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成人审美教育存在的美育活动实践困难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实施成人审美教育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回顾我国成人审美教育的历史发现成人审美教育存在的目的不清、体系不明、物化严重等问题。为此,在分析终身学习与成人审美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厘清成人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以终身学习促进成人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着手实施成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一些历史教育工作者已经发现了历史的美育功能,并进行了—定的美育实践, 但大都没有上升到历史美学的高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在成人高教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历史的美育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历史学的审美价值以及成人高教历史教学如何在历史美学指导下自觉搞好审美教育等问题作进进一步的理论探讨,以期给历史美育以理性的指导。要充分挖掘历史学中的美育因素,搞好历史审美教育,就要研究探讨历史学的理论。历史美学是以普通美  相似文献   

3.
谈成人高校实施美育的必要性乌鲁木齐铁路局教育学院冯庆兰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成人高校这块领地的美育依然是一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那么,成人高校究竟有没有必要实施美育,下面我将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从成人大学生的审美层次看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向美而生,成为整全的人,是每一位父母、每一位师者内心的期盼。蒙以养正,教育慎始。童年是奠定一个人审美基调的最初时期,如何开展儿童美育是广大家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儿童美育现状并不如意,狭隘化、功利化、机械化、割裂化问题凸显。譬如,在认知层面,不少人将美育窄化理解为教孩子唱歌、演奏、画画和跳舞,甚至将美育当作一种功利化的上升捷径;在实践层面,机械训练压倒审美追求,成人评判遮蔽儿童主体,  相似文献   

5.
语言审美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鉴别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教育形式。语文学科在实施美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语言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最具个性之所在,这是由该学科是以传授母语为己任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探讨语文美育、发展语文美育的前提必然是推动语言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美育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美育的性质、价值和实现手段值得重新审视。在大学教育中,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是指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存在着各自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各学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当前教改的重要内容。狭义的美育仅指美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审美过程中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解决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问题,为广义美育的实现服务。大学美育课应以艺术美和多媒体技术为其主要实现手段,艺术美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为大学美育课教育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中的审美人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不少学校都很重视语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然而,就普遍情况而言,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它们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但不是全部,如果仅以此作为对美育的诠释,无疑会把美育与学鉴赏混为一谈,使美育退化为另一种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从而削弱了美育的价值。从根本意义上讲,美育实质上是一种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教育,即审美人生教育。席勒曾把美育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审美的人”,即通过美育,使人从感性必然与理性强迫的双重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而自律的人。美育须与人生教育结合方能显示其深层意义。因此,我认为语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更应着眼于学生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善人格的建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张西爱 《教学与管理》2007,(11):122-123
一、引言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行等符合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美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具有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理想的完整的人生归根到底是人的培养或教育问题,也就是人的审美教育即美育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中重要一环,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以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美育教育的意义、作用是重大的,其三大功能即培养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更是有其理论、历史、现代依据,如何明确美育的目的、任务,掌握美学基本知识,参加美育实践活动,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提出了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具有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人的品质和性格的影响是深入的、全面的、持久的。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审美教育的价值得以实现,有赖于从事美育活动的教师个体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的审美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促进人类社会的谐调发展和学会的全面发展,在党校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学校应加强美育,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要高度重视美育西宁五中副校长罗崇明美育,又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是形象的教育,它以形象愉悦人、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审美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没有审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历史上许多美学家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通过寓理性于感性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感受、发现和认识美的形式及本质,陶冶真善美合一及天人合一的情感、情操,发掘审美及塑造美的科研智慧和能力,追求和塑造美的生活及生命世界。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审美教育,它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美育途径是包括音乐、美术在内的学校的各科课程教学。美育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有效学校美育途径的策略是:寻找美育与被拓展途径的内在联系;寻找美育途径拓展的切入点;启发教师拓展美育途径的意识;重视美育途径拓展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与德育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态,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两之间在目标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因此,在高校德育中把审美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充分发挥美育在大学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应着重从提高美育地位,丰富美育内容,拓展美育空间,提高教师素质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孔子美育观     
本文探讨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孔子极重视审美教育,在他看来美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诗教”和“乐教”就是他艺术教育的内容,他倡导审美的学习境界,他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启悟和和诉诸情感的具有审美色彩的教学方式,往往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孔子的教育理想是人生的艺术化与审美的伦理化的化合相加。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美育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美育有助于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应加强和改革学校艺术教育,使艺术教育体现出鲜明的人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上来。应该通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美育,开展美育综合实践活动,建设优美校园环境,协调家庭、社会美育,“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让教育立美——实现教育自身的美化,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主阵地。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将美育摒弃在课程教学之外的错误观念,通过渗透的方式将美育纳入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始于学生的审美主体意识的激活,以主体审美理解的深化而结束,始终伴随着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中的美育,不仅仅是艺术学科的任务,美育在各门学科教学中都能实施,数学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加强课堂美育、增强学生审美修养,有重要意义。本力图从教师在课堂中常用教学手段出发,加强美育教育,着重在仪表、动作、语言、内容、演示实验等方面入手,示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总纲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加强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完善人们的心理结构。美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二、学校美育是全民美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学校美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和创造美教育的活动。学校美育的实施,必须遵循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原则,美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实施真善美教育,美育与体育相结合,实施健美教育,美育与劳动技术相结合,实施劳动创造美教育。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地实施,必将促进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