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剪江而渡     
我是一个天生具有流浪情结的人。我喜欢行走,漫无边际没有目的。但不是那种纯粹意义上的流浪,行走只是我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样的行走或者思考方式本质上与一条河流相似。因此,在我的记忆里就有那么一条河流,他的流程和我的行走意义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我有关村庄回忆的神  相似文献   

2.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高僧元晓年轻时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个布袋和尚,是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大街上击钵向行人乞讨。他乞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流浪的野狗。他常把流浪动物捡回山上,  相似文献   

3.
喜欢流浪,带着方向流浪。不喜欢没有感受的流浪,也不喜欢永远在流浪的路上。带着方向,我流浪在路上。流浪过后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高僧元晓年轻时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个布袋和尚,是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大街上击钵向行人乞讨。他乞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流浪的野狗。他常把流浪动物捡回山上,化缘来养  相似文献   

5.
蚕·呐喊     
(一) 不记得半年前刚接到落榜通知单时的心情了。只知道,我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以前曾有人问过我:“你若考不上怎么办?”我随口唱道:“就这样流浪;就这样流浪,流浪……”  相似文献   

6.
家信     
流浪是我的一种选择,不知何时爱上文学的我就这样认为。于是,便随同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在每个陌生的站台张望、守候。也曾试着猜想了种种关于流浪的憧憬,而根本不会料到等待家信、阅读家信会成为我流浪季节的心情故事,在求学的道路上现实地演绎。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走的感觉,我喜欢边走边想的感觉。这是一个崇尚孤独的年代,但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孤独过,因为孤独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在想我的过去,虽然我不知从何说起。我忘了告诉你吗?我是一个懒惰而又桀骜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注定了是要失败的,也注定了不能承受失败。于是我只好离开,离开的意思就是去流浪。我崇尚武侠而鄙弃言情。我喜欢武侠的原因不在于神秘莫测的武功,不在于惊险跌宕的情节,而在于那些很完美的侠士,那些身背长剑、年少却有非凡武艺的江湖浪子,路见不平可以拔刀相助,却不为任何事停留,我行我素,孤寂如斯。这样的人其…  相似文献   

8.
孤单快乐     
独处是一种极致。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宁愿就这么一个人坐着。安定自若地等着风吹过城市上空。风是会发出久久不消的回响,知道么,声音里会隐含很多的细枝末节,例如某一扇敞开的窗的岁月年华,某一根电线杆里的心路遥想,某一朵浮云的寂寞流浪。很多时候,我是如此想念这样的声音。年华不等于沧桑,遥想不等于妄想,流浪不一定忧伤。我觉得孤单是相对的,若干孤单的身影聚集起来,相濡以沫,依偎取暖也会表情自然,微笑欢畅。在很多的日子,我在等待这样的一个人。不,其实应该是寻觅,寻觅着这么一个角色。我的床底有一条隧道,永远不知道它通到哪里,而它却…  相似文献   

9.
短诗二首     
点评流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些人用身体去流浪,有些人用心灵去流浪。诗中的“你”像狂风一样去流浪,而“我”则看不出是在流浪,那为什么最后又说“你只是/很久以前的我”呢?原来,一棵永不移动的树是一种孤独,而孤单的牵牛更是一种孤独,所以作者才在多年以后一个温馨的日子有了这样一种感觉。全诗由第一节单独描写的“你”拓展至第二节“你”“我”的对比,最后又找到“孤独”这样一个共同点,让“你”“我”合一。跳跃的思维暗含有内在的情感逻辑, 而“树”和“牵牛”这组意象的运用也浑然天成,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0.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关上窗,放下窗帘,打开音乐,一曲《橄榄树》像沉稳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流浪,那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过分遥远的话题。一身破旧的牛仔服,手提式绿色的帆布包,一双老式的回力鞋,还有满满一袋自幼珍爱的东西。背上行囊,从此踏上流浪的行程。这是我对流浪者的全部想像,我想像着流浪者如侠士般抛开身前身后的一切名利,独自一人孤寂、满脸落寞地行走,寻找心中的圣地,悲壮得如同余纯顺和他的罗布泊;却不愿看见那些所谓的流浪者们心满意足地背着席子睡水泥管子,捡别人吸剩的半截…  相似文献   

11.
很多年来,也许是从读三毛开始,我们热衷于使用“流浪”这个词。外地人走在京城青砖绿瓦的老街上,总有自诩为流浪的体验。北大燕园的草坪上,也常有人抱着吉它弹唱:“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但歌者严格来说有流浪之心而无流浪之行。而在不远处,真正的流浪者淡淡一笑,起身而去。每个城市都有或多或少的流浪者,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燕园的流浪者则有些不同,简单地说,他们的流浪是为了栖息。他们没有工作,有的靠偶尔打工来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有的我们则根本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活来源。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甚至学历…  相似文献   

