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血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取向,西方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镜鉴。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地提出文化价值观这一新的命题,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是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文化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高职学生文化价值取向存在着古今矛盾、中西冲突、义利之辨、科学与迷信等困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从文化的感性自发向理性自强的转变,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所指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与坚守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因此,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用红色革命文化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文化和道德体系的“历史根系”之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文化育人的实践中,要汲取朱子文化的营养,普及推广朱子文化,推动朱子文化生活化大众化;引导大学生深入研习朱子文化,把学习朱子文化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传承、创新、转化朱子文化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文化与价值观天然地具有紧密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保定文化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保定历史文化、京畿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等特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定落地生根的基源。充分发挥保定文化优势,通过对保定文化资源的建设性保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呈现保定文化资源,修建"京畿文化"主题广场,建设主题网站等有效途径,以保定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为载体开展活动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统孝文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孝文化,让"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的理念科学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使大学生成为民族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湖北来说,就是要大力弘扬和传承荆楚文化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化认同与文化)中突相生相伴,文化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文化认同危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了困境与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视角思考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1]。高职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个兴国之魂落实到实处。长期的教育实践,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摸索出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明确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依据;二是把握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三是深刻领会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的需要。明确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问题,形成了新挑战。文章认为,新形势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此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的新特点和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以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厘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等重要理论之间的关系,旨在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提升其文化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指导教育高校大学生,十分必要,意义重大。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阵地,着力强化教育引导,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育人质量,以校园文化传承为载体,着力营造良好氛围,才能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文化建设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分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基础上,结合具体工作,提出了用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指导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和学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但面对多元文化的浪潮,大学生表现出对文化选择的茫然或迷失,一定程度上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切联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思政课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文化多元化趋势,既给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任务,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心态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只有积极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文化认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文艺作品质量,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才能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挤压和冲击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