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校对的质量保障体系及交互式校对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校对工作在校对对象、校对方法、校对体制、校对管理以及校对人员队伍等方面都有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令人鼓舞的,有些方面甚至向人们预示了技术进步将带来出版业的变革.当然,也有的变化不能被认为是积极的,甚至干脆就是挑战.例如,部分出版物的质量出现滑坡,文字错误、知识错误和导向性错误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5,(5)
校对的风险意识文/蔺久龄当前,有些书刊校对质量低劣,错漏百出,读者反应十分强烈,影响了宣传效果和发行量。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与校对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有关外,主要还是由于校对人员缺乏一种风险意识。所谓校对的风险意识,是指校对人员对校对差错要承担相应责...  相似文献   

3.
校对与记忆     
校对与记忆匡少平,黄凤鸣校对工作是科技期刊提高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校对工作有两层含义:一是使出版物忠实手稿,即所称的机械式校对;二是发现手稿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的疏漏与不足,并发现其内容错误。本文阐述记忆在第二层含义校对中的重要作用。1.校对与长期记忆科...  相似文献   

4.
校对质量与心理因素·孟卿出版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编校质量是支持精品图书的双足校对是校对者依据原稿,改正校样上或样本上差错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校对工作是校对人员与校稿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这一校对过程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校对者、校对比照对象...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6)
校对甘苦寸心知文/王明瑞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知道校对是怎么回事。校对,说简单确实简单,说不简单也确实不简单。因为,校对不仅是一项工作、一项专业,更是一项事业。提起它,校对人总有讲不完的话,道不尽的甘苦。我干校对已经好些年了。从开始不懂得到熟悉,到现在...  相似文献   

6.
理岭 《出版视野》2006,(1):14-14
西南、中南校对理论研讨会2005年12月13日到19日在昆明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国出版协会校对委员会主任周奇的重要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校对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优势”(本刊全文转载)会议进行了热烈讨论,认真研究了校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代表在会上作了论文交流,会议形成了共识,“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校对工作是和编辑工作同等重要的职业又是编辑工作必须的追续和补充;校对工作不可替代;校对工作是图书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改革劳动管理提高校对质量人民交通出版社张新文关于如何提高校对工作质量,不少人有许多好的建议,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一是设法提高校对人员的自身素质;二是实行科学化的管理;三是改善校对的手段与条件。笔者现就改革劳动管理与提高校对工作质量的关系,提出一些看...  相似文献   

8.
雷莉 《新闻导刊》2001,(2):25-26
有人认为校对工作是纺加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我认为校对工作还应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忠实于原稿校改发现和纠正录入排版中的字差错,而且还是一项综合性要求较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包含关思维能力、识别能力、字操作能力等综合要求,可以说,校对是保证报刊优质高效出版的最后把关口,校对的每一环,都应承担起编辑的部分职责。  相似文献   

9.
校对质量管理初探龙瑜根据当前校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我们在原有质量管理机制基础上,重新归纳研究了适合于现代图书校对管理的规律和方法,旨在探索更高水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现代校对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现代校对管理既要服从于出版社的整体管理系统,又要有...  相似文献   

10.
要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出版队伍,其中还要有一支文化素质较高、心理素质较好、校对技术过硬的校对队伍。要培养一支优秀的校对队伍,我们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校对人才培养的起点和重点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它与编辑工作虽属两个专业,但都是创造性劳动。因此,校对人员以大专学历为起点,应是当前校对队伍人才培养的方向。加强业务基础教育,把住科学文化关,成为具备丰富的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杂家”,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脑的 迅速普及,许多报 社都相继建立了 局域网,实现了编 辑部采编工作网 络化,采编人员在 网上写作、编辑、 签发稿件。这样一 来,新闻校对工作 就发生了质的变 化。由于校样与原 稿合二为一,校对 工作的参照物已 不复存在,校对的 定义也要改写。网 络时代,校对工作 何去何从? 我们认为,应 该因势利导,转变 新闻校对职能,增 强校对工作的编 辑属性,使其朝校 对编辑的方向发 展。这样既有利于 构筑完整的新闻 编辑体系,又促进 校对职能的提升, 使报纸的出版工 作更加科学、有 序。这种看法是否站得住脚,本文将作简要探…  相似文献   

