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升级     
《网球》2012,(3):16
双打网前往中靠双打有句名言:谁控制网前谁就取得胜利。职业选手的双打比赛几乎都是围绕网前展开,对网前的争夺非常激烈。业余选手大多采取"一左一右,一前一后"站位,搭档之间分工明确,底线选手负责斜线击球,网前选手站在靠近边线的位置守住直线。其实,对于网前选手来说,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短网热点     
(7)发内角上网的练习 规定发球员均采用发球上网战术,以发内角球为王,发球后上网进行截击或高压。 (8)快速回击的接发球练习 当连续练习发球时,安排另一名儿童同时练习接发球。接发球者在对方抛球前位于端线后一米处持动态的准备姿势,对方抛球时,迅速向前移动回击来球。练习时,发球员可任意发直线或斜线球,接发球员须进入端线回击球。严格禁止站在原地或后退接发球。 (9)发球上网与接发球破网的练习 三名儿童轮流发球上网,一名儿童专门接发球。接发球员第一次击球可不直接破网,让发球员到网前做一次“安全”截击,从第二次击球开始双  相似文献   

3.
短网教室     
(10)“穿梭截击”的练习 教练员位于发球线中点,用一左、一右方法抛球,要求两名儿童面对教练员先后从端线交替向前奔跑,并用正拍和反拍凌空截击球。此练习规定儿童击球后迅速跑回端线重复“穿梭”奔跑击球。儿童向前凌空截击时可以采用两  相似文献   

4.
根据网球技术动作的特点 ,多球训练是练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的有效手段。为了使练习者尽快地熟悉多球训练技术 ,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球基本技术练习方法很有必要。1 “六人结伴循环训练法”的设计练习条件是一块场地 ,每人一个球拍、1~ 2个球 ,练习者 6人。附图 六名学员练习站位示意图六名学员按附图所示位置站位 ,其中A位置学员练习抽击球 ,B位置学员为A抛球。C位置学员为B供球。D、E、F处学员将A击过网的球拣到C处。A学员连续击球一定数量后按顺时针方向循环一个位置 ,具体练习方法在“讨论分析”里详细介绍。2 实验…  相似文献   

5.
专家信箱     
问:作为一名业余选手,我参加了近期的“海德杯”的双打比赛,半决赛中,我的对手在发球局中一直采用一种很特别的站位,发球者站在中点处,发球者的同伴蹲在中线贴近球网,发球后,发球者的同伴或左或右的抢网,发球者补另一边的空当,这给我的接发带来很大的麻烦。事后我才知道这叫“澳式站位”,请问这种站位与常规站位(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站位)有什么不同,怎么运用和如何对付它?(北京球迷吴志)  相似文献   

6.
短网教室     
练习前,教练员先安排多名儿童站 在端线中点后一米左右的地方, 当教练员把球抛至端线前二米区域时,排列前面的儿童即向前移动并在击球后继续向网前跑动,然后由教练员身后绕跑回队尾。此练习可以采用多人轮换击球的方式进行,分别做正拍或反拍的单项击球练习(见图40、41)。 ⑤“8字”击球的练习 提高步法与手法协调性能力是此阶段训练的重点。 练习前,教练员挪到端线中点前一米的位置,依右后、左前、左后、右前的顺序抛球,要求每次击球后都要回位(见图 42)。一开始练 习的移动范围 不要过大,教 练员只安排1~2步的击球…  相似文献   

7.
九阳真经     
《网球》2006,(6)
双打网前——球是磁,人是铁业余选手的双打,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无论球发展到什么位置,只要对手不把球打向网前的他,他就一动不动地站在网前。事实上,双打中,站在网前的队员应该随着球的位置变化,不断调整他在网前的站位。  相似文献   

8.
短网教室     
(二)放短球 1.化解网球冲击力的练习 放短球是下旋击球的一种打法,必须首先学会缓冲化解来球力量的技巧。让两名儿童站在相距6~8米的空地上对打落地球,规定一名儿童击球后,另一儿童待球落地后不直接回击,而先用球拍化解来球的冲击力,将球“放”到自己的身前,待球落地再度弹起后抽击给对方。练习时,要求放短球应假装做抽球的姿势,击球前依然做大幅度的后摆球拍动作,在放短球一瞬间才用短促的手法触球,以迷惑对手。放短球后,球拍不要有大幅度的随挥动作,只需让球通过短促  相似文献   

