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悄悄告诉他     
正课堂训练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4·口语交际"。想一想做传话游戏时,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把话传得又清楚又准确。说一说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同学之间怎样合作才能把话传得既清楚又准确?做一做在班里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做传话游戏。评一评和小伙伴评论一下,看谁说得最清楚,传得最准确,让人听得最明白。  相似文献   

2.
第一句话:你是谁通常我看到这句话往往立即为之倾倒。我是谁,我知道我是谁?平时如果到人家去串门,走到冰冷的防盗门前按门铃,人家从门眼里往外看半天问你一声,你是谁啊?要是熟悉的朋友,大着嗓门喊一声“是我啊”就行了。如果不认识,说句是你家那谁让我来的,也能打发过去。即人总需要参照物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单个人是无法说清楚我是谁的。可是在网上,你怎么说明自己是谁?你说我是常在XXXX论坛灌水的水龙王,对方回答说我没有去过那个论坛呀,你不又得为之倾倒?到这个时候可真是两眼一抹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果还保存…  相似文献   

3.
不再后悔     
作为班主任,因为工作内容繁杂,百密一疏,总有问题处理得不尽人意,我也遇到过事后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一次班会课上,一个同学突然呕吐不止,秽物全部吐在地上。我对班里学生说:“你们谁去食堂拿几个煤球来?”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再问一遍,教室里仍悄然无声。正当我有些失望的时候,有两个学生慢慢地举起了小手。看到他们俩,我有些诧异,这两个学生是班上的学困生,一向沉默寡言。今天他们如此积极,我心里虽然高兴,但想到他俩的学习成绩,我犹豫了。我又问了一遍:“还有谁愿意去?”这一次终于有一个班干部举起了手,我立马让他去了。之前举手的两个学生沮丧地把手放下了。  相似文献   

4.
刘春生 《高中生》2011,(8):63-63
一个人在森林里迷路了。他想看一下时间.发现自己没带表。此时,他恰好看到前面有两个小女孩在玩耍,于是他决定过去打听一下。但是,这两个小女孩有一个毛病:姐姐上午说真话.下午就说假话,妹妹与姐姐恰好相反。他走近她俩问:“你们谁是姐姐?”胖的说:“我是。”瘦的也说:“我是。”他又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胖的说:“上午。”  相似文献   

5.
东子 《家长》2010,(12):37-38
女儿7岁时的一天晚饭后,突然问我:“爸爸,咱们平时用的电是谁管啊?”这话问得有些没头没脑,但我还是对她说:“是供电局。”“那他们可以让电停了吗?”女儿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见我点头,她犹疑了一下,接着小声说:“那我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收起了漫不经心的表情,  相似文献   

6.
看谁最勇敢     
在画大蘑菇的时候我离开了一下.等我回来时却发现画面的空白处多了几道其他的颜色。我问:“是谁在老师的画上乱画了?”孩子们互相指责。如何才能让孩子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呢?我沉默了片刻说:“我们一起来玩个‘看谁最勇敢’的游戏吧,大家都闭上眼睛,在我数三个数之后,请在画上乱画的那个小朋友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悄悄地来到我的面前,看一看他有没有勇气。”  相似文献   

7.
薛德云 《宁夏教育》2012,(Z1):155-156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其他人都吃完离开了,只剩下了我和女儿两个人。她左右看看,凑近我小声说:"妈,你得去买些卫生巾回来。"我吓了一跳,嘴里的一口饭"出溜"一下就滑进了胃  相似文献   

8.
女儿今年高考后,如愿以偿地上了她向往已久的大连理丁大学。送她报到的那天,我故作如释重负态,说:“这下可把个大包袱抖掉了。”女儿用背包撞了我一下,说:“搞没搞错?我走了,谁陪你打羽毛球?谁为你这鸭嗓子伴奏?”“谁陪谁呀?”……我们如同龄人般的对话惹得周围的人都好奇地看着我们。可谁会想到,就在四年前,女儿在家对我和她妈几乎是无话可说,两代人之间如隔着深沟一般。  相似文献   

9.
杨冬梅 《陕西教育》2011,(1):155-155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一天.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班里的两个小男孩不知因为什么事突然吵起来了.男孩A说:“你怎么那么贱.谁让你动我的尺子了?”男孩B则委屈地说:“对不起.我只是想用一下嘛。”男孩A又说:“你个傻X,你会用吗?”男孩B又说:“我,我会用。”这时,我立刻起身,走到他们面前,看到我过来了.男孩A一把从男孩B的手里夺走了他的尺子。  相似文献   

