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是相邻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问题,通过建立相邻交叉口多目标配时优化模型,对两个相邻的交叉口的配时优化,减少交叉口处的停车与延误,最后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长江西道与天山南路和长江西道与贺兰山路两个相邻交叉口为优化对象,利用服务水平与平均延误时间关系表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不仅缩短了两相邻交叉路口的信号周期时间,同时还减少了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降低了平均停车次数,提高了通行能力,达到了配时优化的目的,两个路口的各相位服务水平均有提高,比Webster模型优化的结果改善地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交通延误主要发生在道路交叉口处。本文以咸阳市渭阳中路与秦皇中路交叉口为例,利用 Synchro 仿真软件评价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状况,发现现状交叉口的问题,通过交叉口改造及优化路口信号配时增加路口通行能力,缩短延误时间,对交叉口的拥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流特征对单交叉口提出一种信号灯配时与车流速率同步变化的优化配时方案,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排队等候的车辆数比优化前降低了30%左右。  相似文献   

4.
白石路深大段平峰时段车流稳定,粤海门村交叉口与桂庙村口交叉口之间的距离适中,两个十字路口的距离为1.4 km,且信号配时方案相似,适合绿波带研究。本文首先通过人工计算法对该路段的两个交叉口的车流量进行数据采集和信号配时相位、配时时间的确定,然后对采集数据的分析进行了3种绿波带配时方案的优化,并用VISSIM建立该路段的仿真模型,检验修正仿真模型后,实现VISSIM的微观仿真评价。仿真结果表明:3种优化方案中,双向通行合计的延误时间、停车时间和停车次数比原配时方案分别下降了36.5%、36.8%和40.6%,有效提高通行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5,(5):89-92
针对大型Y型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问题,以福州市华林路-六一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结合交叉口信号控制相关成果,对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信号相位相序、信号配时等进行设计,建立了大型Y型交叉口二次停车模型,并应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交通运行进行评价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停车控制方式后,交叉口的车辆平均延误和车辆平均行程时间均有下降,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以最短平均延误、最小平均停车次数为多目标,建立了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的非线性优化函数模型.对非劣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了改进,引入经典遗传算法降低其时间复杂度,采用临近个体修剪策略改善解集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多目标配时优化模型及其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表征复杂输入输出系统的强大功能,将其用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实时信号配时,是极有应用前景的尝试。文章采用三层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型,并把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该算法具有极高的全局优化形态与计算效率。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将有助于降低交叉口的总延误,提高通行能力,使神经网络发挥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6,(2):90-93
为了提高施工期间交叉口的安全性能,以福州轨道2号线建设中的古田路与新权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非机动车对左转机动车的干扰。通过现场基础数据的采集,针对非机动车干扰数与同一进口道左转车辆车头时距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机非冲突函数,获得理想的拟合效果,再运用Synchro提出新的配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化评价。比较优化前后的控制效果,可得:在早高峰阶段,非机动车干扰数与车头时距拟合关系符合二阶多项式形式;交叉口总延误降低8.8%,平均停车次数降低9.8%。  相似文献   

9.
饱和状况下平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交叉口在交通流处于过饱和状态,存在排队车辆且排队车辆的随机性明显减弱这一特征,建立该种状态下的交通流数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来实现道路交叉口信号的优化配时。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5,(5):93-98
通过对某典型T型交叉口的实地调研,从交通组织渠化、信号配时等角度对交叉口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VISSIM仿真,选用延误、行程时间、饱和度等参数评价交叉口的运行状况,以此为基础设计优化方案。通过对改善方案进行VISSIM仿真对比,结论表明方案二采用主交叉口与小交叉口结合的方式对改善交通拥堵有显著效果,同时,对主交叉与小交叉实行信号的联动控制,能满足日后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波动性,应用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和韦伯斯特模型来优化城市道路,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利用神经网络算法较高的预测精确度对交通流进行预测,并以此预测结果为基础,提前对导向可变车道进行变换,由此提高了道路的空间利用率;然后依据车道属性改变后的数据,运用改进后的韦伯斯特模型计算信号灯配时参数,并结合当前道路的具体状况来优化红绿灯配时,由此提高了路口的时间利用率。以合肥市某交叉路口交通流量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路口交通流不均衡饱和时的交通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叉路口存在排队车辆,且不同方向上的交通流不均衡,建立排队长度总和达到最小的交通流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算法给出两种优化的信号配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交叉路口交通流到达和排队延误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并建立了以PI值最小为目标的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理论模型。该信号配时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单点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的区别在于不但考虑了交通延误,而且考虑了停车次数,实现了对交通延误和停车次数两指标的优化,从而保证了以车队形式到达的交通流可以不间断地通过交叉路口。由于以实时交通流的到达规律为依据进行信号优化配时,因此,该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又是实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停车线法建立了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并对直行车道和左转车道均为一条以及直行车道为2条而左转车道为一条这2种常见状态下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简化,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主要和信号周期长度、相位配置、交叉口几何设计和车辆跟车时距等因素有关.考虑车辆到达率时的信号周期长度和相位配时设置问题,建立了基于各相位剩余时间均衡的优化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从而确定出信号周期最佳时长以及各相位时长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简化.所建立周期和相位时长的计算模型较现有的模型更简便实用.最后,选取了一个实际的交叉口,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其周期和相位时长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广泛存在的违法行为,通过问卷调查与视频采集处理,揭示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违法行为特征及其对信号交叉口安全的影响,以作为非机动车管理的依据,改善信号交叉口秩序混乱、安全系数低的状况.通过网络调查得到972份有效问卷,发现学历对非机动车违法影响较小;相对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违法行为发...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TheOSSI(OffsetSurface/SurfaceIntersection)problemisasub-problemofgeneralSSI.AlthoughtheOSSIproblemcanberesolvedbyapplyinggeneralSSIalgorithm,itiscomputationallyexpensiveandexhaustive.Inrecentdecades,effortshavebeenfocusedoncomputingSSIexactly,efficiently,androbustlyinageneralsetting(Abdel-MalekandYeh,1997;Changetal.,1994;BurkeandSabharwal,1996;Mullenheim,1991).Thesetechniquescanbeclassifiedmainlyintofivecategories:algebraic,latticeevaluation,marching(tracing)method,…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点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情况,构造了一种产生交通流序列的方法,同时提出一种使车辆延误最小的单路口多相位信号实时配时模型。对所产生的交通流,制定了简单的实时信号配时方案。最后对结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