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诗人 ,也是创作量最高的诗人。在文学史上对他评价各有侧重 ,甚至观点对立。钱钟书先生对陆游给予了全面、公正的评价 ,既高度赞扬了陆游的文学成绩 ,也指出了他创作中的不足 ,有拨乱反正之功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一、浏览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科学》2017,(Z1):66-67
<正>"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这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学者、画家兼诗人郑板桥在《板桥自序》中的话。板桥先生平生酷爱读书,且善于读书。他所说的"精",应该就是今天我们提倡的"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深度阅读费时费事,但深度阅读不仅提高人的文学素养,还陶冶情操。所以,在这浅阅读盛行的时代中,只  相似文献   

4.
<正>自古以来,文学与历史的关系都是极为密切的。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可见文学如影随形,在阅读文学文本的时候又看到历史正凝视着我们。历史与文学是共同存在的关系,我们是否能利用历史提供的可靠背景材料和历史事实,来体现文学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呢?把古诗词阅读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思也必然会随诗人的情感而撼动,不会再将诗词看作是“诗人的主观臆想”,这对古诗词学习而言是有利的。因此,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妨充分挖掘古诗词作品中的历史元素,  相似文献   

5.
周国平算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这位学者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这本自选集将引领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  相似文献   

7.
刘国正先生以诗人、杂文家、教育家和编辑家等并称,不仅在文学圈内出类拔萃,而且在语文教育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刘国正先生集多重角色于一身,这构成了他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石。以他自身的经历而言,“实和活”的提出具有必然性,为我们深入解读刘国正先生语文教育思想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我爱你 ,先生 ?因为———风 ,从不要求小草回答 ,为什么他经过她就不能不摇动。你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有这样的智慧也就够了。闪电 ,从不询问眼睛 ,为什么 ,他经过时 ,要闭上———因为他知道 ,它说不出———有些道理———难以言传———高尚的人宁愿 ,会意———日出 ,先生 ,使我不能自已———因为他是日出 ,我看见了———所以 ,于是———我爱你———狄金森 (EmilyElizabethDickinson1830 - 1886 )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诗人 ,有人认为她是从古希腊女诗人萨福 (Sappho)以来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她的…  相似文献   

9.
一、逻辑引读,感知文意 师:<月光启蒙>是诗人孙友田写的,有人称赞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写作,是用煤炭蘸着心血在写作.所以他的作品便成为战斗的呐喊.前进的号角,欢乐的歌唱.是谁培养了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诗人呢? 生:是他的母亲. 师:是啊,他母亲唱的那些歌谣为他打开了文学宝库的大门.今天,让我们也走进这清幽的月光,读读这些当年月光下吟唱的童谣吧.  相似文献   

10.
许世旭先生是当代韩国最负盛名的汉语诗人和汉学家,他的汉语诗学思想是海外汉语新诗研究的典范。许世旭先生的汉语诗学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长期的阅读体验,也来源于他长时间地体验并融入汉语文化生活。许世旭先生构建了成熟的汉语诗学方法论体系,能够跳出中国大陆或台湾学者研究新诗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当局者迷"的局面,具有丰富的诗学内容。但同时,他的汉语诗学思想在具备中国诗歌审美属性的同时,也涌动着半岛文化和高丽民族的文化性格,隐现出挥之不去的民族情愫。  相似文献   

11.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新中国著名解放军诗人李瑛的一首抒情诗。最初发表在1980年《诗刊》第五期上。后收入1980年《新诗年编》,1981年9月号英法文版的《中国文学》曾予以转载。受到了普遍好评。要正确理解这首诗,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的立意是什么?第二,这立意是诗后凭空杜撰来的?还是有着广泛深刻的现实基础?第三,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立意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把上述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你们尝试过用耳朵来阅读吗?没有吧,告诉你,耳朵阅读是另一种读书方式。莫言先生是当代有名的作家,他曾经这样说过:“‘我’虽然没有文化,但通过聆听,这种用耳朵的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准备。‘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作家,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写作,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与‘我’的二十多年用耳朵的阅读密切相关的。‘我’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写作,并且始终充满自信,也是倚赖着用耳朵阅读得来的丰富资源……”读了莫言先生的话,你们明白了吗?原来,阅读不仅包括视觉的,还可以是听觉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这样的形式。那么,究竟怎样…  相似文献   

13.
屈原在文学上所走的是一条成功之路。他继承和借鉴了诸多的中原文化、楚文化因素,创立了“楚辞”新诗体,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对后世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司马迁引用刘安的话评价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王逸标举扁赋是“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刘勰云:“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姜亮夫先生说:“要是没有屈原的作品,就不会有我们后代  相似文献   

14.
不错,朱湘是一位诗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拿他当作一位诗人来谈论,那是不能反映出朱湘的全貌来的。作为诗人的朱湘,他同时也是一位对中西文化都做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在留美前,他就有意识地在中国文字和文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留美时,他又专习了西洋文字与文学。在文字方面,他很早就掌握了英文,以后又学习了法文、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上)》2013,(21):159-160
“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日前将在广州图书馆举行,这也是“我的文学行当”全国巡展的第二站。展览总策划李辉说,之所以命名为“文学行当”,是因为黄永玉先生“他是画家,同时也是创作丰富的诗人、作家,只是他的美术影响盖过了文学。黄永玉一生的创作,是‘文学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记忆     
文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比如莎士比亚这样的作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与我们现在截然不同,可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为什么依然会如此着迷?我想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学唤醒了我们的记忆,唤醒了那些已经被我们慢慢地忘记了的美好的事物和动人的情境。这也是文学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理由。文学的作用就是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一、浏览。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如鲁迅所言,“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  相似文献   

18.
陆游与汉中     
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朱自清先生曾给了他这样的评价:“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同他一生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动荡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应特别指出的是,乾道八年(1172年)他在汉中度过的八个月的军旅生活,对他后半生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他的不少富于爱国思想的优秀作品,大都带有这一时期的生活所留下的印痕。本文拟就诗人这一时期的生活与创作作一点粗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个诗评家说,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寻找到的美好世界。我想这句话真正揭示出了诗的本质。诗歌作为诗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吸,它吐纳的必然是最纯洁、最神圣、最精美的东西。我们阅读诗歌,其实也是在寻找一个世界,我们的心灵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飞翔、攀升,和诗人的心灵在此相遇、交汇、相融,于灵光一闪的刹那,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寻找的那个世界,和诗人所寻找的那个世界竟是如此相似!在一种共鸣的愉悦和兴奋之中,我们达到了诗的彼岸,流连忘返。阅读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也会给我们留下这样一种愉快的记忆。一个真正的诗人借助于语言要寻找的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曾经涌现过一大批诗人,但是从事过十四行诗创作的人却寥若晨星,其中就有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虽然他创作的十四行诗只有二十七首,一个诗集(《十四行集》),但却是冯至先生诗歌创作“第三时期”的主要收获。在思想内容上,它摒弃了诗人早期诗歌抒写“狭窄的情感,个人的哀愁”的低沉情调,表达了注视现实、修炼品行的心愿;在艺术上,诗人较熟练地运用了十四行诗这种西方古老的律诗形式,显示了杰出的艺术才华。探讨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不仅对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诗人及其作品是必要的,对研究中国现代作家和新诗所受到的西方文学的影响,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