县令与知县是相同的。根据史料判断,知县为常参官差遣,由中央下派到地方,而县令为选人的职事官,依靠循资依次递升而来。二者并不相同,因此,常参官知县自奚屿始还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传说有一个县令,姓乌。他年轻时即为官,十分骄傲,听说当地名士蒲松龄学问过人,他感到很不服气。有一次,乌县令邀一批乡绅叙饮,同时也请到了蒲松龄。席上,乌县令乘着酒兴,出了一个上联:"二人土上坐"要蒲松龄对下联,蒲松龄当即对了下联:  相似文献   

3.
正《竹前槐后诗卷》,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内容为米芾写给好友希声的书札。札文前半段为文字说明,后半段为米芾自作的七绝诗一首。书写此札时,米芾刚刚从失官赋闲的落魄之士,升迁为雍丘县令。雍丘县令为正八品,虽是微官,却是米芾有生以来做的最大官。所以他对希声说"非才当剧",言似谦抑,而自得心情溢于言表。这从字的形态上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1,(10):42-43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谚语会搭凉棚就是好官?宋朝靖康年间,秦桧以御史身份回家乡建康祭祖,临时租了一所房子居住,每日为夕照所苦,上元县令张师言闻讯,连夜为他搭起了凉上棚任。数,就年想之提后拔,秦张桧师官言拜,以宰报相答,当刚日刚  相似文献   

5.
武松下岗     
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了那只吊睛白额大虫后,成了阳谷县远近闻名的打虎英雄。经过报纸、电视的一番宣传,武松成了明星。于是,人们纷纷拜武松为师,学习打虎绝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武松师徒杀虎众多,老虎日渐变少。武松甚是得意———自己为民除害,功不可没啊!一日,武松正在家中品着香茗,看着各地送来的《打虎简报》,阳谷县领导带着环保局、林业公安分局的一干人马来到他家。他以为又是县领导来表彰他的打虎功绩了。不料,县领导却递给他一份红头文件,并宣布道:“鉴于多年来对老虎的肆意捕杀,老虎已濒临灭绝。现在,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  相似文献   

6.
虎打武松     
自从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以后,整天都有许多朋友请他吃饭。没过多久,人变胖了,武功也荒废了,可是那只老虎的孩子却和武松记上了仇。有一天,武松去山上,碰巧遇上了那只小老虎。武松说:“哟,你也来吃我,小心我把你打得像蛇爬选”小老虎冷笑了几声说:“哼,我可是学过少林功夫的选”“就你芽”武松不相信,“要不咱们比比芽”“好选”小老虎回答道。武松因为太胖,行动变缓慢了。刚开始,他拿着棍子演练了一会儿。那小老虎等得不耐烦了,猛地扑过来,就想吃掉武松,可是被棍子挡住了。武松说:“唉,好险啊选”小老虎说:“Look,还有更险的呢选”武松二话没…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学《景阳冈》武松打死老虎下冈这一段内容时,因文中没有交待武松从什么方向下冈,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我有意在这里设疑:武松从哪个方向下冈?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议论开了。有的说:“武松应回头下冈,因为武松打死老虎已浑身无力了,他怕向前走再有老虎出来。”  相似文献   

8.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后徙居襄阳,因曾祖官终巩县令,遂世居巩县(今河南)。唐玄宗登基的先天元年,杜甫出生于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因此,他可以说是大唐开元盛世的同龄人。杜甫不是贵族,但也并非劳动人民出身,他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相似文献   

9.
千年之前,彭泽县衙.一个官卑职微的中年人愤然地将县令官印挂在了大堂之上,他要走.面对再三挽留的衙役们,他冷笑一声:"岂教我甘为五斗米折腰,拳拳而事乡里小人焉?"全无惺惺作态,不作丝毫留恋,一振衣衫,便从彭泽县衙中翩然踏出,去找寻那方梦中的桃源.  相似文献   

