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三国历史地理资料,特别详于三国时期的经济地理内容,是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所不能企及的。反映了经过汉末的战乱之后,秦汉以来旧的经济地理格局解体,新的经济地理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
我院学报1997年第1期“三国文化与汉中研究专辑”发行后,引起了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一年来,先后有多家学术刊物对该专辑做了评介,不少论文被国家级学术刊物转载、索引。《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3期“专辑专栏介绍”栏目对此做了专门介绍。《陕西社科信息》1997年第5期《陕西“三国文化与汉中”研究信息评述》一文对专辑做了全面评述。截止元月1日,该辑全部文章均有不同程度反响,其中,朱非以三国演义):典籍文化的淌解与重构》被《新华文摘》lop年第6期收目;梁中效以水经注)中的三国经济地理》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  相似文献   

3.
《水经注》所记水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经》三卷,旧题汉桑钦撰,据清儒考订,乃三国时人之作,作者不可考。北魏郦道元嫌《水经》的记述过于简略,“虽粗具津绪,又阙旁通”(郦道元《水经注》原序),乃为之作注,“因水以记地,即地以存古”(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序》),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水经》,顾名思义,它乃是一部以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因此,搞清楚《水经》记写了多少条水,郦道元补写了多少条水,《水经注》又共记写了多少条水,当是每一个《水经注》的读者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地理文化知识。从《山海经》到《尚书?禹贡》,从《水经注》到《汉书?地理志》,无不显现出先贤探索地理文化的艰辛,寄托着他们认知自然的渴望,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这些地理知识在古老的汉字字形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通过对汉字  相似文献   

5.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汉水流域的《沔水》与《江水》、《渭水》一样,均占三卷篇幅,将汉水视为文化大河,更为重要的是郦道元曾在汉水上游考察过。因此,《水经注》中的诸葛亮遗踪文化价值,远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之上。郦道元虽是北朝人,以曹魏为正统,但对南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格外崇敬。在汉水中游的襄阳,郦道元着重描写了诸葛亮隐居待时期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在汉水上游的汉中,郦道元则重点考察了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期的山川形势。总之,《水经注》对汉水流域诸葛亮文化遗踪的考察和记述,完全可以弥补陈寿的《三国志》中无"地理志"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将于禁屯军置之樊城,与《三国志》不合。结合庞德行止及曹仁记水碑,于禁七军屯地应是晋宋时平鲁城,《水经注》此段或有舛误。三国时期邓县移徙樊城东北,以方位、道里计算,平鲁城或为樊城西北之邓城。  相似文献   

7.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其中晋袁休明的《巴蜀志》和南朝宋任预的《益州记》,是《水经注》叙巴蜀地理时最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二书皆早巳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古籍之中.本文即对此二种巴蜀地记进行探究,考证其作者情况和亡佚时代,并论析其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经注》为我国北魏时期郦道元解《水经》的书。《水经》作者不详,经胡渭、戴震,赵一清、全祖望、杨守敬等人多方考索,确定为三国人所著,下不逮晋代。郦氏注《水经》,繁征博引,采录古籍达四百三十七种,《水经》的河流数目原为一百三十七条,而《水经注》则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大大扩充丰富了原书的内容,成为一部崭新的著作。不过这部  相似文献   

