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是否应将夫妻互相忠实规定为法律义务的争论 ,涉及到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法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只有全面、辩证地理解这一问题 ,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 ,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当前社会夫妻忠实义务的定义、具体内容、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内涵,有条件的承认夫妻忠实协议的法律效力,承认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同性出轨及精神出轨同样属于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并对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日益繁荣,人们对待恋爱、婚姻的价值观也有了新的变化,夫妻之间保持忠诚的条件由感情单一化趋于经济、权利等方面的多元化,因此,夫妻忠实的重要性日趋显著。本研究从夫妻忠实协议的背景、性质以及各方观点入手,主要谈谈笔者对忠实协议的认识。夫妻忠实协议指夫妻双方依据法律规定在婚前或婚后以忠实义务和违反忠实义务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为内容达成的书面合意。关于忠实协议法律效力的争议,笔者更偏向赞同的观点,认为忠实协议应当具备法律效力,因为"忠实协议"是落实婚姻法忠实义务精神的需要,符合契约婚姻的精神,法律应当承认其效力。  相似文献   

4.
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探讨——以夫妻忠实权利与义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婚姻法》从国情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有力地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保护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各项权利。特别是2001年的《婚姻法修正案》第4条中明确增设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的规定条款,对于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还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对夫妻忠实权利与义务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婚姻法》对夫妻忠实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夫妻忠实义务是夫妻之间专一性行为的义务,我国《婚姻法》应当承认夫妻忠实义务的可诉性,将重婚、有配偶而与他人同居之外的违反夫妻忠实义务情形也纳入损害赔偿范围,同时建构配套的婚内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婚姻双方对婚姻的不安全感的不断地攀升,夫妻间为保证感情不出轨而签定"忠诚协议"的现象越来越多。单纯的道德调整已经无法满足当事人对于夫妻忠实义务的要求,赋予"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认可其效力的同时也要对协议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婚姻关系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法律关系.修改后的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双方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学者观点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夫妻间的忠实义务是道德问题,不能用法律手段来强调.但更多的学者则对此表示肯定,认为"夫妻应负忠实义务,这是基于个体婚姻的本质要求,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具体体现",在婚姻法中增加"忠实义务"的规定是立法的一种进步.笔者赞同后一种学者的观点,并试图对忠实与配偶权的法理意义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成为不少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广泛探讨的问题,近现代的实证法学家们提出法律与道德的不相关性,而代表自然法学派的法哲学家富勒则提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关性观点,将社会的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认为义务的道德是维持社会得以正常进行而遵守的道德义务,是一种底端的要求。而愿望的道德是促使个人得以很好的发展及社会更加进步而崇尚的道德规范,属于一种高端的要求。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表现在义务的道德是愿望的道德的逻辑基础,愿望的道德以义务的道德为奠基并成为其必要性,二者共同成为了法律的内在逻辑要求,并赋予法律以内在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9.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既存在明显差别,又存在内在关联。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二者在概念表述形式、维护机制、调节范围等五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从关联的角度来看,二者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存在着密切联系,包括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主要指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保障;纵向联系指二者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完成了将夫妻间的忠实义务从道德入法律的升华。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要求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事由范围偏窄,应作目的性扩张解释使之更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加之婚姻本质上即为包含特定人身关系的契约,而婚姻法中也不应缺乏对契约观的恰当移植,因此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对全国首例夫妻间忠诚协议所做的判决,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法理上均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1.
新婚姻法增加了"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的规定是我国的立法突破,反映了法律界长期以来的呼吁及民意所向。但这一法律规定,在实践操作中却存在些许问题,本文试从夫妻忠实义务的内涵、存在的合理性着手,找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夫妻财产关系作为婚姻关系的一部分,亦受到婚姻道德基础的影响。当代婚姻道德的本质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义务与责任的统一,爱情的持久呼唤男女经济地位平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婚姻所固有的义务与责任又要求夫妻财产相对独立,由此决定了限定共有制更符合夫妻财产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忠实。该规定对维护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此规定具体有何意义,以及在现实中由于定义本身的模糊性所造成的局限,都是应当引起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该规定的意义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婚外情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婚外情,虽然已退出刑法惩罚的领域,但我国的婚姻法第4条规定了夫妻应当忠实的义务.婚外情应当置于法律与道德这两种社会调控手段的监管之中,在法律与道德的处理中,应注意到第三者隐私权的保护,第三者行为本身过失要承担可能引起的隐私权受侵犯的后果,但要注意不能滥用配偶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司董事离任后义务的规定并不明确。董事应当负有离任后义务,这种离任后义务和董事在职时的忠实义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有保守公司商业秘密、一定期限内不得利用公司内部信息和商业机会、禁止非法竞争。  相似文献   

16.
夫妻婚后所得财产相互告知义务是夫妻财产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法律对其未作出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该制度的缺失,使得夫妻共同财产的确定及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分割上都会出现纠纷。夫妻婚后所得财产相互告知义务的确立,即有现实的需要,又有理论依据,也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可供借鉴,我国法律应该对此制度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7.
第三者现象是目前社会上争议颇多的一种和人们婚姻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由于第三者的介入而导致解体的家庭比比皆是。但对于第三者,究竟应否让其承担法律责任呢?笔者认为对于第三者现象我们不要一棍子打死:对那些触犯了法律的第三者,例如犯了重婚罪和破坏军婚罪的第三者,我们当然要采用法律调整的方式,而余者,则可采取道德调整方式对其调整。  相似文献   

18.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结构中既相似又根本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调控手段和价值体系,两者各自调控对象的内容和范围是客观的,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由社会的性质、状况决定的,其次是由道德和法律内在性质、特征,即自身规律决定的。二者调控的内容之间有不同的方面,又有交叉、重叠的地方,二者调控的内容之间应该是动态的立体式交叉关系,二者调控的内容应有一些原则性区分。  相似文献   

19.
道德权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权利是指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不完全对等的特性。道德权利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研究道德权利,是对传统伦理学的重大补充,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而且能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无论从法理层面还是事实层面出发,夫妻扶养义务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金钱给付义务,还应当包括一方在另一方处于重大或紧迫的人身危险时的救助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