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学习上有些马虎,比如把“8l”看成“18”,把“衷心”写成“哀心”等等,老师向我反映过很多次,这个毛病让她吃了不少亏。为了让她彻底改掉马虎的毛病,我向老师建议严厉惩罚她一次。我对老师说:“如果她再马虎,就在课堂上罚站她一次,让她长记性。”老师说:“现在不让罚站,这样做不好吧。”我说:“没事,她这个毛病太顽固,只有严...  相似文献   

2.
女儿学习上有些马虎,比如常常把"81"看成"18",把"衷心"写成"哀心"等等。老师向我反映过很多次,这个毛病让她吃了不少亏。为了让她彻底改掉马虎的毛病,我向老师建议——严厉惩罚她一次。我对老师说:"如果她再马虎,就在课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2006,(7):56-57
“老师,小玉又抓人了!”随着孩子们的叫声,我发现历历捂着脸哭,坐在一旁的小玉一脸的无辜。我赶紧走过去,小玉着急地解释着:“我喜欢她!”我对她说:“喜欢别人也不能抓人啊,别人喜欢你,可是没有抓你,抓人是不对的!”她不再吭声了,显得很无奈。这是她第五次抓伤小朋友了,被抓伤的幼儿家长都有意见了,建议这样的孩子应该单坐。小玉的爸爸对我说:“老师,真不好意思,总是给你们添麻烦,要不让她单坐几天吧!”既然她的家长这样说了,我就把小玉调到老师旁边的小桌子单坐。游戏时,让她自己在桌上玩玩具,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向一起玩的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目光,看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小玉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会不会伤她的自尊心,但是就这样让她回去再抓伤别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菁灵寻呼台     
菁灵姐姐:你好!我在班上是出了名的“小马虎”。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总把“1+1”写成“1+7”,把“3”写成“8”……为此,老师找我谈过很多次,我也很想纠正这个坏习惯。为了不再写错别字,我的睡眠时间缩短了,但还是不见好转。唉!我怎样才能改掉这个毛病呢?刘军正如你说的,“粗心”的毛病是从小养成的。“马虎”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常常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它具有一种惯性力量。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不良习惯的形成,都会对自己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巨大影响。一种“习惯”形成之后,可不可以改变呢?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马小刚做题老是看错数字,老师让他千万别再马虎了,可他总改不了。有一天,马小刚做了一道计算题,又看错数字了。老师指着小刚作业本上的题叹了口气说:“你瞧瞧,你把减数百位上的5抄写作8,答案625肯定是错了。”马小刚连忙说:“老师,答案应该是925。”老师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马小刚回答:“因为我把减数的百位上的5抄写成了8,所以减数比原来的数大300。减数增加300,那么差数相应减少300。625加上多减的300这才是正确的差。”老师摸摸马小刚的脑袋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以后改掉马虎的毛病就更好了。”改掉马虎的毛病@高洁$浙江…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我临时到—个中班代课。由于这个班幼儿多,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使每个幼儿都做完“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第二天,该班—位幼儿的奶奶对我说:“姚老师,我孙女在家里夸您好,说您让她做游戏。”原来她孙女有好做小动作的毛病,老师上课提问从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漫画     
投篮体育课练投篮,阿刚5投没进。体育老师夺过球:“笨蛋,瞧我的!”结果他也是连投5次不中。老师转过头道:“看见了吧,你刚才这样投是错误的!”罚站一小学生被老师请到教室外罚站。下课前,老师喊罚站的学生回教室,可走出教室一看,门外竟站着一个老头。老师惊讶之余,忽见老头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愧疚地说:“我在替孙子罚站。”电报某生在外地上大学。一日,他发现生活费所剩无几,忙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为了省钱只写了四个字:弹尽粮绝。次日,家里回电,只有两个字:顶住。关心发完试卷后,监考老师说:“试卷有不清楚的,可以举手发问。”一学生:“老师…  相似文献   

8.
徐英巍 《班主任》2009,(4):56-56
班里有几名高考复读生,其中一名女生个性很强。一次考试总结会上,我无意说了一句:“充分利用好时间,不要经历第二次高三。”不久之后.这个女孩犯了错,我把她叫过来,想批评教育。没想到她不仅态度不好,还非常气愤地对我说:“老师,你就是看我们复读的学生不顺眼。”我当时莫名其妙,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重复了一遍总结会上我说的那句话。我才明白怎么回事,虽然我很认真对她作了解释,并说明自己是无意的,同时表示歉意,可看得出她依然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找出学生的一大堆毛病:上课爱说话、经常和同学闹矛盾、不写作业、逃学等等,而且大部分老师把教育的精力放在让学生如何改掉这些毛病上。通常的做法是:发现学生的“毛病”后,进行严厉训斥,而且批评得学生一无是处,直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肯罢休。其实,我们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由此,我想起在《智慧背囊》里读过的一个故事: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五步作文法”例说江苏韩守宏[材料]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晏”改成“宴”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又举手...  相似文献   

