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备预习"能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预习力。在"备预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预习意向,开发学生的预习资源,引导学生的预习反馈。"备预习"是改变传统预习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课前应端正预习态度,加强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兴趣;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及时考查与评价学生的预习,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预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课文的自学.究竟是把预习放在课外好呢还是放在课内好呢?我们认为:课内预习效果较好.其理由是:一、课内预习能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计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假如教师只布置几道抄抄写写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外去做,显然达不到预习目的.在课内预习则不然,老师不但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且可以随时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预习,使学生学会预习,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的保证。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目的,掌握数学预习的步骤,创设良好的预习氛围,分层次、分梯度设计具体、细化的数学预习任务,采用实用、可操作的预习方法,为学生数学预习搭建平台,架起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学习的桥梁,培养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预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由此可见,学生预习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就重视让学生预习,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的预习仍停留在大致看一看的层面上,学生的预习能力整体不高。那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学生预习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精设问题,让学生预习有纲可循;其次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策略,能够高效预习;然后在预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要多拓展,让学生从更高层次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7.
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学生对预习方法掌握得好 ,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 ,终生受益 ,这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学会预习呢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订出预习提纲 ,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 .…  相似文献   

8.
蔡丽霞 《考试周刊》2011,(14):227-228
课堂精彩与否不在于学生有没有预习,而在于学生是怎么预习的,以及教师如何在学生预习后分析新学情。要让预习点亮课堂,不仅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具备问题意识,而且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学情变化和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通过行政手段规定了学生数学预习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编制《预习思考》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时间,有《预习思考》的引导,这样的预习是有效的、高效的。学生有了变化,数学课堂也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提高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等,教师要基于预习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的路径,给予学生载体支持,提高预习目的性,给予方法引导,提高预习科学性,给予平台支持,激活预习内生力,发挥评价作用,提高预习有效性等,让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传统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预习的尴尬局面,低效甚至无效。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的内需;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丰富预习内容,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优化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戴阳 《考试周刊》2012,(32):71-72
小学数学预习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预习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启发学生多思考为什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有效的数学预习导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预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预习的好习惯。通过树立预习榜样、拓展预习方法、激发预习内因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促使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西藏民族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行为习惯,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促使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只有通过预习后的课堂学习,才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容易听懂,跟得上。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够自觉预习,把预习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中去。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地预习。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学生选择了老师布置才会去预习,有时候老师布置了,却未必去预习。更有学生不喜欢预习。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的预习就谈  相似文献   

15.
杨堃 《考试周刊》2014,(4):56-56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正视预习,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重视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自主,独立预习 1.目标的预习 目标预习过程是学生对预习过程的一个有价值的指导。在推行“自助式”教学的最初阶段,老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预习目标,弄懂目标中“了解”、“知道”、“理解”、“掌握”、“会”等不同要求的意义。实践证明目标预习过程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预习节约了一定的时间,有效地避免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增加了预习的有效程度,同时也有助于帮助老师驾驭以后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因此,对于预习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学生应该怎样预习,预习后老师该如何去教……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前预习的自主性做起。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明确预习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预习效果;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做到严格检查,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和谐高效。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取得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措施.这要求教师经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精心编制出具体的讲学稿预习.“讲学稿预习”是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一个平台,我们教师在学生开始预习时也应参与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序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落实预习任务.学生讲学稿预习完成情况,在课堂进行评价反馈展示.这样学生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课前思考,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预习,在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围绕着教育质量效益提升的总体目标,必须重视预习。首先,要端正学生预习态度,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精心编写导学提示,为学生的预习立好方向标;再次,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最后,切实检查预习,保证预习质量。只有教师重视课前预习,并给予精心指导,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