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市报接近基层,报上刊登的稿件也多是反映基层的情况。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基层干部,是地市报经常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一级干部有每一级干部的作用,基层干部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级干部都无法替代的。各条战线上的基层干部,日日夜夜奋战在四化建设的第一线,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落实,各项事业要靠他们去开拓。且不说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做多少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各项事业本身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基层一级的报纸,地州市报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报,既承担着重要的宣传任务,又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不在办报、管理诸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就会陷入  相似文献   

6.
县市报要办出上乘的质量,就得念好十二字诀——贴近实际,讲究实在,追求实用,舍此别无它途。编采作风——贴近实际作为最基层的县市报,无论从报纸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受众接受新闻的心理,都具有大报不可比拟的接近性。县市报直接面对基层干部群众,直接面对人民大众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报人无须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漫无目标去寻找新闻本源,他抬脚就可“飞人寻常百姓家”,捕捉活蹦乱跳的“鲜鱼”;报纸也无须“长途贩运”过时的二三手信息,而能够进行“反映社会生活,回馈基层信息”的“现场直播”。这是县市报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  相似文献   

8.
档案事业是党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档案事业的发展要靠党的领导,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方方面面的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发展氛围,更要靠档案人,尤其是档案队伍中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才能把档案人组织动员起来,克服困难,苦干实干,创造辉煌业绩,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当前,我市各级档案部门被列入  相似文献   

9.
我国报纸众多,包括县市报在内,全国已正式登记的各类报纸有1618种。这些报纸各有各的层次,各有各的宣传任务,各有各的读者对象和服务对象。县市报是四级党报中处在最基层的一种报纸,其读者对象和服务对象应该而且必须是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因此,面向基层,为基层两个文明建设和基层干部、群众服务,是县市报必须坚持、永不动摇的办报方向。近几年来,各县市报在新闻改革中,着眼于农村发展的大趋势,着眼于把农民引上共同富裕之路,正确反映和引导舆论,加强多方面服务,使报纸质量提高,因而受到了当地党委的赞赏和广大读者的青睐。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有少数县市报热衷于模仿大  相似文献   

10.
新闻干部需要训练我省绝大部分县市及大中型厂矿都办了报纸,多数专区也办了报纸,各县、市大都有了广播站.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全省已有一千多新闻工作者.从当前基层报纸干部的政治和业务情况来看,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迫切的的问题.首先,某些新闻工作人员对于无产阶级办报路线的认识还不是很明确的,甚至还有许多错误看法,这主要表现在报纸和党委的关系问题上面.如有的认为,只要听党的话,照章办事就行了,他们不是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11.
建国50年来,中国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事业更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回顾地市报所走过的50年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有以下6个方面特色。 一、扩版增刊办子报 增加报纸刊期,扩大报纸版式,由四开小报变对开大报,由一社一报变多种子报子刊,这是地市党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加速报社事业发展的一项极其有力的举措。 江苏《无锡日报》是全国地市报中办子报起步最早的报社。80年代他们便办成了三张子报:1983年,他们创办了兼有…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是中国新闻战线的一大群体,在离基层群众最近的一级党报,是县市委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主要工具,促进县市报业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促进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与大报相比,地市报有其独特的个性,要提高地市报的可读性,我们就得找出地市报的特有个性,按其规律办报。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立足本地,办出特色。地市报新闻来源于本地,反映本地市各行各业的变化,读者也是本地人。对读者来说,地市报纸比省、中央报纸更接近他们,更容易吸引他们,这是地市报优越于大报的地方。鉴于此,地市报应多登些群众和通讯员写的东西,由他们写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甘苦、问题,会更逼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报纸众多,包括县市报在内,全国已正式登记的各类报纸有1618种。这些报纸各有各的层次,各有各的宣传任务,各有各的读者对象和服务对象。县市报是四级党报中处在最基层的一种报纸,其读者对象和服务对象应该而且必须是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因此,面向基层,为基层两个文明建设和基层干部、群众服务,是县市报必须坚持,永不动摇的办报方向。近几年来,各县市报在新闻改革中,着眼于农村发展的大趋势,着眼于把农民引上共同富裕之路,正确反映和引导舆论,加强多方面服务,使报纸质量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说:“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是我们办好报纸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报纸的通讯员,人数众多,大都身处基层,他们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报社的触角和耳目。因此,努力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是我们贯彻依靠群众办报的方针的必然要求。联系县市报的办报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在全国林林总总数百家,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办出自己的特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办出地市报特色。首要的是认识自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国是个大国,各地有各地的优势,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地有各地的风土人情,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时尚。如,有的地方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新闻改革和多媒体竞争中,作为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来说,如何张扬个性,办出特色和品位?这是摆在许许多多地市报同仁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目前来看,不少地市报一方面发展多元经济,应对挑战;另一方面他们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三贴近”原则,挖掘、用足、用活“三贴近”资源,打造了一批“三贴近”精品工程,不断增强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他们当中,有的开展“三贴近”活动,有的推出“三贴近”的精品专版和专栏,如芜湖日报社开展“党报进社区”活动架起党报连心桥;《怀化日报》推出《民生在线》版搭建党报互动平台;《平顶山日报》创办“百姓故事”栏目增强党报感染力等。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强势推出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希望地市报涌现出更多的有关“三贴近”的品牌活动、品牌专版和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遇到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缺乏动辄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没有,并不意味着地市报记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来。  相似文献   

19.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色。劣势之一:新闻来源少,怎么办? 基本思路——走出“自我”,横向开拓,扩大视野,从外延上找出路。  相似文献   

20.
基层部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这反映了基层干部工作的忙碌和辛苦。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以此自诩,事无巨细,什么都要模范带头,什么事都亲自去干,以致于“整天忙得团团转”,这是不应该提倡的。在部队,干部和战士各有各的工作。领导必须干领导的事情,不要干预或包办下属的事情。倘若领导事必躬亲,一方面丢掉了自己应该做的更为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使他们变得没有主见,不负责任,也无法提高工作能力。当然,领导有时应该干些具体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加深与下属的感情,并从中汲取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