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闫红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14):193-194
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根本举措,对于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实现农业转型,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生活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和农村、农民全面发展要求的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根本举措,对于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实现农业转型,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生活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和农村、农民全面发展要求的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军 《华夏星火》2005,(3):22-23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13亿人口,其中农民就有9.3亿。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50%左右,而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不到15%。这表明,占劳动力1/2的农业只创造了1/7的产值,而不是1/7的经济量,却要养活占总人口超过70%的农村人口。由此可见,要想使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大幅度减少农民数量,加快城市化建设,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捷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亟待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的根本方法是通过对农民进行转业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谁应该在农民转业职业培训中承担重要职能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就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农民转业职业培训以及在培训中承担何种职能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亟待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的根本方法是通过对农民进行转业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谁应该在农民转业职业培训中承担重要职能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就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农民转业职业培训以及在培训中承担何种职能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姜奕波 《科教文汇》2007,(10Z):131-132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亟待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的根本方法是通过对农民进行转业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谁应该在农民转业职业培训中承担重要职能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就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农民转业职业培训以及在培训中承担何种职能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安陆市位于江汉平原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在62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1%。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是我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小学化程度和半盲人口占  相似文献   

8.
百万农民大培训“川军”品牌叫响全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是“民工潮”的主要源头。现有人口8700万,农业人口6800万。其中,农村劳动力38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提高农民科技致富任务十分艰巨。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结合四川实际,以推进农民知识化为重点,以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大力开展百万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仁清 《大众科技》2004,(11):59-6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那么农村应该靠什么来脱贫致富,从而实现小康呢?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二项都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0.
辽阔、富饶的黑龙江大地,历来是黑龙江人的骄傲和资本。然而,随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不断膨胀。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这种地多人少的格局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潮水般地涌向城市。由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只读过小学或初中,有的甚至根本就没上  相似文献   

11.
蒋政 《内江科技》2000,(2):17-18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货币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一、我市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有农业人口349万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在每年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和安排。2005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在每年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给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指出了盲目向异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所产生的不利后果,阐述了农民培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环节之一,并就如何开展农民培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随着农民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媒体接受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对手机及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工具运用自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优势,开展现代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保护农民利益刘春仁,李崇光,钟涨宝,梅金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民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对全社会来说是必...  相似文献   

18.
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针对我省海东地区农民增收的限制因素,从区域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科技兴农、培育龙头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海东地区农民增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重中之重”的大事,用新科技改造农业、农民拓贫致富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用先进文化塑造新农民、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民主管理,民主作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重中之重”的大事,用新科技改造农业、农民拓贫致富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用先进文化塑造新农民、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民主管理,民主作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