10.
刘敏 《现代教学》2013,(9):45-45
在上《买椟还珠》一课时,我先疏通了一下词句,学生们记得很认真,翻译得也不错。于是,我提问:"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语文课代表率先举起了手:"告诉我们做事不可舍本逐末。"语文课代表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也许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结束了,但我觉得不放心,学生们未必理解"舍本逐末"的意思,得让他们说说清楚。于是,我追问:"什么是舍本逐末?在课文中是‘谁’舍本逐末,他‘舍’了什么,‘逐’了什么?"不料一场风波由此而起。小A说:"谁’是指楚国人,他舍弃了成本。"我马上反驳:"可他的匣子卖了珍珠的钱呀!不吃亏!"  相似文献   

11.
蔡真妮 《生活教育》2010,(11):91-92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其他人都吃完离开了,只剩下了我和凯丽两个人。她左右看看,凑近我小声说:“妈,你得去买些卫生巾回来。”我吓了一跳,嘴里的一口饭“哧溜”一下就滑进了胃里。  相似文献   

12.
一、说与读结合为了使低年级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正确、说规范,我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摘抄有关句子,提出“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回答问题,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初步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起码必须能同时回答两个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能说完整的一句话的基础上,进而让他们同时带着“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怎么干的?结果怎么样?”等有序列的问题,学习说一段话。学生刚学说话时,会出现一些毛病,一是语言不规范,二是用词不准确,三是语序缺乏条理。对此,我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闲思偶得     
李微 《老年教育》2008,(8):23-23
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可以平衡景物,看清楚远近层次。但看得清楚,不一定说得清楚;有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用两只眼睛去看。于是就有了那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俗语。  相似文献   

14.
薛德云 《宁夏教育》2012,(7):155-156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其他人都吃完离开了,只剩下了我和女儿两个人。她左右看看,凑近我小声说:“妈,你得去买些卫生巾回来。”我吓了一跳,嘴里的一口饭“出溜”一下就滑进了胃里。  相似文献   

15.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去别人家,应先问声:“有人在家吗?”进入客厅前,应该大声跟主人打招呼。别人问你是谁的时候,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是我!”让人不清楚你是谁。  相似文献   

16.
一位朋友向我打听我另一位朋友的电话—他俩不认识,让我很为难。我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他说为什么?我说我这位朋友把他的电话告诉我的时候,没有授权我可以把他的电话转告给别人。他听了,似有些委屈,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么?我说这不是相信谁不相信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问题。他说怎么我没听说这个规则?  相似文献   

17.
理智和运气     
有一次,理智和运气在独木桥上相遇。“让我过去。”运气说。理智的处世经验不足,不知道谁应该先过,就说:“为什么我要让你过去?你并不比我强呀!”运气说:“谁更能应付局面,谁就更强。你看到那个耕地的男孩了吗?到他身体里去吧,如果他与你在一起比与我在一起强,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们相遇,我都让你先过。”  相似文献   

18.
傍晚,我和爸爸妈妈吃晚餐的时候,谁都没开口说话,因为,这个月轮到我家收电费,今天是最后的截止日。我吃着饭,一点也不担心,电费当然是大人去收的了,总不可能让我去吧?这时,爸爸开口了:“对了,今晚我得去办点事,可能回很晚才回来。”妈妈一听,急了,赶紧加了一句:“今天我上夜班!”“那电费怎么办?”我猛一抬头,真希望他们有个人留下来。刷的一下,两双眼睛一起向我扫过来,我看出来了,那是一种“奸诈”的眼神!我畏缩了一下,担心苦差事落到自己头上,便故做不解地问:“盯着我干吗,难道你们想我——”“对!”这会儿,…  相似文献   

19.
今天,教《可爱的草塘》。学了“我初见草塘”一段后,我鼓励学生:“那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谁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大家一起带进大草塘里,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呢?”第一个学生读得很出色,我点点头:“嗯,确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是第二个学生读得很不理想,怎么办呢?开门见山地向他指出不足之处吧,他刚才可是踊跃举手的,我可不能伤了他的自信心。我灵机一动,笑着对他说:“我们刚想要好好地欣赏一下草塘美景,可你不小心把大家带出来了。过一会儿重新送大家进去,好吗?”他会意了,略显害羞地笑了笑,重新坐回座位,认…  相似文献   

20.
说话要完整     
李红梅 《少年读者》2009,(12):22-23
亲爱的小朋友,当你看到别人说话清楚明白,让人一听就懂,你是不是很羡慕呢?其实.要让人一听就明白,就要注意把句子说得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否则就要闹笑话哟。这不,刚上二年级的鑫鑫一不小心就闹了个大笑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