12.
郑艳 《小学语文》2008,(11):62-63
一直觉得想象之于一个人的童年而言,好比干干净净的山谷。孩子在寻常的日子,时不时对着这山谷,喊上几声,再支耳听回音,仿佛山谷是他,他也是山谷。当我与一群孩子被放逐在语文的青青草地,我喜欢他们的世界有这样一座座的山谷,更喜欢他们向谷而呼的绮丽想象,在那些长着翅膀的声音里,我不止一次发现蘑菇是绿森林里花草们留下的悄悄话,彩蝶成为嫦娥仙子写给凡间的相思,萤火虫是流浪孩子共同的母亲……当这样一匹匹天马出现在山谷,  相似文献   

13.
原来我在乎     
喜欢流浪,穿一袭黑衣在天际的黑夜中独自流浪,没有心的流浪,不在乎一切。将那张依旧毫无起色的考卷给妈妈看,她依旧是冷漠、咒骂。我一直很平静,一味地沉默。当那重  相似文献   

14.
艾洛 《留学生》2014,(14):10-10
若在中国,人们恐怕不太会专门去墓地游览,可在巴黎。墓地可以说是重要的旅游景点,著名的地下墓穴门口甚至永远排着长长的队伍。西方游客似乎没有中国人的那些忌讳,他们不仅会跑去参观,有的甚至会偷偷拿一根骨头带回家里收藏,我在一个法国朋友家做客时,就见过这样的大腿骨“纪念品”!  相似文献   

15.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高僧元晓年轻时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个布袋和尚,是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大街上击钵向行人乞讨.他乞讨并不是为了自 己,而是为了那些流浪的野狗.他常把流浪动物捡回山上,化缘来养活它们.  相似文献   

16.
花的声音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片绿色的小草。每天我头顶蓝天,把根深深扎在肥沃的土地。阳光雨露伴我成长,风儿为我轻轻梳妆。(736100)甘肃安西县渊泉一校六(1)班王婷同学在《草坪自述》中这样说。如果没有根,就没有那参天大树;如果没有根,就没有那争奇斗艳的鲜花;如果没有根,就没有那油光碧绿的树叶……有了根,万物才会有生命。(226300)江苏通州市金田小学六(2)班张潇潇同学在《根赞》中这样说。有些孩子不珍惜地球妈妈给的幸福生活,不爱护地球妈妈。他们喷洒农药,排放氟里昂、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扔有毒化纤…  相似文献   

17.
★没有……没有……更没有……学生造句:学校里没有流浪猫,没有流浪狗,更没有流浪的人。老师评语:你老师我是流浪教师啊!★你看学生造句:你看什么看,没见过帅哥吗?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的台湾留学生是祖国分裂后失落海外的游魂。他们不仅在美国没有根,在台湾也没有根,身在流浪,心在流浪,既不容于异邦,又难与祖国认同。因此,描写“无根一代”的烦恼便成为台湾留学生文学的主要题材,亦是其作品主题.80年代中后期大陆留学生文学则不再局限于写留学生文学的痛苦与感伤,而是着意表现大陆学子在异国的抗争,反映出新一代中国人对社会、人生、世界的锐意进取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关上窗,放下窗帘,打开音乐,一曲《橄榄树》像沉稳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流浪,那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过分遥远的话题。一身破旧的牛仔服,手提式绿色的帆布包,一双老式的回力鞋,还有满满一袋自幼珍爱的东西。背上行囊,从此踏上流浪的行程。这是我对流浪者的全部想像,我想像着流浪者如侠士般抛开身前身后的一切名利,独自一人孤寂,满脸落寞地行走,寻找心中的圣地,悲壮地如同余纯顺和他的罗布泊;却不愿看见那些所谓的流浪者们心满意足地背着席子睡水泥管子,捡别人吸剩的半截烟头。然而现实很残酷,它告诉我如今的流浪者只是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在大城市游走,闲了累了还可以在天桥底下来一盘扑克的人物。我失落着说不出话来,真的,我没说错,过分遥远的流浪。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十八岁. 没有想过它意味着什么,我坚信自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我周围的人也这样认同.此刻我只想让我流浪,因为无聊,更多的是因为我愿意我喜欢这么干.正如一个自甘堕落的人是无人能阻挡的,我迈出了温柔而诡计多端的教室,因为它在我心中是个会微笑的监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