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少奇同志在1948年10月2日《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为读者服务”的口号,他说“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2,(4)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记者学习班作《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他在《谈话》中说:“你们写的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在这里,刘少奇同志明确提出“为读者服务”,而且把是否满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最后一个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向本刊读者祝福。 古人有诗云:“不曾识面早相知”,“每逢佳节倍思亲”;“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亲爱的读者,你们中的绝大多数绝大多数我们都未曾“识面”,但你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从1997年第8期起,每期都列出读者调查表,调查读者的爱好和需要,以便提供较为准确的服务;而许多读者热心填写,不惮辛劳,这使我们感动,也更加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前不久,我国新闻界纪念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重温他《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任务是写给读者看,读者就是你们的主人”,“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为看报人服务的,看报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谆谆告诫,言犹在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现在,我们在1999年第1期的“本月评论”栏目里摘编几封来信发表,其意一是向新闻界同行倡导读者意识,二是向厚爱本刊的读者、作者、师长、朋友,表示衷心的敬意,三是将以此激励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这里我们将几篇读者来信冠以《“上帝”的心声》的总标题,放在首页发表,表示我们对热心关心本刊、支持本刊,把本刊当做自己刊物的读者的敬重。 1948年10月,刘少奇同志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说:“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读者就是你们的主人,他说你们的工作没做好,那就等子上级说的,你们没有话讲.”重温少奇同志的指示,我们愿意谒诚为读者服务,本期所发表的来信,我们都一一去信答复,也热切地希望读者不吝赐教,积极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我们的办刊活动。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 很久以前,就想和你们做新闻工作的同志们谈一次话,我过去只和新华社同志谈过,和多数同志没谈过。谈到办报,我是外行,没办过报,没写过通讯,只是看过报,因此,你们工作中的甘苦我了解得不真切。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可以向你们提点要求。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  相似文献   

6.
杨鹏 《报刊之友》2002,(4):28-28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记学习班作《对华北记团的谈话》。他在《谈话》中说:“你们写的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  相似文献   

7.
争取读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编辑、出版、印刷、发行、订价等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报纸的定位和质量。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说:’“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大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也指出:“文学不能没有读者群而存在,正像读者群不能没有文学存在一样……读者群是文学的最高法庭,最高裁判。”由此观之,办好广播电视报,“可读性”是一项重大的课题。因为读者对整个报纸或者报纸中每一件作品好坏的评判是以可读性──也就是“好不好看…  相似文献   

8.
我们办报纸,是办给谁看的?人们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读者。报纸服务的直接对象,是自己的广大读者。报纸发挥舆论和宣传作用,是通过读者看报,并向别人讲说其内容,把党的声音、人民的意见和经验,带到全国各个角落去的。办党报,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这就是报纸的党性。方向问题不是抽象的。解决了方向问题以后,就要有一系列的编辑、采访等业务活动跟上去。这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频率都加快了,看报的时间越来越有限,因而报纸上长篇大论的文章已不大受读者的欢迎。相反,新闻照片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喜爱。国外有关部门研究发现:当读者拿到报纸后,首先要看的便是新闻照片,因为新闻照片是用形象来传播新闻,可使读者一目了然。现在我国正在改革中奋进,新闻摄影也必须紧跟改革的大趋势,更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对于我们每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要重视提高新  相似文献   

10.
标题要准确     
读者看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章的标题,标题制作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宣传的效果。所以,我们的编辑同志应精心制作标题,力求准确、生动,紧紧抓住读者。我今列举两条不够准确的标题,供参考。(一)《南京日报》八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计算机代替名中医》这则标题就不够准确,也无形中夸大  相似文献   

11.
办报,比起做其他工作,更应刻意求新。读者天天看报,而我们的报纸如果难得有变化,日日、月月、年年总是老样子,岂不要倒人胃口!要求新,就得多想点子。当前,报纸工作的点子该往哪儿打?去年底,我们在报纸上发起了一个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活动,收回了一千七百七十多封意见书。根据中共大连市委提出的“繁荣大连,振兴辽宁,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结合读者的许多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是继毛泽东后全面阐述党报工作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记者的培养等重要观点的理论家。他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新闻工作的开创性的论述,是今天新闻改革最富启迪意义的思路与设计。刘少奇以革命的辩证的观点分析报刊工作的社会意义。他指出,新闻记者写东西是给人家看的,是为读者服务的,是为看报的人服务的。这样,  相似文献   

