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际     
<正>四名中国科学家当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日前在维也纳正式成立,4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该科学院终身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成为某一专业领域全球性科学院的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是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在首批当选的13名院士中,中国系  相似文献   

2.
国际     
正两名中国学者获美"科学突破奖"12月3日,2018年美国"科学突破奖"获奖名单在位于旧金山湾区的美国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揭晓。2017年全球共12名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学以及数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获得表彰。其中,恽之玮、张伟两名中国籍学者在内的7人获得了面向年轻学者的"新视野物理学奖"和"新视野数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科研生涯早期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相似文献   

4.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8年10月6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他们分别因为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而获此殊荣。本期就HIV和HPV这两种病毒的高考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分析,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一下这两种"明星"病毒。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工业家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公认的物理学最高奖项,可以说是物理学王国的皇冠.对物理科学家来说获得它是对自己成绩的终极肯定,令所有从事物理研究的人梦寐以求.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早在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就发现,一些金属的电阻会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些合金材料的电阻会随着磁场急剧减少10倍以上,他们把这种电阻叫做"巨磁电阻".时隔19年,直到2007年10月9日,"巨磁电阻"效应才为这两位科学家送来了这份迟来的荣誉."巨磁电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文教周刊版发表了《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冒"出来》一文。反复研读,感慨良多,心情沉重。文中用一组权威数据"说话":1980年到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等八项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为什么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     
张启发院士获国际"杰出作物科学家奖"近日,在巴西举办的第六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获得"杰出作物科学家奖",以肯定他在作物科学领域做出的长期和原创性贡献。据悉,该奖项授予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卓越声誉的作物科学家,此次共有3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国际作物  相似文献   

8.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做出贡献的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国际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而荣获该奖项,她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科学家。另外两名获奖的科学家为爱尔兰医学研究者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201 5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邬江兴、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荣获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俞茂宏等31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占胜等14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相似文献   

11.
火星探险记     
吴苑君 《科学启蒙》2009,(Z1):78-79
2030年,我参加了国际宇宙考察团,负责考察和地球相似的火星。一天下午,我正在搜索有关火星的资料,无意中发现监视火星的"国际号"人造卫星屏幕上,闪烁着代表生命存在的红色,这团红影最后落在了"水手谷"那条可怕的大裂缝旁。看到这里,我立即带上两名高级助手和一名科学家上了"齐云号"航天飞船。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所谓"巨磁电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在如今这个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刘保坤 《物理教师》2005,26(11):8-48,51
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10月4日宣布把本年度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在授予这3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告中称,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作出重大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则"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根据这一效应开发  相似文献   

15.
新奇搜索     
在血管里穿行的"潜水艇"远在1966年,英国拍摄的著名科幻电影《神奇旅行》中,几名美国医生为了拯救一名科学家,被缩小成了几百万分之一,乘坐微型潜水艇注射进了科学家体内进行血管手术。40年后的今天,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真的发明出了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9日,由教育部、中国 科协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 第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落 下帷幕。北京22中的臧鹏远以第一名 的成绩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和5 万元奖金。  相似文献   

17.
<正>"我长大后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做一名科学家曾是许多少年崇高的第一理想,但如今这一趋势发生了变化。近期,由智联招聘、北京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雇主品牌传播研究中心发起的调查中,针对求职者未来三年职业规划目标的数据显示,仅有3%的女性希望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简称"诺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医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屠呦呦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至此,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文理兼得,这份奖在国人心目中意义非凡。一、唤醒中国文化创新的自觉和自信意识  相似文献   

19.
1991年9月26日,来自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的4名男科学家和4名女科学家进入美国的“生物圈二号”进行科学研究。两年之后的1993年9月26日这8名科学家走出了这个微型地球。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科学家们将地球称为“生物圈一号”。但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生物圈内动植物日趋减少,酸雨危害,臭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奖     
《生物学教学》2007,32(3):71-71
两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科恩伯格因发现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而获20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