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山外有高楼     
一位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教师。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引起了小小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的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走出一次山旮旯,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电视播出了这一幕,面对记者一大堆的问题,那个年轻的女教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地方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好个山外有高楼!也许从那天起,“山外有高楼”就会像一面旗帜,使每个孩子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内心深处有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我向右边的拄杖人道一声抱歉。我好读书,且爱“舞文弄墨”,偶尔也在报刊上种一小块“思想的责任田”2001年4月的一天,我从乡教办室下发的简报上得知:淮阳县王店乡朱庄小学50多岁的女教师朱美兰,由于年后雪多路滑,不幸摔倒,大腿骨呈“月牙形”骨折。刚过半月,她就在医院呆不住了,忍着疼痛让人们接她到学校上课。她用一把手杖和一根教鞭谱写出了动人的敬业爱岗之歌。我便“蠢蠢欲动”,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女教师的苦乐年华。于是,我征得有关领导的同意,便带着一位摄影的同事前去采访。学校…  相似文献   

3.
一位小学老师跟我说她被“主体”二字害苦了,她说明明知道可以用许多方法来教学,却又怕被批评不够“开放”、“过度干预”,于是教学上缩手缩脚,觉得处处受到限制,结果搞得都不知何为教学。究竟“主体”二字可以承载的空间有多大,如果仅让儿童凭自己的意志天马行空地自由游走在自己所建立的“主体”世界里,而脱离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这样的教育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女教师,从学校毕业后来到一所小学当一年级老师,才一年时间。她不仅和蔼可亲,而且说演弹唱样样皆能。加上容貌身段俏丽,因此让一家电视台看中,发来大红烫金字聘书,请她去当“小朋友节目”主持人。女教师在上完最后一堂课后,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来看望她,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有个名叫玲玲的学生,噘着小嘴,两眼红红的,像是哭了很久的样子。玲玲的妈妈伤心地告诉老师:“这孩子本来很懂事的,可现在硬是缠着我要买彩电……”女教师知道玲玲的爸爸长年患病,妈妈下岗在家,经济非常困难,就对玲玲说:“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一定要妈妈买彩电呀?…  相似文献   

5.
一次语文赛课活动中,一名女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要上课了,她一边佩戴手表一边走上讲台。课中,她不停地看表。课后,她将手表交给一个听课的女教师说:“谢谢你的手表!”听课的女教师接过手表,一个劲地称赞道:“时间把握得不错……”那女教师也如释重负地说:“教案上设计的问题总算讲完了……”  相似文献   

6.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看《一个女教师的日记》:书的封面是一个很恬静的女教师,和学生在一起,那神态,那气质,那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翻开书看了她和学生的一个个故事,更让我羡慕不已,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7.
如果不是那次调动,也许没有人知道在那所远离繁华城市的偏僻的农村小学,还有那样一位美丽的女教师。2012年暑假,淮南市潘集区教育局局长办公室来了一位瘦弱的女教师,她先自报家门:“我是潘集镇后圩小学的老师王美荣。”局长知道这个正在办理调动的老师,看她的档案已经在农村小学干了将近20年,这次她丈夫找到教育局,要求把她调到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离家很近的平圩中心校。经过研究,教育局决定同意她的调动。“我们已经同意你的调动了,你还急着来找什么呢?”听局长这么说,王美荣老师赶紧解释:“局长您误会了,我来找您是因为我不想调回城里的学校。”  相似文献   

8.
上小学时,我就对教师特别崇拜,那是因为我的启蒙教师是位漂亮的下放知青。她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天一套得体时尚的衣服,轻言轻语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她是我们学生十分心仪的女教师。那时,我就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愿望,长大后要当一名教师,像她那样站在讲台上踱着方步给学生们讲有趣的童话故事,引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那该有多神气呀!如今,我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已十余年,现实与理想并不相符,我没有感到有多大的“神气”,而教师的清贫、考核上的“不职称”、每时每刻的“提心吊胆”(学生的安全)、家——办公室——教室三点一线的循环劳作,让我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教育在线”网站上《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的帖子及跟帖后,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位校长。他私下里戏称自己为“皮球”校长、“车胎”校长,多次在教师会上发出“号召”——“有气冲我来,有火朝我发!”一次,我就亲眼目睹了一位女教师因为所负责班级的卫生常规被扣分而对他大动肝火的一幕:女教师“面红耳赤”,他却“和颜悦色”;女教师“咄咄逼人”,他却“柔语细声”。一番耐心细致的分析与解释后,女教师的脸上终于“多云转晴”。女教师是怒气冲冲而来,高高兴兴离去。校长的这种“窝囊”做法让我一时难以理解,但他心甘情愿“受气”…  相似文献   

