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靖里  张勇  可星 《现代情报》2010,30(6):16-19
针对当前新产品开发外部信息和知识利用理论研究,以及国内技术竞争情报(CTI)在产品创新过程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从研究产品创新及类型与CTI的关系入手,运用历史追溯描述性案例分析方法,对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在无铅焊料新产品研发决策中的CTI应用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了造成企业CTI活动在产品创新中应用的规律和失误原因。  相似文献   

2.
祝立业 《科教文汇》2012,(16):201-202
云南是一个具有丰富地域变化、民族众多的省份,同时又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每个民族几千年来都有尊严地生活在这片大地上,自然地栖居,潇洒且自在。改革开放30年给云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云南也在加速发展,我们要保持云南文化的多样性、生活的丰富性,走出一条和谐发展之路来。  相似文献   

3.
玉苗 《学会》2013,(2):18-25
社会公益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益事业发展。文章论述了云南公益组织通过与香港公益组织的合作,引进并创新徒步筹款模式,成功地塑造了云南公益品牌的过程。分析该公益品牌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认为云南徒步筹款公益品牌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云南公益事业"引入外援、提升自我"的借力发展,以及"公益事业与地方产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合作共享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马前涛  闵晓婷 《科教文汇》2011,(19):194-194,206
云南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差异较显著。本文拟从区际差异和区内差异两方面提出缩小云南省区域差异的建议,以期为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云南林业整体在全国处于第七类地区,其典型特征即为"大资源小产业"。尽管云南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富集,但林业三大效益不均衡,其中生态效益较显著,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不显著。建设"森林云南"的重点是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林业文化体系,以提升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风能水能资源的互补开发、综合利用是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通过阐述国际及国内风电发展现状,分析云南电力结构,研究云南风能资源特点,提出在云南建立基于风能水能互补发电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规范管理,本文利用调查表、网上查询和电子函件等的方式,对云南三十余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现状、科学数据共享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具有典型的学科和地域特征,其在长期的野外观测研究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野外观测与实验数据,科学数据资源储备极为丰富。但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经费投入不足、科学数据共享利用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依托云南大仪网开放共享平台,创建“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数据共享中心”,打造科学数据规范化、网络化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积极采用“野外站-实习科研双基地”、“野外站-科普游”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野外站在科学数据、科研成果上的有效转化和利用,切实提高云南野外站的科技资源质量和开放共享服务水平,为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协调、机制科学的创新型云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指数模型法的基础上,从云南省省情出发,对该方法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提出了云南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构成方案。继而,采用改进后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数法对云南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在对测算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后,与广东省进行比较,最终得出了云南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9.
整合科技优势,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利于云南茶产业的升级,对于服务茶农、茶区(企),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开展的“八百双倍增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云南茶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云南绿色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白滇生  彭靖里 《软科学》2003,17(3):69-73
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云南省情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本文对云南省发展绿色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作用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文章指出,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61-2010年云南日照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万诚  郑建萌  马涛 《资源科学》2013,35(11):2281-2288
利用云南省121个气象站日照时数1961-2010年逐月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50年来云南省平均日照时数的区域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差异,结果表明:①日照时间在3月份达到最大,7月份达到最小;②云南大部地区日照时间在2 000h以上,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西边多、东边相对较少、而南部比北部多的特点。最大中心位于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区,最少中心位于滇东北以北地区;云南日照时数具有局地变化的差异性及不同步性,其变化大致为北部减少,南部增加的趋势,并以哀牢山为界,以东以北为减少,以西以南则呈增加趋势;昆明及其以北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增加最大的区域位于腾冲、普洱;③云南日照时数最主要的分布类型具有整体性,易出现一致偏多或者一致偏少;第二种分布为西北东南向,大致呈两头多,中间少的分布;④日照时数的整体性分布具有明显的气候基本态、年际及年代际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在1985年发生突变;而第二种分布以气候基本态、年代际变化为主,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在1995年发生突变。总体上看,云南日照时间的变化与云南降水和温度的气候变化同步。  相似文献   

12.
魏群  马前涛  刘应涛 《科教文汇》2013,(29):200-202
借助投入产业分析方法,利用云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该省目前的产业关联现状及其特点,从而揭示了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和确定出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期为地区产业布局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石林世界遗产地生态资产评估与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段锦  李玉辉 《资源科学》2010,32(4):752-760
协调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维护原住居民的利益是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Costanza等的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通过解译遥感影像获取景观变化信息,评估云南石林世界遗产地和缓冲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及其损耗,探讨生态补偿的途径.结果表明:①1992年-2007年云南石林世界遗产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增加4711.15万元,年均增加1.23%;缓冲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减少10740.10万元,年均减少1.49%;②1992年-2007年云南石林世界遗产地退化生态系统对生态资产的损耗减少1484.45万元,年均减少1.42%;缓冲区减少5416.82万元,年均减少1.87%;云南石林世界遗产地居民生活生产占用的生态资产增加904.44万元,年均增加2.33 %;2000年以来云南石林世界遗产地退化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生产占用的生态资产的总损耗增加131.07万元,年均增加0.21%;③遗产地范围内有限面积的旅游开发可以为自然遗产地内的原住居民提供有效的生态补偿,并为遗产地生态资产的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保障,从而弥补生态资产的损耗,实现云南石林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运行良好、规模增长迅速,有力促进了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为少数民族边疆省份教育事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各市、县因经济发展情况和贷款需求不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呈现不同的特点,笔者以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助学贷款对高校学生、家庭、高校、政府、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全面深入地搜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促进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e 2.4m optical telescope of Yunnan Observatory was installed at Lijiang Observatory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Yunnan Province in 2007,which became operational since May 2008.At present,it is the largest general-use optical telescope in East Asia. The telescope,which was made by the TTL Company,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服务茶农、茶企为宗旨,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开展云南茶产业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促进云南茶叶科技进步,提升云南茶产业。本文从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品种选育、茶树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等方面,对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多年来开展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云南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云南省具备的资源条件和产业技术基础,提出云南新能源产业适宜发展的方向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光热利用、风光互补高海拔风电、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集中式沼气发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修订了鳞毛蕨属泡鳞亚属的特征范围,对该亚属的2个组12个种进行了分类研 究,发现其中有新种1个,云南新分布的种5个。本文还对长期混淆不清的Dryopteris labo-rdei与D.gymnosora 的分类特征还进行了清理,恢复前者为独立存在的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也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极为尖锐,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是云南目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目前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还存在科技支撑不够、政策法规滞后、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必须加快立法进程,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保驾护航;明确轻重缓急,有序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互补作用;创新生态补偿方式,提供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全社会R&D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云南省全社会R&D经费投入状况 ,指出科技经费投入不足 ,资源配置不合理 ,使用效益低是制约云南科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