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虎  刘琬 《物理教学》2023,(1):46-5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形成首轮效应。在教学中,可围绕“比一比——激趣、探一探——悟法、理一理——明线、测一测——检标”这四个环节,对第一节物理课堂的教学进行研究,并对其首轮效应进行探讨。实践表明,良好的教学可以利用首轮效应,让学生刚接触物理就能喜欢上物理,然后内化为会学物理,最终发展为爱上物理。  相似文献   

2.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就是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提出问题、“析疑”——分析问题、“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的“设疑”,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引起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知识的探求、向往,增强求知欲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物理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采用 “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将物理教学分为“理论讲授——拓展知识讲授——学生讨论——课后网络学习”四个环节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形成一个从点到面,从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到运用能力的良性学习过程,进而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物理好难学噢!”自从当了教师之后,我就经常听到学生这么说。很多学生会因为物理“难”学而变为“怕”学物理,最终变为“讨厌”物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很不愿意看见这样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  相似文献   

5.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得不重视发挥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习题的教学中,通常一节课只能讲一两道题,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收,抑制了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思维,结果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吃力,甚至走神.为了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格局,经过长期的尝试,我探索出了一种比较实用的习题教学方法——“递进式教学法”.“递进式教学法”的特点是:遵循学生的物理认知规律,环环相扣,启迪学生思维,主动思考,从而即复习巩固了物理概念与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缜密的物理思维能力,使知识与能力齐头并进,效率高、成效好.  相似文献   

7.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把问题解决看做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教师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正是物理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宗旨,也是同建构主义理念完全吻合的原则。那么,如何将“问题解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呢?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授课效果。则采用“设疑”——提出问题。“析疑”——分析问题,“解疑”——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对某些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或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的概念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实效,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其中“引申”“比喻”法就能加深学生对某些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本文结合实例谈谈用“引申”“比喻”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物理概念规律的一些运用。  相似文献   

10.
“多元互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全国统编初中物理课本(上下册)编入了二十二篇“阅读材料”,编入“阅读材料”的目的是:启发兴趣,开阔眼界,并初步介绍科学家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正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对初中物理的教与学,有较大的好处。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阅读材料”的几点做法: 提出问题,引导阅读。这种做法是教师先把“阅读材料”的内容,编成几个问题式的提纲,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带着思考的问题阅读,称之为问题——引导——思考阅渎法.例如对介绍焦耳这篇“阅读材料”(见初中物理第二册第98页),我们先提出这样一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以探究课题“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方法——天平、量筒法.据此,本文谈谈该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光的色散”实验是初中物理入门课中安排的一个学生兴趣大、教学效果好的演示实验;做好这个演示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为学好第二册的“光的色散”知识打好基础。现提供简易“光的色散”演示实验方法——幻灯机投影法。预先找一块20×20厘米~2的不透明硬纸板,在其中间位置剪一条宽3~5毫米的狭缝,狭缝的长可根据三棱镜的尺寸相应而  相似文献   

14.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设疑”提出问题;“析疑”——分析问题;“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设疑”,让学生在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智慧火花,引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知识的探求、向往,增加求知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近来年,我们组织物理教师对物理情景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总结了教学“五法”——口决情景法、问题情景法、视觉情景法、情感情景法、实践情景法.  相似文献   

16.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物理》课本的“引言——怎样学好物理知识”中,要求学生做到三条:做好物理实验,学好物理概念和规律,做好练习.其中第一条就是“做好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17.
在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提出“物理+”的思想,用物理知识去帮助中学生理解和解决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学科融合意识,使学生在“理解中学习”.本文旨在运用“物理+”的思维,用高中物理的方法来解释地理问题——地转偏向力,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  相似文献   

18.
雷丽明 《甘肃教育》2002,(10):39-39
我们知道,“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的一种方法。其实这种方法也能用来指导学生利用物理公式巧妙地解决一些定性的物理问题。下面仅举几例,说明“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热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中职课程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中职物理教学中,不少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本文以中职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为探究载体,从“滑块——木板”模型中的两类情况进行剖析,充分展示“速度——时间”图像在物理解题中的有效运用,希望能够给教育同仁带来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云 《教师》2013,(36):89-89
借“文化”法,以“文化物理”入主物理,从而优化智力,激励求学、提高素质,追求“全人”教育,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为人们能够过一种实现自我和负责任的生活做准备(《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素养的必要性——美国科学促进会”),使教育步入生态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