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莉 《教书育人》2007,(11):36-38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即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环境因素。从一般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社会宏观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和影响的充分发挥,较多地依赖于微观环境的建设,正确认识微观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和社会环境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环境指的是环绕在大学生周围能正面影响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人际关系所构成的环境.它是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形的高校德育人文环境.主要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人际环境.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环境的构建就是要突出对“人“的教育,纳知性德育于生活德育之中;就是要重视校园无形环境的建设,实现外在德育与内在德育的转换;同时要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4.
德育环境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及开展德育活动的外部客观基础.深入研究并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对提高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德育环境优化应坚持方向性、主体参与性、开放性、系统性、渗透性和实效性等原则,以创造有效的校园物质精神环境,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高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进程中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良思想品德、高尚情操的重要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的诸多挑战,高校德育应结合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的需求和实际,采取切实有效应对挑战之对策,拓宽德育新渠道,丰富德育新内容,探索德育新方法,发挥德育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德育环境研究是德育学科的前沿课题。德育环境三维理论模型是指由环境、中介、人的素质三者构成的理论模型。在这一理论模型中,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德育素质形成、发展和教育工作者德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具体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里主要是指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这一理论模型的提出,为自觉地进行环境建设,有效发挥各种中介因素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供了一个操作指导性较强的图式。它拓宽了德育环境理论的研究领域。以往的德育环境理论,比较注…  相似文献   

7.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德育大环境对其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学界以及政府部门的日益重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2011年交由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就当前小学生政治思想状况、基本品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德育环境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一、小学生德育环境调查结果分析1.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德育环境理论,主要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环境创造人和人改造环境且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的基本思想,同时指出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既靠教育,也靠环境,还靠自身努力.当前高校德育中人际关系环境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一是更加重视隐性教育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社会资本理论的影响,德育环境研究中人际环境与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步处于中心地位,在德育实践中受人重视.由于社会资本理论也逐步渗透到教育研究领域,教育研究者也意识到人际环境与人际环境在学校德育中的主要作用,因此更加注重德育人际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影响高校德育内容实现的六大条件即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社会德育环境、德育教育、受教育、德育手段、德育时间空间,通过不同年代高校德育内容实现条件的比较研究,为优化新时期德育内容实现条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管理工作无疑占有重要地位。是新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毅力、才能等综合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依据特定的德育目标,经过决策、策划、组织、指导,高效地使用德育各要素,以最终实现育人目的的管理活动。一、时移世易,把握新时期特点时过境迁,网络的出现悄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因而,充分了解把握网络环境的特征,是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前提。(一)网络环境双重效应,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来说,网络环境具有推动与消沉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受网络的影响,在与学生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即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影响范尉可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微观环境属于小环境,是指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学  相似文献   

13.
张亚南 《文教资料》2012,(23):149-15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是指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内、外部因素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园内部环境。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加强对经营网点摊主的教育管理,通过加强职能部门来监督、查处高校周边具有不良影响的经营网点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校园环境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的灵魂和统帅,抹杀政治教育的主导和核心作用,德育理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避政治教育导向的德育,必将因看不清本质、抓不住要害而陷入不良莠不分、浅尝辄止的窘境。因此,面对新的世纪,我们重新强调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仍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5.
构建新时期高校德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想品德是由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四种要素构成的,四种要素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高校只有通过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纪观教育、创造观教育才能形成完备的德育教育体系,最终推动高校德育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隐性德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通过潜移默化逐步产生的累积效应来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调动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其他德育环境相比,高校的隐性德育环境更具有可控性。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密切相关。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德育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而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的德育途径中,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实际的操作中,作为西藏教师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明确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方法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环境”是教育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十分宽广的概念。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在其自身的素质、教育环境的影响等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实现的。正确认识环境对思想品德的影响,根据教育目标创设或优化教育环境,使德育环境化,即:把我们的教育意志转化为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使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成为学生生活环境的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思想品德规范教育影响学生,使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专指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总称。德育工作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所在环境的制约,因而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必然产生影响。就社会环境而言,和谐正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深入研究和把握高校德育工作的状况和特点,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课程是指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管理上看,可以区分为普教的德育课和高教的德育课。在教育实践中,显现出德育课程的阶段性关系、德育课程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德育课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相关性问题。学校德育课程规划关涉到德育理念的整体性、德育发展阶段的整体性、人的整体性等思维理念。其中,核心的反思是人的整体性和教育的整体性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