9.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经典文献,近10余年有多种校点本面世: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标点的王国维校本《水经注校》,王国维手校本以朱谋(土韦)本《水经注笺》为底本,对校了宋、明《永乐大典》本和明清诸名家版本,“对于研究郦学史的人,此书的价值是很高的”,但编校讹误较多,已有人撰文辩正;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杨守敬、熊会贞注疏年《水经注疏》,该书“对前代的《水经注》研究作了一个划时代的总结”,“杨守敬和熊会贞对《水经注》的研究可以说是对乾隆以来郦学研究的全面总结和发展,他们的研究成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桥驿校点本《水经注》,该书以《四部丛刊》本覆殿本为底本(殿本实以赵—清本为底本),兼采《永乐大典》本、全祖望校本和其他诸多版本之长,代表了明清郦学考据学派的全部成就;1995年岳麓书社出版谭属春、陈爱平点校本《水经注》,该书以王先谦合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很早就重视地理知识的积累了,并出现了如《山海经》《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地理书籍。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城市村镇名、山川关隘名等。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山川关隘名。岳飞说:"还我河山",河山是指我国的版图,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可分为五类:表极度、表甚度、表比较度、表微度、表几近度.通过分析该书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可以反映魏晋时期副词的发展,对研究中古汉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山水散文略论--以《水经注》和南朝山水小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和以南朝山水书札为代表的南北朝山水散文。作为山水散文发展之初的重要作品,在山水审美观念、山水审美情趣、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与前代山水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都决定了它们在山水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水经注》语言研究是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水经注》语言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于词汇与语法两方面,同时也涉及校勘及语音研究,不断完善着郦学研究的疏漏与空白。  相似文献   

14.
依据《水经注》和明清时期合肥方志对合肥地域流经的南淝河予以考述。指出,南淝河在中国古代的某些历史时期称为施水,而不是一般俗说的南淝河就是施水。到清朝中后期,合肥志书分析古代肥水、施水之源与流合走向的变迁,已较为合理,尤其是论肥水、施水在清以前居于芍陂和巢湖两大湖之间的变迁,见解有独到之处。进而提出,古代江淮河等水系走向已与今日区别甚大,今人更不可用今日流经简单揣测古时走向。要以历史时期地理变迁的角度审度,历史地看待古人对江淮等水系描述的一些言论;后人必须明白,同样是讲施水,《水经注》中的施水,与晚清人讲的施水,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流域洣水之滨,以水得名。《水经注.洣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现辖30个乡镇,有4个以桥梁命名,即大同桥镇、上云桥镇、钟佳桥镇、大桥乡,其中含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北山经》载有三条向西流入泑泽的河流杠水、匠韩之水及敦薨之水,杠水即贯穿汉代敦煌郡的疏勒河干流,匠韩之水即今瓜州县之榆林河,敦薨之水即今敦煌市的党河。敦薨本系月氏语,张骞称敦煌,乃因战国秦汉时期敦薨与敦煌同音,故知《山海经》之"敦薨"即敦煌。汉武帝在敦薨地区建县建郡,遂据张骞所说"敦煌",命名为敦煌县、敦煌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谓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说敦薨之水"出焉耆之北",与《山海经》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的流向相反。杜佑、都实、潘昂霄、朱思本等均据实指出郦道元之谬,而清代以来《水经注》研究家仍从郦氏谬说,亟应纠正。  相似文献   

17.
论《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郦道元全面清理并继承了前人有关山水审美的成果,在理论上肯定了山水审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第二,酃道元不是孤立地描写山水,而是将其放在大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加以表现,在自然景观中往往有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第三,《水经注》记山水简练传神,风格清新,深得山水之神韵,直接导启了柳宗元和徐霞客的山水游记。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的是经过人脑的认知机制加工后的世界,并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语言的多义性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的体现,在人对世界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中,它与语言各层面功能相互作用,参与并影响着这一认知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水经注》与《梦溪笔谈》中的位移动词进行多义对比分析发现,位移动词的多义性由原型意义经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不断派生出新意义而形成,运用意象图式能清晰地区分出不同意义的不同位移路径。  相似文献   

19.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中古时期的一部重要语料.其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水经注>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分析,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究<水经注>被动句的语法特点,从而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被动句的使用状况,这对于系统研究汉语被动句式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水浒故事,如《宋江三十六赞》及《大宋宣和遗事》中,阮小二(阮进)的绰号是“短命二郎”,而阮小五(阮通)的绰号是“立地太岁”;到了今本《水浒传》,二人绰号被调换。之所以出现这种调换,是因为随着水浒故事在民间的流传,阮氏三雄的关系逐渐密切,小二、小五、小七等名字脱落了原来的排行信息,阮氏三雄成了亲兄弟,阮小五被径直当作了排行第二的“短命二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