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在“唐宋派”中文学成就最高,他长于散文,曾被后人推为“明文第一”。其创作成就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内心感情的抒情记事散文。这类文章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不事雕琢,通俗畅达。《项脊轩志》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散文。文章不仅写了书斋的营建过程,而且描述了家庭生活的变化。所写虽然是琐细的事情,却充满生活情趣,正如明代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以情动人,是《项脊轩志》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不…  相似文献   

2.
归有光为明代“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项脊轩志》真情为文、不事雕琢。《项脊轩志》叙的是平淡琐事、但事细而情深;笔墨简洁、言近却意深;情绪悲愁,情深而意长。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其人其文可谓:情到深处归平淡平淡之中见至情。  相似文献   

3.
姜友芝 《学语文》2011,(5):52-53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钱基博称他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得其神理”,同时也尊崇唐宋诸家。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王坚 《语文学习》2023,(1):45-48
<正>归有光为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其散文创作一反当时流行的摹古拟古之风,宗法韩欧之文,拓宽散文题材,能将生活琐事引入以往严肃的“文以载道”中来,且不事雕饰,行文情真意切,因此被推为“明文第一”,乃实至名归。在归有光众多散文创作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为《项脊轩志》。这是一篇颇能践行归有光散文创作理念的文章,短短几百字,  相似文献   

5.
《项脊轩志》是明代“唐宋派”大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了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其抒情蕴藉含蓄,委婉动人,历来为人称道,不妨让我们披文入情去领略其抒情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著名散文家,人称"震川先生"的归有光有"明文第一人"的美誉。归有光散文源出司马迁之《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极为朴实,感情十分真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确是名至实归。归有光散文,常以日常生活细节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乃至主仆之间的深情。这一类散文,言近旨远,感情真挚,语言朴素,细节生动,画面优美。《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最能体现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其中尤其以《项脊轩志》最为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7.
归有光作为明代"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其文平淡冲和而韵味不穷,备受推崇,后世对此评价已非常详尽。细读归氏之文,其构思也颇具匠心。本文试从其代表作《项脊轩志》的情感角度入手,对作者情感铺排的技巧作浅近的赏析。  相似文献   

8.
周岐雯 《现代语文》2010,(1):123-123
归有光是明代独具个性的散文家。其散文源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质朴,感情真挚。尤其是以父子夫妇之情着笔,因环境的熏染,耳闻目睹,感受深笃,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项脊轩志》行文中的衬托艺术颇能体现其娴熟的为文技巧,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9.
《项脊轩志》又题作《项脊轩记》,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的佳作。归的散文文笔疏淡,感情真挚,虽然题材较窄(因乡居时间较长),却别具韵味。尤其是生活中的琐事、琐语、琐闻,经过他的描述,无不亲切动人,正如王锡爵所评价的那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归公墓志铭》)《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篇可说是归有光散文中的代表作品,而《项脊轩志》又是其中最为动人的一篇。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文言文。归有光的散文创作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他的散文取法唐宋,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项脊轩志》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我虽然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在  相似文献   

11.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12.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作者叙写当年书斋,回顾自己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生活和志趣,抒写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然而,当我们深入阅读这篇散文时,我  相似文献   

13.
明代诗文中衰,拟古成风。其时,却有一位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老儒,慨然以力挽颓波为己任,终于成为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杰出散文家,他就是归有光。几百年来,人们读到他的《寒花葬志》、《先妣事略》、《女如兰塘志》,特别是《项脊轩志》时,无不为之深深感动。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像一泓甘甜的泉水,泌人心睥,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选读理由】归有光的文章在高中课本中只选入一篇《项脊轩志》,而归有光又是明代散文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故选读此篇作为补充;再者,文中提到"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一事,也可勾联《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快哉亭记》等课文。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1]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2]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16.
《项脊轩志》是明代所谓“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的名作,也是一篇出现在复古主义风行一时的晚明文坛上的不可多得的优美抒情散文。作者以青少年时代朝夕相处的书斋“项脊轩”为抒情线索,选取了几件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琐谈作抒情的基点,抒发了对“百年老屋”的亲切感情,表达了作  相似文献   

17.
留白是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它含而不露,以最简明的程式承载着最浓烈的情感,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态效果。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就深得留白艺术三昧,作者将极其浓烈深沉的悲情不动声色地蕴藏在大量留白之中,看似白描式的写物记人,却能让读者为之大恸,收到了"言有尽而情未终,文有限而意无穷"的强烈艺术效果。其留白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8.
《项脊轩志》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统篇目。教学时不可“年年岁岁花相似”,应遵循“新教材、新概念、新教法”的宗旨,对教学设计进行革新。 一、归氏散文及《项脊轩志》 归有光是明中叶以后反拟古的唐宋派成就最高的作家,对当时主盟文坛、一呼百应的王世贞大加抨击。归的创作成就令敌手王世贞折服,称赞他“千载有公,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可以说是作者家  相似文献   

20.
《项脊轩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课文,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一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经典散文。作者以一个几经兴废的百年老屋"项脊轩"为线索,回忆了与它有关的人和事,真实细致地记录了归有光18岁时和33岁前的两段人生历程,表达出难以言状的伤痛。平淡时文,平凡之语,却如天籁一般让人震撼。教学本文,重点应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至真至纯的感情。但每次教完《项脊轩志》后,总是心有不甘。觉得如此经典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