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枫  戴仕宝 《滁州学院学报》2002,4(2):94-95,103
水稻是滁州市主要粮食作物。从92年起引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作为“九五”期间我市 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实施。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高产、高效、节本的特点,可以省劳力、种子和水资源,特别对 水资源欠缺的地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针对滁州市推广旱育稀植技术情况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4,(6):62-62
该项目1992年安排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试点332亩(22hm^2),2000年推广到431万亩(29×10^5hm^2),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8。5%,已成为贵州省水稻生产的主体栽培技术。9年累计推广面积1844.万亩(1。2x104hm^2),平均亩(667m^2)产539kg比对照组增产11.35%,增加总产量10.13亿kg,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索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淮北地区应用的实现意义,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关键,以及因地制宜应用该项技术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我国借鉴日本近几年水稻栽培研究成果而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是对传统水稻栽培方法的一项重大改革。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优点(一)旱育稀植技术能够避免寒冷空气对水稻秧苗的危害,能够适当提早育秧时间,延长水稻的生育期,而且容易培育壮秧。(二)水稻旱育稀植能节省劳动力和资金,用水量少,用种量少。一般每亩稻田育秧用种为2kg。同时起秧苗移栽等方法简便、省工。(三)旱育稀植能使水稻移植后成活率高、返青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乡市耕地土壤K2O逐年下降和高产水稻需钾较多、土壤供钾不足的矛盾,开展水稻施用钾肥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表明,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亩施K2O6 ̄7kg可增产水稻43.9 ̄51.4kg。钾肥主要作用于千粒重及亩穗数来显示其肥力效应。  相似文献   

6.
陈萌良同志,是广西岑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推广研究员.他于1990年参加国家人事部、农业部联合在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分院兴办的首期“南方优化耕作栽培训技术”高研班(以下简称“高研班”)学习.该期高研究班以建设吨粮田为主题,学习、研讨了高产高效优化耕作栽培新技术,介绍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耕作栽培技术革新的新信息、新动态、新成果以及水稻、小麦的新品种.例如:学习了“光敏核不育两系杂交稻”及其高产栽培新技术,研讨、交流了水稻小苗旱育新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新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水稻垄畦栽培、水稻追穗施肥等新技术,深入探讨了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模式,使学员开阔了眼界,更新、拓宽了知识面,掌握了新技术,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该项目1992年安排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试点332亩(22hm2),2000年推广到431万亩(2.9×105hm2),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8.5%,已成为贵州省水稻生产的主体栽培技术。9年累计推广面积1844万亩(1.2×104hm2),平均亩(667m2)产539kg比对照组增产11.  相似文献   

8.
<正> 水稻超稀植栽培的主要特点是在旱育稀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旱育苗质量,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本田选一步稀植,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分蘖,培育壮杆大穗,以穗重获高产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 1.选用良种  相似文献   

9.
水稻施用硫酸锌肥效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硫酸锌在不同土壤类型、施锌量、稻作类型和施用方式下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锌可提高水稻抗逆性,增产效果明显,施用硫酸锌产量平均为460.96kg/666.7m^2,比对照增产35.23kg,增加8.28%,纯增收37.46元。不同土壤类型增产效果不同;水稻硫酸锌最佳经济施用量为1.1kg/666.7m^2;稻作类型以早稻优于单季稻,单季稻优于双季稻;施用方式以基肥优于追肥。  相似文献   

10.
遂宁市位处四川盆地中部,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农业区.水稻是该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通过近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水稻集成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本田管理等关键技术,以辐射带动该区域水稻平衡增产.  相似文献   

11.
追星当追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中国、对世界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从1976年大规模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到2006年止,我国累计推行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增产5200多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在全国增产的稻谷可养活7000多万人口;截至2006年,杂交水稻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启动研究和引种,种植面积己达3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2.
“九五”将力攻15个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委1996年2月14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九五”科技攻关的15个重中之重项目。这15个重中之重项目是:粮食增产综合技术大面积推广,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主要...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9,(10):72-72
据东方网2009年4月15日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5年的协作与攻关,在中国超级稻增产关键功能基因研究中,找到了一个控制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DEP1,它能使水稻增产15%-20%。这一成果从基因学角度揭开了我国超级稻的高产秘密。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表明;多功能种衣剂能有效降低苗高,增加绿叶数、分蘖数、整基宽、根数、干重、秧苗素质、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并能有效降低杂草及病虫害的发生率,但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功能种衣剂1号、2号和3号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2号剂增产效果最显著,每公顷增产稻谷865公斤,增产9.8%。  相似文献   

15.
“一百个吃大米饭的人,可能有九十九个不知道徐一戎,但一百个种水稻的,保准九十九个认识徐一戎。”拥有如此大名的徐一戎,从事寒地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卓有建树,被称为“北大荒水稻之父”。  相似文献   

16.
用三十烷醇、绿田丰、喷施宝、花蕾宝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于地膜旱作水稻始穗期进行喷施。结果表明:这四种物质均能提高地膜旱作水稻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干物质积累,促进籽粒灌浆,从而提高产量。其中,喷施宝增产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增产达11.03%。  相似文献   

17.
配方施肥是传统经验施肥技术向定量施肥技术的较大改进.实行配方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并获得高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们在化学课的课外活动中,连续进行了三年的多元素叶面肥配方田间试验,总结出有机肥为基础条件下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比例(配方见表).利用该配方进行叶面喷施,可增强农作物吸肥能力,促进酶的活性,提高光合强度,使作物积累的有机物质增多,达到增产目的,小麦灌浆期叶面喷肥,增强了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千粒重增加7克.水稻、棉花中后期喷施,均表现出防早衰、增产…  相似文献   

18.
郑单14是河南省农科院育成的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竖叶大穗型玉米新杂交种。为测定其在本地的适应性及丰产住,我院实验农场引进种植,并与掖单2号,掖单13号作对照,结果表明:郑单14产量达8850kg·hm-2,比掖单2号增产9.7%,比掖单13号增产15%.对大、小斑病、青枯病表现出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9.
超级水稻突破增长检限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10月中旬宣称,植物育种人员已成功地培育出一种水稻新品种,其产量比目前最好的品种可高出25%.这是研究人员在近30年内第一次提高了世界上半数人口食用的粮食─—水稻增产的仅限,这为世界人口增长提供了所需的更...  相似文献   

20.
优质多抗高产水稻新品种垦育1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垦育16号水稻新品种是用翼粳8号与中花8号杂交再与关东100复交,借助温室加代,抗病鉴定及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三个亲本优点于一体,具有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米质优,抗病性强,耐旱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水栽及旱直播的特点。河北省区试较对照翼粳14号增产8.84%,国家区试较对照中作93增产8.8%。根据翼东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了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