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2.
strong popularity,short life cycle,multi-species,small batch,the semi-manual 。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逃课现在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很多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毫无疑问,大学生逃课是破坏学风建设最为重要的原因,如何遏制学生逃课现在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很多高校都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来约束学生逃课,试图通过遏制学生逃课来提高学风建设.但是大学生逃课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本文通过对学生逃课现象调研的结果,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得出学生逃课的原因,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艳红 《华章》2008,(15):84-85
大学生逃课几乎是每一个高校都存在的现象,要解决逃课问题,根本在于要使学生对课堂"动心",促使其有心、用心、热心去上课.以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以心理"转化"为基点来探讨如何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从而有效地减少大学生逃课的现象,以有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提出更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学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逃课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文从学生、学校两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的逃课已成为各大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以及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重在思考大学生之所以逃课的原因,探讨如何积极面对逃课这一现象,进而提出要克服学生逃课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选课已成为常见的现象,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更加严重.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最后一批录取的大学生,他们的逃课原因和特点有别与本科院校学生.本文从学生、学校、社会影响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习成绩受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4个层面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这四个层面确定了16个变量,其中性别、户籍、家庭受教育程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习次数、逃课次数、作业情况、宿舍氛围、兼职、参与社团和学生会等11个变量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而与导师交流时间、次数、布置作业数量、参与科研项目次数、高考成绩等5个变量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不显著;通过分析提出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和心理疏导,让学生们尽早尽快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矫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逃课作为一种大学生学习失范的行为,已引起高校和教育主观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逃课现象予以适度矫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解决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成绩受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4个层面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这四个层面确定了16个变量,其中性别、户籍、家庭受教育程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习次数、逃课次数、作业情况、宿舍氛围、兼职、参与社团和学生会等11个变量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而与导师交流时间、次数、布置作业数量、参与科研项目次数、高考成绩等5个变量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不显著;通过分析提出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和心理疏导,让学生们尽早尽快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生逃课谈“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逃课已是校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使“两课”成为逃课的首选时段。通过分析“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两课”教学改革,从深层次提出应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逃课是大学校园内外众人皆知的现象,应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逃什么课?为什么逃课?如何解决?教育教学改革是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其次是要实现从计划学分制逐渐转向完全学分制,增加选修课的范围;再次是要引进竞争机制,改变教师聘用制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大学生逃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然后从学生自身、教师.社会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了解决这一日益普遍现象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大四毕业班学生出现"空巢"现象,这不仅折射出就业难与扩招热,更使得大学本科教育无奈"缩水".因此,高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和变化,在大学生思想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大学生逃课便是其中的一种现象。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杜绝逃课现象的发生,是加强学生管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的原因入手,探究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其对策,以期达到遏制逃课现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校园里,逃课是众人皆知、习以为常的现象,许多学者也分别从逃课的主体--学生入手,分析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本文分别从逃课现状、逃课原因及一些见解和看法等方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解读,探讨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和变化,在大学生思想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大学生逃课便是其中的一种现象。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杜绝逃课现象的发生,是加强学生管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的原因入手,探究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其对策,以期达到遏制逃课现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逃课现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大招生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与此同时,大学生逃课现象也成为大众化教育时代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学术界讨论的话题.就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大学生逃课的相应策略,有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提出更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学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近几年学生的快速扩招,生源质量无法保障,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教学管理越来越难。由于大多高校将学生课堂出勤率与其学习成绩挂钩,所以,一些有意逃课的学生便找人"替课"。究其逃课原因是因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授课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教育环境影响等等。那么,如何有效地治理"替课"问题,笔者将基于高校教学管理的视角来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段海丹  汪滢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108-113
为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问卷与大学生隐性逃课问卷对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1.0及PROCEESS插件和Amos21.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聊感与隐性逃课呈正相关,手机依赖在无聊感与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无聊感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行为,并且会通过手机依赖间接导致隐性逃课现象的增加.建议未来在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预防和干预中,除了改善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直接因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无聊感,还要加强对手机使用的科学管理:根据需要,既可提倡无手机课堂,也可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功能,增强教学的交互性,以减少、消解隐性逃课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