12.
校对活动,首先表现为对校样或原稿的观察,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校样与原稿存在的差错。只有观察到位,才能保真;观察不到位,就会留错,就是校对的失察。一、校对的观察 校对的认识过程是从校样与原稿的观察而来的。所以,观察是校对认识的前提。没有观察活动,就没有感觉、知觉、思维的活动。目前图书的错漏中,很多是失察而造成的。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一校应消灭排版差错90%,二校消灭一校遗留差错的80%。实际上,校对活动中不达标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不达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观察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校对观察侧重于探索、发现,观察的结果一般需要经过验证(分析、推理、判断)才能确立。  相似文献   

13.
校对的职责     
有人说:校对就是使校样与原稿对号入座,来个“依样画葫芦”,只要不漏画不走样,便是尽了责任。简言之:“校对以服从原稿为天职。”从表面看,这些话不无道理,校对当然需  相似文献   

14.
校对美     
校对美程浩哲人说: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的快感。人们读书,是欣赏美,希冀获得精神上缺少美的发现。的愉悦和满足,获得教益。校对主体先于读者二十四年的校对实践,使我惊讶地发现:而欣赏到了人类智慧的美,这种美感,是长期操校对,原来这么美。虽然,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对现代校对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校对学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而成为一门显科学,首要的任务是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校对学的概念、性质、研究对象、内容、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历史变迁、现实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研究,进而确立基本范畴,总结一般规律,建构科学体系。这一点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这一共识的达成,大致历经了20世纪90年代几次激烈的论争,即:(1)1992~1995年对校对“有学”还是“无学”的讨论;(2)1996~1998年对应建立什么样的校对学的商讨;(3)1999年至今,在构建校对学体系方面的深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人员配备、硬件配置、校对程序的组织和管理、质量监督几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抓好校对工作。   一、合理配备校对人才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做好校对工作,就要有一定数量和达到一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选拔一个懂管理、认真负责、工作细致、业务能力较强、协调能力强的校对负责人。校对负责人负责着全社书稿校对工作的组织管理,与社内出版部、编辑室等部门协调,对社外校对、工厂的校对质量进行管理。校对负责人日常工作琐碎、具体,除完成自己的校对任务外,还要负责收稿登记、退稿登记、整理稿件、分配校对任…  相似文献   

17.
校对分类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物的规格、开本、版式。装帧、校对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出版物质量。”制定校对规范是贯彻落实《出版管理条例》,提高出版界整体编校水平,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的迫切需要。要建立校对规范,就必须对校对对象进行分类,找出每一类校对对象的特点和规律,然后才能确定其准则。建立校对规范以校对分类为基础。不对杂乱无章的校对对象进行归纳、分类,校对规范也难以形成。这也是文化作品虽早于工业产品数千年,却至今未建立校对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校对按对象分为九类:1.版式校对许多人校对只注…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传统的校对工作大量地集中在对照原稿校异同上。新闻出版署颁布实施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根据这项规定,要求校对人员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照原稿“校异同”,这是对校对的最低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二是如果校对人员发现了原稿的错漏或不妥之处,应交由责编解决,校对人员无权擅自修改,即“校是非”。随着磁盘书稿的出现,使图书出版从作者定稿后即具有了最大的保真性。编辑只是对书稿进行取舍的选择,很少做…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由于校对原因导致的刊物编排格式的不统一和有时出现的显眼大错是最令编辑伤脑筋的。《吉林冶金》在改进校对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分类校对法,对解决这些问题颇为有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供编辑同行参考。 1.分类校对法分类校对法是根据刊物中各部分在内容和编排格式上的不同进行合理分类,按类分别集中校对的方法。如对一般技术刊物可将其分为书眉、文章题名(包括作者名及其单位)、内容提要、各级标题、图、表、参考文献等若干类,再一类一类地校对。校对某一类时,对其他类内容可暂时不加注意。  相似文献   

20.
陈彧 《新闻记者》2000,(3):41-43
校对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张报纸质量优劣的重要 依据之一。毋庸置疑,作为采编部门的延伸和补充──校对在当代报业的出版流程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随着出版系统的电脑化,报纸的出错亦呈现出与传统手工作业时截然不同的态势,即同音字词、象形字词、连串字词或不规范字词混淆出错的渐多。这就要求我们校对从业人员从传统的狠抓字词的基本功或在强调现代古代汉语结构句法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一下一些常见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指非知识内在原因即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差错,这些差错一经调整工作心态是可以完全避兔的。所谓非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