13.
江华瑶族自治县图书馆龙年以来,积极开展为读者送书上门服务活动,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这个馆搬入新县城后,新馆尚未建成,广大读者要求借书心切。馆里一小平房30个个平方米为外借室,远远满足不了读者要求。特别新的优秀读物和科技书籍没有及时与读者见面。全馆人员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龙年以来为县城一、二小学,离退休老干所等单位送书上门达650多册,为二千多位读者服务。同时,还到单位和读者户座谈征求意见。离休老干部王老说:你们这样热心送书上门,为我们老一辈人服务,做得好,我们非常感谢。  相似文献   

14.
广大读者十分关心时事宣传。最近我们调查了215个读者,爱看时事的有105人,占48.8%。万县罐头厂1,296名职工中,75%的读者看报都是先看时事。万县地区是川东北边远大山区。全区九县一市,由于交通不便,省报和中央报纸都来得比较晚;少则晚到一二天,多则晚到三五天;但七县一市的许多读者,可在当天看到万县日报。我们从山区特点和读者的需要出发,发挥当地小报在时间上的优势,在处理时事稿件中,注意在“快、准、编”三个方面下功夫。快,就是及时,讲求时效性。每遇大的政治活动,我们都打破常规,全编辑部统一组织力量,改平时白天编报为夜间编报。保证头天新华社的  相似文献   

15.
凡文 《记者摇篮》2004,(7):12-12
现在,报纸上新闻报道的长风到了非煞不可的程度。因为稿件长,一些人想看,没那么多时间看;一些人望长兴叹,不敢看;还有一些人,久见其长,烦,干脆连瞅都不瞅了。如此这般,严重地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所以应借“振兴”的东风,狠狠地煞一下报纸上的长风,真正让更多的人能去看报,用最少的时间看到较多的内容,以尊重读者,服务“振兴”。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看报看题”的读者不少.据了解,除有的读者因时间紧,无暇详看内容外,不少读者看报看题,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这就要问办报人:我们的报纸,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办报辛苦是次要的,最苦恼的是,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只看题的人不少,详看内容的人不多.这主要是读者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怎么叫人不苦恼呢?最近,我做了点调查,从了解读者的需要,回到分析报道的内容,大约有三种类型内容的稿件,读者只是看看题目,有的甚至连题也不愿看.一类是所报道的内容,读者不所想、不所需,有的甚至与读者的需要相悖.新闻事实与读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才有价值;如果新闻事实好,但读者不需要,就是无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不但要调查研究选择好的新闻事实,还要研究读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网上市前一天,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复旦大学发表了一场激情演讲,他以前所未有的真诚直面90后的大学生,直言中国一号大报的困惑,也表白了人民日报的努力.他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在宽松、多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恐怕是你们的生存方式,你们不太看报,看报恐怕也不看人民日报.因为你们对人民日报可能有一种印象,就是它很刻板.他还披露了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他们报社一个年轻编辑在网络论坛发帖征集报道线索,结果被很多网友跟帖嘲笑、挖苦,让他"很受伤".张社长直言,没能让年轻读者了解人民日报,这是他们的失职.这番话袒露了人民日报在转型中国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相似文献   

18.
张毅 《河北广播》2007,(6):81-83
广播,通过电波传播声音进行宣传,供广大听从收听。用声音宣传,是广播的主要特点。看报刊用眼,听广播用耳。看报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把不懂的地方再看一遍,听广播却没有这种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编写广播稿件,组织广播节目,就要特别注意发挥声音宣传的优势,扬其所长,多增加一些如实况广播、录音报道、配音配乐广播等等。这样会使宣传更富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上海市委一个部的部长打电话给《文汇报》说,他出席的那个会议如果发新闻,请不要写他的名字。这可算是件新鲜事。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指出,报纸要多宣传群众,少宣传领导。但目前报纸上宣传领导的报道仍然不少,占去了很多篇幅。读者看报,主要是了解信息。他们对长长一大串的首长名单,一人身兼三四职的头街,以及有些领导干部那种原则的、缺少自己见解的讲话,并不感兴趣。既然中央有指示,群众不关  相似文献   

20.
毕胜 《传媒》2002,(8):19-21
A 有朋友问,你们办报的人现在还看报吗?这话问得蹊跷,细琢磨,也问得有水平,办报的人不看报,这才是新闻。报人不看别的报,也许对自己的报相当自信了。天下新闻一大炒,报纸还是自家的好;报人不看自己的报,“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像是市场上有些商贩并不享用自己的商品一样。这可能只是一个个别,但无论哪种,都反映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