11.
上二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位新朋友。老师说:“这位朋友的脾气很怪。如果你马虎对待她,她一定和你闹别扭;如果你认真对待她,她便是你的好伙伴。希望你们能和她成为真正的朋友。”之后我才发现,这位朋友真的很难理解。她高深莫测,脾气古怪,叫人捉摸不透。我几次努力想和她“和平共处”,可每次跟她见面的时候,我都被她“折磨”得晕头转向。那一天,张老师交给我一个  相似文献   

12.
我真感激她     
人都会有毛病,我也有很多毛病,最大的两个毛病就是自私和粗心大意。有一次,一个同学向我借笔,我大声地说:“你算老几,还向我借起笔来了?”同学听后,气愤地说:“不借就不借吗,为什么骂人。”说完,他向万婷借起笔来。万婷非常高兴地借给他了,并对我说:“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那么自私自利。”这句话也让我感到惭愧,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从此别人向我借东西,我总是很热情地答应。正是因为这样,每次我忘记带什么东西的时候,同学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还有一次我做作业,第一个交给了老师,老师严肃地对我说:“饶硕,你这次做作业极不认真,…  相似文献   

13.
一下课.小静就拿着刚下发的作文本来到讲台前。她指着习作中被我用红笔圈起来的“尴尬”二字,不解地问我:“朱老师,我错在哪里?”我微笑着作答:“你把这两个字的部首写错了,应是‘九’字部,而不是你所写的‘尢’。”我边说边用手指头比划了一下她写的这个我不认识的部首.内心暗自得意:小马虎.你老师我“火眼金睛”,你作业中的丝毫错误也休想在我眼皮底下逃之天天.小静不服气地说:“是这样写啊!不是‘九’!”我不以为然:“不相信.你可以去查查字典。”小静拿着作业本,转身回座位查起字典来。我也坐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等着她.等着她片刻后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14.
这天早自习下课后,八(1)班的几位女生在学校花园边见到我就连忙说:“老师好!”我向她们点头回应:“你们好!”刚朝前没走几步,就听张梦说:“老师好哟!太好喽!”她故意将“好”的字音拖得很长。听话听音。她这样说的含意,是老师的“好”名不副实,这个“好”应该打折呢!  相似文献   

15.
一次,跟一位年轻教师面对面地备课,她拿起笔在本子上记录。我发现她握笔的一个手指(食指)很不正常,心里不觉一怔,脱口而出:“你的手指怎么会这样啊?”我让她放下手中的笔.说:“让我看看——”我让她活动食指的最后一个关节,吃惊地发现,这个关节已经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报道,老师在一所幼儿园的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在坐的小朋友:这是什么?所有的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圆圈。竟没有一个孩子将这个圆圈想像成苹果、太阳、烧饼或其他什么的。孩子思维的趋同性或一致性,实在值得我们反思,是不是我们哪里出了毛病。”我们哪里出了毛病,居然连孩子的想像力也如此匮乏,当然需要反思。我决定也做一次这样的实验。当一个圆圈在黑板上画好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要问大家一个很难的问题,这个问题连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看小朋友们会不会…  相似文献   

17.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在我上幼儿园时就会玩,直到现在,我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也常常组织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自认为其乐无穷。可就在今天,这个游戏让我清醒了许多。吃饭前,我正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文文(系化名)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像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文文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文文,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好,那文文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  相似文献   

18.
“丁铃铛,你作业写得好马虎哦。”乔芬对小铃铛说。“我这叫行(xing)书。行书就要连笔,这不叫马虎。草书才叫马虎呢。”小铃铛还在诡辩(gui bian)。乔芬说:“你的行书给姜老师欣赏(xin shang)好了,姜老师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楷(kai)书的。”“姜老师,丁铃铛的作业写得马虎。”姜老师刚走进教室,乔芬就向姜老师告状。  相似文献   

19.
张晓杏 《教育文汇》2014,(20):22-22
一次上口语交际课,我设计了“向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道谢”的话题,让学生当堂“表演”。同学们相互盯着,却说不出口。不一会,文韬同学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对同桌帮助她学习表示感谢。我表扬了文韬,希望大家都像她那样把感谢别人的话大声地说出来。沉默了一阵后,文韬再次举起手来。我示意她继续说下去。文韬响亮地说:“老师,我要向您表示感谢!您每天教给我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快乐地成长;您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24日,是我难忘的一天。那天我们上英语补习班。课间活动时,我们玩得特别疯,直到补习班汪老师叫我们回去上课。我们往回走时,却发现汪老师正和一个同学争吵。那个同学是另一个班的,是个“刺头儿”。汪老师让“刺头儿”罚站,“刺头儿”却说:“我咋了?你为什么罚我?”汪老师说:“咋了?你和别人打架还有理呢?”他脖子一歪:“那是他该打。”老师说:“你打架就得罚站,我一个老师连你都管不了?你说,我罚你对不对?”“不对,我又没有错,你凭什么罚我?”“刺头儿”很蛮横地说,“谁让他骂我,该打。”老师没办法了,就把他往另一边拉。“刺头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