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我国部分健将级田径运动员的“高原现象”进行研究,提出田径训练过程“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在专项训练的第4—6年出现,持续1.5—2年,且具有重复再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中,往往最初几年成绩提高较快,达到一定程度后,成绩发展曲线就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不能充分显示运动员的竞技潜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对中国和前民主德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关资料的统计表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竞速、竞距和技能表现难、美类项群运动员的“高原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布瑞安和赫特的观点,指出研究对象在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竞速项群运动员在专项训练的第4—6年出现,竞距、技能类难美项群运动员在第5—7年出现;运动素质是竞速、竞距体能类项群运动员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因素,难美性技能类项群运动员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指出了在田径技术教学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5种有效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和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喜灿 《体育科学》2000,20(3):38-40
通过对国内优秀田径运动员665人和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922人资料的研究,获得了运动员在整个竞技生涯中运动成绩变化过程的年龄规律,分析了运动员在各竞训阶段、各专项和性别上的成绩与年龄特点,揭示出国内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表现为成才旬,出现最高成绩早、退役早的“一晚两早”现象,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表现为成才早,出现最高成绩晚、退役晚的“一早两晚”现象,为运动队制定和执行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提供理论参  相似文献   

6.
对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进行控制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一个“原始材料”经过长期、系统、连贯的训练,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少儿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的控制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的运动员的成长过程研究表明,一个世界级水平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田联1994年2月出版的《田径新探索》杂志刊登了有关高水平运动员高原训练实际问题的有关资料。下面是这些在国际田径界一些知名的教练和专家提供的有关高原训练资料的简介。这些教练和专家是,伊·鲍曼(德国运动员D·鲍曼和什·弗兰克的教练),彼·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1994年欧洲田径教练员联合会,在保加利亚《贝尔梅肯》高原训练基地(海拔2050米)举办了高原训练问题讲习班,来自22个国家的教练员和专家参加了这一讲习班的研讨和学习。欧洲田径教练员联合会主席迪克(英国人)在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将在海拔2240米的墨西哥举行,因此,田径运动员的高原训练问题在今天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中医阴阳学说认识田径运动训练比赛中的比赛与调整、大负荷与小负荷、超量消耗与超量恢复、专项训练与素质训练、男运动员与女运动员、南方训练与北方训练、高原下训练与高原训练等诸多因素的相互联系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关系;依据这种认识把运动员作为“特殊病员”和保健对象,在训练中通过中药的进补与清热等施治方法,调节运动员机体的动态平衡,改善运动员健康状况,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能力。文中介绍了进补药物的分类与用药原则,并列举了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田径训练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娄底师专田径运动员参加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和97湖南省专科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跳远比赛的情况调查,发现“失常”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田径比赛中,并对失常的原因、实质、生理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使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议题.虽然,我国成人田径运动比赛成绩不理想,但是已有文献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水平与世界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水平差距较小.中国田径青少年运动员优秀选手人才辈出与成人优秀选手较少的鲜明对比,也形成了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奇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中国田径女子优势现象及原因入手,提出了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强相关立法,保障女子田径运动员权益;革新训练体制,体现对女子田径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关注终身发展,提高女子田径运动员的受教育水平;突破传统性别观念,发展女子田径运动员的个性;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制造中国的田径女子体育明星。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通过长期的艰苦训练,都希望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好成绩,但现实中,很多运动员却在比赛中,尤其是世界大赛上表现失常,大失水准。人们称之为“克拉克现象”。 1995年8月在哥德堡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国田径运动员出现了大面积的“克拉克现象”,成绩跌至近几年最低点。在参赛的29名队员中,基本上算是正常发挥了水平的仅占17%,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训练因素,心理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4.
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技术“规范化”,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更高层次的训练:直接影响少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继续提高和发展,因此,技术训练的“规范化”,是影响少年田径运动员发展前途的战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9~13日,国际田联在北京田径发展中心举办了高水平的竞走研讨会。主讲人是来自意大利的莫雷里奥、达米拉诺,他曾是一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多次在世界大赛上获奖牌,现任国际田联竞走委员会主席。参加研讨会的学员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国内著名教练员沙应正、邢富国、刘吁昶、张阜新等。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竞走的训练问题,达米拉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训练理论,对“年度周期划分”“训练过程的监控”“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组织”“高原训练”等方面进行了论…  相似文献   

16.
前言 1982年,为表彰我国田径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再创佳绩,国家体委评选出当年最佳田径运动员。此后,这一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根据入选人数的多少分别称为“十佳”或“最佳”运动员。这些十佳(最佳)田径运动员的水平代表了当年我国田径运动各项目的最高水平,对历年入选十佳(最佳)的  相似文献   

17.
一、对高校田径短跑训练的现状分析短跑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具备在比赛中发挥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因此速度是短跑运动员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许多教练员及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高校在田径短跑训练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训练期限短、时间少、条件差等实际问题。在主观上看短跑运动员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即“速度障碍”的出现,往往造成短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下降,比赛信心不足等“症  相似文献   

18.
每四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成为全国体育界的重大赛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省市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及运动水平。我省大学生耐力项目运动员在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过较好成绩,有较高的运动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省大学生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来源;入学训练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昆明高原训练对中长跑专项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中长跑项目训练的安排及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初步找出了一些规律及训练中各种因素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控制方面提出了训练时期和阶段划分的新观点、新理论,使训练更符合大学生业余训练的特点和高原的特点。同时介绍了大量高原田径耐力项目的训练方法,可为今后大学生田径耐力项目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运动员在平原比赛期间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结果经过高原训练后、在平原比赛期间,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基础心律和血压逐渐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都较为明显,且血红蛋白的下降先于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持续升高,血清皮质醇有所降低,其比值明显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下降明显.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到达平原7天后,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所以世居高原运动员应把握好下高原的时间.以免下高原过早,使运动员的心功能下降和红细胞过多的消耗;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也应多进行平原训练,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获得较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训练质量、运动员能力和成绩的训练方法.我国田径、游泳等项目在70年代以后也逐步采用了高原训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探索高原训练的规律,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形成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