10.
董晓萍 《中国教师》2014,(1):70-72,79
上周,本校女教授协会会长王静爱教授给我布置了讲座的任务,当时我正在出租车上,车外人声嘈杂,还没等听清楚她具体说什么,我就答应了,原因有两条:一是我跟王教授有过很多谈话,她在处理教学科研、家庭婚姻和子女教育的关系上,有很多经验都是绝妙的,让我心服口服。她谈感受,都不是从别处抄来的,而是自己提炼出来的,对此我也很欣赏。一个人,首先要被别人的经验感动了,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经验对自己的好处。二是她说的大意我听懂了,就是在当代我国国情的背景下,从北京师范大学女性工作的角度,谈谈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对此我也是赞成的。她还特别关心年轻女教师的成长,希望我谈谈年轻女教师容易碰到的问题,这也是北师大女教授协会的优良传统。现在大学里女性师生多,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上,年年有需求,也有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求学生涯一路走来,教过我的老师可谓不少.但不知怎的,每当回忆起我的老师,总是第一个想起一位“大脚”女教师——朱玉爱. 朱老师不教我已整整30年了.印象里朱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她不仅是我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也是校长.她讲起课来头头是道,让人听得明明白白,让本来对数学这门课“不感冒”的我也感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  相似文献   

12.
有两则故事实在让我感动。一则是关于一位生物教师的故事。一位教生物的多村女教师领到一台盼监已久的显徽镜.她十分喜爱;学生们能够在显徽镜下观察奇妙的微观世界.也都很高兴。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早晨.同学们发现放在教室柜子里的显微镜不见了!他们去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于是同学们自发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  相似文献   

13.
爱心     
上五年级时,王老师让我们捐款帮助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姐姐,她比我们高一年级。听了这个消息,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我说“:说白了,也就是拿钱,具体干什么,还没人知道呢!”苗帅说“:能不能不捐?我还要去买鞋呢!”我们这两排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第二天,该捐款了,我拿着1元钱交给了王老师,当老师看到我捐1元钱时,先是吃了一惊,然后用不相信的眼光看了看我。当时,班里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看着我,而我却微微一笑。我们那十几个人都捐了1元,我们庆幸自己没有进入这个套钱的“圈套”。一会儿,轮到了王丹宁。“王丹宁,100元!”老师向她投去了赞许…  相似文献   

14.
李迪 《河南教育》2010,(3):10-11
熙熙攘攘的自行车道上,一位女教师骑着自行车和一辆小汽车发生了碰撞。小汽车的主人马上走下来气势汹汹地冲她喊:“你碰住我的车了。” 女教师冷冷地答:“是你的车碰住了我。”  相似文献   

15.
一大家都知道神话故事中的二郎神有三只眼睛,多一只眼没有多少了不起,难得的是,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是竖着的,这就使得他在看待事物时多了一个角度,难怪他那么神通。女娲造人很吝啬,她只给了人两只眼睛。所以千百年来,人也渐渐习惯了两眼看世界的生活,进而也便习惯了顺着同一个层面去思考问题。真正让我认识到用“第三只眼”看问题的重要性,竟源自于几年前的一段教学,那时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有一次,我和学生讨论513=()43的时候,我叫学生说思考过程,一向成绩平平的姜慧同学举起了手,我请她发言,她吞吞吐吐地说:“因为713……”底下有学生…  相似文献   

16.
草地上有朵骄傲的丁香.每当大象、蚂蚁、蜜蜂、屎壳郎等从她身旁经过时,她总会扯起嗓子不厌其烦地嚷嚷:“你知道吗?我的母亲是大地,她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呀!” 一天,下起了雨,一滴雨落在了丁香身上.丁香照样不失时机地对雨点嚷嚷起来:“你知道吗?我的母亲是大地,她孕育万物,慈祥博爱,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呀!”  相似文献   

17.
故事一:我的眼里只有他小丽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儿,可最近不知为何总是面带困惑、无奈和自责的表情。每次我告诉她“多注意身体,需要帮助就来找我”时,她都会报以感激的一笑,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我知道她遇到了比较复杂的问题。“老师,您帮帮我吧。”一天中午,她终于出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18.
我母亲是个“独眼龙”,她让我难堪,也使我很讨厌她。 上小学时,别的同学受欺负后会立即找到母亲出气,而我不能。我不想让同学知道我有个“独眼龙”母亲。一次,我被同班的兵兵打了,  相似文献   

19.
大约因为自己读高中时物理成绩低而选择了文科的缘故吧,我一直很佩服甚至有些崇拜那 些学物理的人。当我接受了采访一位物理女教师的任务时,这种想法便更加强烈。见到王文梅,着实让我吃了“两惊”:一惊是与副校长相去甚远的年龄;二惊是那张朝天 素面。当我站在呼和浩特市第14中学副校长办公室门口时,不觉一怔。于是我下意识地又一 次抬起头看了看“副校长”的牌子。我想写她,并不缘于她是位年轻的校长,而是因为她是内蒙古中学物理教学中崭露头角的 能人。她不仅课讲得精彩,在课堂教学软件的制作上也颇有成绩。几年前她就与她的同事…  相似文献   

20.
弥尔顿说:“心灵是自我做主的地方。在心灵中,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也可以变成天堂。”在湖北省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里,就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用她那顽强的学习精神,坚强的毅力,奏响了感人的自学成才的乐章,用她那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师德,让原本无声的世界唱出了一曲催人奋进的奉献之歌,让人在钦佩之余,内心里又多了一份浓浓的感动与回味。她,就是潜江市教育局自考办多次号召全市莘莘学子以她为“学习标兵”,市教育局多次表彰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全校教师发自肺腑地称赞她:“很了不起!”聋哑学生们见到她会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的好老师——程汤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