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庄以来重神轻形的"形神"观,在魏晋人物品藻、谈玄之风的影响下,逐步与绘画理论融合,确立起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尚"神韵"的特色,独具审美趣味。六朝绘画"形神观"对后世绘画、书法、雕塑等影响遥深,可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核心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先作为宋词转型期间的重要词人,在词境的推动和艺术手法的创新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试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从审美情趣、情感表达、绘影艺术等三个方面对张先词的"妙境"作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究其根源是受我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混沌美"的审美趣味的分析,试图折射出我国传统艺术与人们的审美习惯、审美理想和心理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冉小丽 《成才之路》2023,(21):13-16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是当前高职艺术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文章结合高职艺术教育具体案例,从审美趣味的具体含义出发,详细分析高职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重要意义,探讨高职艺术教育中培育学生审美趣味的策略,指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优化课程教学过程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荆楚漆器是楚人在造物过程中,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是艺术形式与精神内涵、应用工艺与审美趣味的完美结合。其非同凡响的外在形式就是其审美特征的直观反映———"道通为一"的制器理念和审美取向,根植于巫鬼文化的审美来源,形式的"阴柔"和内容的"飞扬"为特征的审美构成。  相似文献   

6.
对黄花梨家具艺术品质的感受,我们可以用一个"雅"字来概括。雅是一种高尚而非平庸的审美趣味,是中国古代文人才情、人格的表达。黄花梨家具的风格特色,正是这种超凡脱俗的意趣在家具中物化的结果。因此,几百年来,黄花梨家具赢得了让世人长久而永恒的赞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审美趣味主要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具体途径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简笔"所包含的意蕴是教学简笔画艺术语言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核心。"简笔"的意蕴具体而充分地实现,不仅在于教学简笔画所运用的线条语言形式以及所强调的简洁、生动、流畅的用笔,而且其所采用的程式化艺术表达形式实质上就是符号化艺术表达形式的进一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两者之间实现了一减再减的递进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简笔"的意蕴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9.
张先词的艺术创新涉及形式要素、内容要素诸多方面,对《东坡乐府》的创作影响至巨,是苏轼“以诗为词”、革新词风的前驱。本文还分析了张先词艺术创新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田丹 《南平师专学报》2007,26(1):122-124
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同为具有强烈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由于二者在发展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背景上的相似导致了在创作取材、审美表现、审美趣味上也存在诸多相似相通之处。本文从几种主要的陶瓷艺术形式——青花、粉彩、新彩、刻瓷艺术入手分别从上述各方面分析阐述了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的文学描写艺术集中体现在他笔下人物形象上。作者娴熟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和艺术技巧,主要刻画了革命者、独裁者、普通民众及作者自我等四类人物形象,其中"以形显神法""效应烘托法""特征勾勒法"和"内视角法"等描写技法运用得极为成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审美效果。这些描写技法充分展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人物形象身上折射出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从独特的文化视角展现人物群像;审美描写与审美情感、审美判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长于简笔,善用讽刺。  相似文献   

12.
邹敏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4):103-105,118
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审美两方面出发,阐述了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对于营造健康、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审美趣味;如何保证校园文化活动能常规化地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真正使校园文化活动起到陶冶情操、怡情启智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审美趣味又叫"审美鉴赏力"。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一种偏爱,这种偏爱常常表现为学生的审美选择和评价。学生的审美趣味虽然表现为直感的个别的选择方式,却包含着某些审美观念的因素,它是学生自发审美需要和自觉审美意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性文本及唐诗宋词等选修教材无疑是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重要载体。如何培养这种审美趣味?在实践笔者认为,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在反复实践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元代审美趣味的改变,决定了门神画的艺术气息.在元代这个动荡失衡的时期,门神画也经历了审美趣味的变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和近代的门神画艺术的绘画风格.通过门神绘画审美趣味的变迁,也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与杜夫海纳在美学思想和批评理论上多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在批评任务上,朱光潜以审美性的趣味培养为旨归,提出"不即不离"等美学理想,批评成为锻炼审美能力的应用美学;杜夫海纳则认为批评追求的是认知性的意义探寻,作为主体的批评家应该以自身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实现自我的完全呈现。在批评标准上,朱光潜标举符合"纯正的趣味"的审美标准,杜夫海纳则推崇体现意义完满性的"深度"。"趣味"与"深度"并不相互排斥:审美对象带来的审美感觉的充实性可以使我们的情趣得以形成,以臻成熟;"深度"可以说是在"趣味"基础上对审美经验、文艺批评的"深度"要求,即在认识艺术作品深度的同时认识自我,自我的存在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不仅开放审美的我,也要开放伦理的我,认知的我。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艺术创作要适应群众发展着的审美需要”这个口号被视为绝对真理。本文则认为,审美需要并非总是显露于外,任你掌握。它常常是潜在的、事前难以确定的,从而导致对它的“适应”也就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话。潜在的审美需要实际上表现为作品与接受者的潜在趣味结构之间的一种合拍的关系。所以,归根结蒂,艺术创作所要面对的乃是公众的趣味结构,艺术创造贵在激活它。由于这种趣味结构是在生活实践与艺术接受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创造最要紧的是从审美的角度有效地作用于公众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接受经验。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艺术创作要适应群众发展着的审美需要”这个口号被视为绝对真理。本文则认为,审美需要并非总是显露于外,任你掌握,它常常是潜在的、事前难以确定的,从而导致对它的“适应”也就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话。潜在的审美需要实际上表现为作品与接受者的潜在趣味结构之间的一种合拍的关系。所以,归根结蒂,艺术创作所要面对的乃是公众的趣味结构,艺术创造贵在激活它。由于这种趣味结构是在生活实践与艺术接受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创造最要紧的是从审美的角度有效地作用于公众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接受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以禅解陶"是苏轼重塑陶渊明形象的最大特色,也是禅宗影响宋代士大夫人生思想和审美趣味的典型反映。禅宗思想与慕陶情结的交融汇通基于其贬谪生涯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忧患,具有探寻生命本体的意义;又随其生命实践的历程逐步熔铸在学陶归耕的现实生活与和陶诗文的艺术创作当中。禅宗还在审美领域对苏轼发掘陶诗"平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故都的秋》是集中体现郁达夫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和艺术特色的一篇散文,其思想内涵深刻而悠远,极富人文色彩与平民意识;其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低沉而细腻.  相似文献   

20.
流行与审美     
陆天一 《教育现代化》2006,(11):123-123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中流行艺术的网络文化、动漫艺术等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对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