10.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775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名诗人。其父闲曾是衮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可见他的出身是一个“奉伢守官”的官僚家庭。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知县、县令,也有兼一县兵马的职责。朝官知县兼领一县兵马,被称为兵马都监;京官知县和幕职州县官县令兼领一县兵马,被称为兵马都监;畿县知县兼领一县兵马,称为签书兵马司公事。宋代知县、县令兼领兵马,一是镇压民间的反抗活动,二是抵制异族的进攻。宋代的知县、县令始于宋初;神宗革新,实行将兵法,专门别置教官训练军队,罢黜知县、县令兼领一县兵马之权;到南宋恢复知县、县令兼兵权,知县、县令带兵制几经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千年之前,彭泽县衙。一个官卑职微的中年人愤然地将县令官印挂在了大堂之上,他要走。面对再三挽留的衙役们,他冷笑一声:"岂教我甘为五斗米折腰,拳拳而事乡里小人焉?"全无惺惺作态,不作丝毫留恋,一振衣衫,便从彭泽县衙中翩然踏出,去找寻那方梦中的桃源。等待他的是一贫如洗的日子:环堵萧然,难蔽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知县、县令,也有兼一县兵马的职责。朝官知县兼领一县兵马,被称为兵马都监;京官知县和幕职州县官县令兼领一县兵马,被称为兵马监押;畿县知县兼领一县兵马,称为签书兵马司公事。宋代知县、县令兼领兵马,一是镇压民间的反抗活动,二是抵制异族的进攻。宋代的知县、县令始于宋初;神宗革新,实行将兵法,专门别置教官训练军队,罢黜知县、县令兼领一县兵马之权;到南宋恢复知县、县令兼兵权。  相似文献   

14.
正武松来到阳谷县,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十八碗酒,天晚了,仍准备过冈。店主劝他,说冈上有大虫,武松不听,执意上冈。走到山神庙,武松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道冈上真有大虫。若回去,又怕店家耻笑,他只好硬着头皮上冈。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  相似文献   

15.
胡图虽说糊涂了一辈子,但也有明白的时候。那是胡图稀里糊涂当了县令以后的事。这个县里有一个土豪,倚仗着原来的县令是他的亲戚,为所欲为,百姓都恨他怕他。一个农民一气之下把土豪砍伤了。土豪马上写了状词上告,状词写道:“用斧杀人,罪大恶极!”他想,这次我有理,新县官一定会判那农民的罪,这样一来,自己又可以得势了。胡图却想借此压一压这土豪的气焰,便提笔在状词的“用”字中间一竖下加了一横勾,使“用”字成了“甩”字。开堂审判时,胡图把状词扔给土豪说:“甩斧是无意,有什么罪?你又没死,怎么说他罪大恶极。你分明是夸大其词!至于你平时…  相似文献   

16.
武松是施翁笔下最富有血性的一个英雄形象,他以英雄和豪迈之气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他的名字和故事在一代一代地传颂着,武松的性格也成了人们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景阳冈》通过武松喝酒和打虎的具体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三写榜文,生动地显示了武松的心理活动,这对于揭示武松的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不能轻易放过。 一写榜文,揭示武松的豪放性格。 武松从晌午开始喝酒,一连喝了十八碗,直到天快晚了,才提起哨棒出门,店家连忙劝阻,请他看官司的榜文,说明冈上出现了猛虎……武松充满自信,认定景阳冈至少走了一二十遭,何曾有过大虫!所以对于榜文看都不看。这种自信心理建筑在“就有大虫,我也不怕”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区区大虫,无须畏避,英风豪气洋溢于字里行间,尽管出语粗鲁,却并非存心伤人,充分揭示了武松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人物。他的“怪”,要而括之可分二方面:一是在生活思想作风方面。他一生贫困,中进士后虽做过几任县令,但仅“七品官耳”,一生大都在扬州靠卖画而过清寒生活。他有奇才而潦倒不得志,加上看不惯封建社会的腐败丑恶和官场的污浊,满肚牢骚,愤世疾俗。但对人民深为同情。郑方坤《郑  相似文献   

19.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后徙居襄阳,因曾祖官终巩县令,遂世居巩县(今河南)。唐玄宗登基的先天元年,杜甫出生于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因此,他可以说是大唐开元盛世的同龄人。杜甫不是贵族,但也并非劳动人民出身,他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这一历史条件,也就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同情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他生活道路曲折多变,仕途也历尽坎坷。  相似文献   

20.
徐先辉  许波 《湖南教育》2007,(10):43-43
《秋水轩尺牍》,为清人许葭村所著。许葭村是一位师爷,里面收录了他许多公私书信。提到师爷,我脑海中浮现这么个形象: 老鼠眼,八字须,薄嘴唇,小细胳膊小细腿,一手持折扇,一手捏住一撇胡须,哈着腰,长期将自己的小嘴巴搁在县令的小耳朵边,叽哩咕噜,臆猜官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