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狄迪恩是美国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人物,在非小说作品,包括新闻报道和个性化散文的创作上颇有成就。《奇想之年》是狄迪恩2005年完成的回忆录作品,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小说奖。作品回环往复的叙述特点让人联想到约瑟夫.弗兰克提出的空间形式理论,经过进一步研究,两者确有共通之处,将其联系起来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对于读者理解作品的悲哀主题有重大意义。笔者将着眼于探索作品运用的各种空间形式构建手法,试图对文本呈现的空间效果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召唤结构"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从它自身解读的空间而言所能够给读者提供的再创造的可能性和限度。我们把它理解成一种作品本身对读者的某种召唤和等待,召唤读者在其可能的理解、解读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从一般的意义来讲,文学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三环节的互动过程。"召唤结构"理论认为,文本不再是通常被理解的客观不朽的封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本意义是文本与读者的融合,是阅读的产物。对文本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实验风潮退却之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当代小说,存在一股向先锋实验背反的趋势,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回归到可读性强的创作思路上来.这种新的小说叙事美学变化使我们在阐释作品时重新关注作品的修辞性.鉴于作为理论家的詹姆斯·费伦和后现代之后的西方小说共同对交流和读者接受的关注,使我们能从费伦的理论中建构一种阐释当代小说的叙事美学的理论.而这一阐释工具,将对小说美学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何去何从》是欧茨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少女的悲惨命运。本文通过对文中"房子"象征意义的分析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其悲惨命运的根源。在该作品中,"房子"意味着无形暴力的空间以及禁锢灵魂的囚笼。通过这些分析,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该小说。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高金和 《海外英语》2014,(4):160-161
威廉·巴勒斯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小说《瘾君子》中,使用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毒品世界,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该文从内容简介、作品赏析、作品评价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瘾君子》一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他觉得,对自己这样年纪五十二岁、结过婚又离了婚的男人来说,性需求的问题可算是解决的相当不错了。”这是南非作家库切(J.M.Coetzee)的小说《耻》的开场。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自始至终伴随着丑闻的令人心怵的故事。和阅读戈迪默、奈保尔的作品一样,殖民地的特殊文化背景赋予读者解读库切的作品一个独特的视角,也许对于这种文化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也正是2003年的诺贝尔奖垂青库切的重要原因吧。小说的笔调从容有度,并没有激越的措辞和渲染,也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描绘,初读几页,让人相信这仅仅是对于一个普通人私生活的摘录。  相似文献   

9.
常规关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话语含义,还能使人们理解和把握各个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类行为或事物的运作规律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反馈.小说的理解和欣赏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读者对小说的解读基于常规关系.读者除了借助背景知识中的固有常规关系理解小说之外,随着读者与作家、作品的不断互动,读者还会建立临时常规关系来解读作品.这部小说结尾违反了固有常规关系却遵循了临时常规关系,便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效果,这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空白"是美学中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人物形象分析是对一个故事中人物的深刻解读,是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主题、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的重要途径.人物是一个作品的主干,尤其是对小说来说,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关键所在,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所以通过人物分析便可以很好地明白小说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多年来的高考之中,小说作品频繁出现于高考的语文考核试题之中,而人物形象的分...  相似文献   

12.
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哥特小说是哥特小说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古典与现代两种浪漫主义形式融合在一起,从女性视角巧妙地描写具有女性哥特特征的人物,让读者在阅读完作品后对人性产生更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梦的世界与梦幻叙述——米兰·昆德拉小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作品中,梦的描写或叙述是作家构建作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梦的情境经常出现,他对于梦的描写或叙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从叙述形式来看,梦是小说情节的一个独立部分,它组成了小说的复调结构,同样为阐释小说主题服务;从梦的意义来看,梦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种可能世界。它是最不受拘束的想象,同时也是向现实投去的最清醒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萧红小说具有独特的恒久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她的后期小说。我们认为,这是与她后期作品着重于乡情民俗的描写,并在乡情民俗的氛围中展示人物的的命运,从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分不开的。读萧红小说,透过作品那自然流畅、稚拙纯真的语言层面,人们会感到一股浓浓的东北乡情扑面而来。诚然,作品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橱民俗图,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会觉得很陌生,有远古蛮荒之感;但是,由于它所传达的是一个童稚未脱、单纯善良的小女孩眼中所见的现实,所以对一般读者来说可能又会很贴近很亲切的。读过萧红小说的读者…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的小说《珍珠》属于寓言作品,它虽然形式简练,但却蕴含丰富。读者不但能从中得到某种道德教训,而且还能从中挖掘出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态智慧和神话成分。因此,从道德教义、生态思想、神话元素三方面来解读《珍珠》的丰富蕴含,可以帮助读者在探索作品哲学思想的同时,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印第安神话的象征意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并把作品所传达的丰富内涵牢记于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校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较以往复杂易变,时学校管理的冲击与日俱增,这往往会引发种种不同形式的意外事件。如何理解这些意外事件及其危害,从而加以有效的预防,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对诗歌的评论是困难的,当我们论及对具体作品的阐释,是不是也应该注意文本以外的诸如阅读经验等因素呢?当我们面对一个业已完成的文本按照传统的理解程式作一个阐释性的评价,无疑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于诗歌这样的文体,它所提供的文本不像小说等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和结构,它更多的是依赖语言本身来传达一种情感或意绪,所以,我觉得对于诗歌的阐释除注重文本外,还和读者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理解人物形象能帮助读者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主题倾向.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善于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赏,从中发现差别或共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尽管微型小说的篇幅短小、情节单一,却仍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笔者认为,这种艺术魅力主要得力于作家创作中恰切的审美把握和读者接受时积极的参与创造所共同建构的“有意味的形式”。正因为此,英国美学家贝尔关于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成为我们理解微型小说审美建构方式的前题。贝尔所指的形式是艺术品内部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关系,即由作品的线  相似文献   

20.
“有意味的形式“——《孤独者》细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 《文教资料》2006,(4):40-41
将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结构形式分解开来,研究者常常以此作为通道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然而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作品只是一个呼之欲出的整体,通过特定的结构方式呈现出特有的张力。《孤独者》是鲁迅的精神自况,那一时代的先锋知识分子所体味的孤独、虚无和荒诞感尽显于作品中。它所采用的现代小说的叙述方式,既是对传统小说的背弃,也来源于精神表达的呼唤。内涵和形式的碰撞和遇合促成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催人思考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