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对周作人早期思想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博爱的世界主义"价值取向和非暴力思想,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对他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改造思想、人道情怀和温雅如铁的坚毅个性等影响极深.在以往的研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以使被传统研究模式所遮蔽的周作人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更生动、更具体地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文章尝试从独立思想者的塑造、戏剧化的情节结构以及多重共生的对话体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圣经.旧约》中的《约伯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文学观的影响,从而加深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家对圣经文本的化用及其精神上的宗教情节。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逐渐深入,很多文章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在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其他领域的同时,《罪与罚》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焦点,与此同时,左翼文学势力也展开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白夜》是俄国著名作家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早期创作阶段十分值得重视的作品。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艺术风格,颇多新意,对于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创作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通过强调个体生存现状来思考人生终极意义,属于揭示人类精神性状的文学典型,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根本区别。具有双重人格的小人物形象以其内心巨大的矛盾冲突在文学史上确立的不朽意义是对传统理性的深刻反思,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频频描写小人物的幻觉、梦境和意识流等心理活动的重要原因,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人文观念的显著特色。而双重人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则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对19世纪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文化心态及其艰难的心路回归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阶级学术界有不少误解,这些误解传得多了,就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牢固的概念。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在思想上相近就是这样的误解之一。一些西方文学研究家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预示了”尼采的基本思想。另一些人则认为尼采是这位俄国文学家的“学生”。还有一些人只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思想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俄国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最复杂的现象之列。他的创作及其思想发展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步入文坛的初期,受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别林斯基的影响。因参加社会主义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而被判处服苦役。从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脱离俄国先进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9.
李兰 《柳州师专学报》2013,(3):23-27,4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理论显示了他独特的文学理念和生命观念。《白痴》的主人公梅什金这个人物形象诠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美的内涵的独特理解。梅什金是普救寻求者、精神朝圣者、理想主义者的化身;梅什金的自救是以心灵承受痛苦,皈依上帝达到自我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理论具有局限性和软弱性,人性的自救涉及社会观念的改变、革命暴力的启示、经济基础的奠定等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特色,对其类型进行划分,发掘这些形象所具备的现代性因素,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