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实质及其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数大学生而言,自卑心理是基于社会比较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的不如人的心理体验,它可能成为个体进步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前进的障碍,这取决于个体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认知视角来看,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核心是虚构自我概念的存在,造成其应有的能力无法发挥,自验预言的作用使其虚构自我概念日益得到强化,如此循环,从而陷入严重的自卑.虚构自我是指个体假想的阻碍个体行动和充分发挥自我潜在素质的消极层面的觉知、体验及观念,与其真实能力不符.大学生的虚构自我与真实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其自卑心理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2.
可能自我是个体对未来自我的认知表征,对可能自我的理解存在过宽或过窄两种偏向。现有理论将可能自我划分为6个维度,可能自我具有正、负效价,对个体行为具有动机作用,其发挥与行为策略、社会认同及平衡可能自我有关。可能自我源自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又借助归因参与对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的重构。可能自我与个体的自我图式、社会资本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对可能自我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Q分类法、访谈法及参与性生活故事法。已知可能自我对个体的学业、体态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的职业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自我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三个层面的自我概念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自我包括职业自我意识与职业自我设计。职业自我意识具体指职业自我的认知与感受。职业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教师角色要求、教师职业生涯及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自我认同;职业自我感受是指职业自我效能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职业满意、职业倦怠与职业危机等各种感受;职业自我设计是指教师在对职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以及感受的基础上对自身职业发展进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社会认知中的自我及自我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认知研究一方面将自我概念拓向多重化,另一方面,它又给出了理解自我表征的相关网络模型、自我库模型、自我图式、多重样本模型、平行分配模型等不同的认知模型。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标志着社会认知关于自我的研究深入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我认同的职业认同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职业认同成为西方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主题。综观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职业认同与个体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以下三种基本观点:职业认同是个体全部自我认同的组成部分;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认同的表现,包括职业个性理论和主体性理论;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认同的形成和运用过程,包括自我概念理论、框定与折衷理论和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基于自我认同的职业认同研究为判断生涯指导干预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不断发展的学业自我概念与相应学业行为之间存在的落差和不一致性,探究其可能的心理机制.方法:采用基本认知图式(调查一)和行为测量(调查二)分析了574名大学新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学业自我发展水平高的个体对学业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有更多的认知,同时表现出行为上的增强.但这种影...  相似文献   

7.
自我概念是20世纪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发现。个体通过自己的客观情况、成败经历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和认识自我,形成自我概念。从教育角度来讲,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建立客现全面的自我概念。并及时调整其不合理的自我认知。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图式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人认知有4个方面的功能: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整合功能,理解功能和计划功能。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引进图式概念,用“人的图式”解释人格,用“自我图式”解释自我概念,用“群体图式”解释刻板印象,对产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也通过图式概念有了新的阐述。从图式理论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合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与传统社会心理学单纯研究个体、群体的外部行为方式来预测心理现象的方法相比,图式加工的观点深入到人类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了个体或群体根据已有知识来解释外界新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自我概念是个体心理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心理健康的人的核心特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的重要阶段。用心理测验量表对7-11岁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认知、人际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采取自我知觉的统一、肯定的评定、形成正确的成败归因等教育对策,可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自我概念的含义 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所有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概念有多方面的特征:(1)对自身的认识,即自我形象(Self-image);(2)与自我认识相关的自我评价,即自尊心(Self-esteem);(3)自信在某一领域某一任务中的能力,即自我效能感(self-efficiency)等。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oughts about the self in the future, called possible selve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urrent identity of individuals. This study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possible selves in the domain of memory and cognition. Both older and younger groups spontaneously reported possible selves in the cognitive domain, e.g., “learning a new skill,” but younger adults did not spontaneously mention any memory-related possible selves. In contrast, almost 1/3 of our well-educated older adults reported possible selves related to memory—and nearly half had memory or cognitive concerns. Furthermore, every older adult who spontaneously listed a memory self also selected this as his or her “most dreaded” feared self. These people reported engaging in physical and mental exercise to try to prevent this feared self from materializing. Although fears about cognition and memory are important in the self-concept of well-educated older adults, these individuals also appear to have a proactive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such fears.  相似文献   

12.
可能自我是美国心理学家Markus和Nurius最先提出的概念,即一种涉及到未来自我的概念系统,包括希望成为的自我以及避免成为的自我,在个体经验及社会文化的背景中不断塑造而成。可能自我为激发个体当前行为产生和导向未来行为发展提供内驱力,从而创造人生发展路径并塑造人格形成。深入可能自我与其他变量的交叉动态研究,注重跨文化及特殊群体的表现,借鉴可用于解释可能自我产生机制的技术和原理拓展研究方法,可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3.
赵惠  王红成 《培训与研究》2008,25(7):132-134
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信息的编码、储存、传输、接收和解码过程中起作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相关文化认知图式的缺失或不匹配是造成误译的重要原因。汉诗英译中大量存在的文化意象误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测和调控,是对于个体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教师只有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和调节,才能提高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元认知的过程。元认知策略已经成为提高教师教学及自身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图式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认知图式的现状及其异化、客体性视角认知图式的具体成因做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并从转变思想观念培育主体成长环境、实施任务驱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破除思维定势、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等方面指出了如何重构高职学生主体性视角认知图式的三重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图式理论探讨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语言输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文章分析了图式和听力理解的内在认知关系;论述了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抽象图式三种不同类型的图式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语言输入的指导;并指出在听力教学实践中,教师遵循关联性和真实性原则选择和使用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激活和完善内容图式,语言输入的文体教学影响着学生大脑中形式图式的构建和发展,而教师简化语言输入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抽象图式。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她尤其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的心理体验。文章选取莫里森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三位黑人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揭示莫里森关注的"丑女人"的真正含义:那些被认为是"丑女人"的黑人女性其实就是最美的女人,因为她们是黑人自我的代表者、引导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review, I advance the embodied cognition movement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s both a challenge and an invitation for the stud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Embodied cognition challenges theories which assume that mental operations are based in a common, abstract, amodal code of propositions and schemata. Based on growing research in behavioral and neuroscience, embodied cognition proposes that all cognitive activity is based in sensorimotor activity, opening exciting new vista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Exemplary embodied theories a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including those of Glenberg, Barsalou, Lakoff and Johnson, Paivio, and others. Exemplary embodie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e reviewed. I propose that much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search that cites an abstract theoretical basis is actually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embodied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它是基于译者对原文意义解构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且译者的原有认知影响这一认知活动过程.无论是译者对原文和作者意图的解构,还是译者的原有认知基础都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为例,分析以上两种因素如何影响文中有关伊斯兰教和阿富汗词汇的翻译,得出:主流社会文化意识影响着译者的社会文化认知,从而操控着翻译过程;译者对原文和作者意图的解构决定着译作的成败与否.提出翻译文学不能一味地迎合目的语读者而忽略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