9.
攻略27左半场接发球进攻 单打与双打战术最大的区别之一,是接发球站位的不同。双打中,接发球人可以站在相对更靠前的位置上,能够在最早时机将球快速回击。由于争取到了时间优势,足以使发球方感到措手不及。但在单打时,接发球如果站得太靠前就会有漏洞,万一击球不理想,没有打出力量和速度,或者没能将球打到理想路线时,就给对方提供了进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短网教室     
(续上期)(3)建设阶段的训练 当儿童掌握了上旋打法.教练应该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训练的进度,制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相关训练计划,借此丰富击球的内容。在使用以下列举的各种训练方法时,教练员一定要针对训练制定回击线路和落点的内容,切忌毫无目的性的官目击球。 练习时可以结合儿童心理特点,用打气球或设置醒目的标志布置训练场地,用“打靶”比赛的形式组织各项练习,借此浓化训练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图36)。 另外,儿童们在进行以下练习时将会接触到不同位置的击球内容,其中包括有前、后、左、右不同高度和速…  相似文献   

11.
对中小学生进行2种常用方式乒乓球击球练习时的能量消耗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在中学生组,2种击球方式均属中小强度运动;在小学生组,反手连续推挡单球为中小强度运动,左推右攻定位多球击球练习属于中等强度运动;所有受试者左推右攻定位多球击球练习的耗氧量均显著高于反手连续推挡单球练习。  相似文献   

12.
网前进攻技术是双打比赛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大多数人一到练习场却喜欢在后场进行对拉反弹落地球,练得大汗淋漓,觉得痛快过瘾,却不肯抽出一些时间练习截击和高压等网前技术。对业余选手来说,双打比赛机会远远超过单打比赛,如不改变练习理念,想在双打中获胜,等于纸上谈兵,必须把网前技术与后场击球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待。  相似文献   

13.
乒乓球双打的步法移动与练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乒乓球运动员双打的步法稳定进行了阐述,提出双打的步法移动练习方法主要有:1.训练中应要求甲方两个将球连续回击到乙方一点上;2.根据双方的站位,有计划地要求4名运动员将每一球均回到接球一方的空当上去进行训练;3.训练中一言击球可以不限落点;4.削球的配对,应安排前后步法移动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双打组合,能够在基本站位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变化,并最终先于对手控制网前。作为双打球员,要考虑同伴的位置、对手的位置和球的位置,进行站位上的变化,并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雁行站位同伴之间的距离通常为3—3.5米。  相似文献   

15.
瓦尔德内尔准备接正手近网中路球。他的站位使他接发球有很大的选择性。通常他习惯于用正手接发球,所以,他站位偏反手位,处于一种比较开放型的击球位置。接发球时,身体稍稍侧向正手,动用肘关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切”球。  相似文献   

16.
金路 《网球》2014,(3):93-93
双打组合中的两位选手彼此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便良好执行比赛的计划和策略。右图中两位双打大师展示了在发球局中"I"字型站位的精要所在。发球选手要与网前选手在每次发球前商量好发球的落点和双方的站位方式以及移动线路。发球选手发球后向前移动,去和守在网前的搭档控制网前。网前选手正处于准备位置,她知道这一分在对手击球时该向哪个方向移动,也知道身后的搭档会来到网前。网前选手的第一个动作是先向前移动,然后试着截断对手的接发球线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女子网球双打比赛竞技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数分布特征:多拍结构呈正偏态分布;正偏态分布的峰值为二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80%集中分布区间为第一至八拍。②发球是网球双打比赛中十分重要的单项技术,前五拍击球是攻防对抗的焦点。③制胜的机制在于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优于接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④在发球技术中,右区第一发球以中路为主,内角、外角使用灵活多变;左区第一发球结合“澳式”站位,发球落点分布均匀。⑤发球战术过程的空间位置变化灵活,力争主动得分;中路落点的击球是接发球方攻防对抗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在右区(平分场区)发球,对方接球员将球接起之后立即跑到网前,两人组成双上网的站位,这种情况下,底线选手千万注意不要打出高而软的球,让对方抓到得分的机会,而应该向两人中间击球。这种打法称为中央战术。  相似文献   

19.
在双打中,发球方的阵型主要有两种——双上网站位和一前一后站位。前后站位的关键是抢网截击,因此发球球员为了本方获得优势位置,发球时要尽量发出使网前同伴能够截击成功的路线。双打中,决定发球路线的不是发球人而是网前同伴,因为根据场上情况,在网前的他更清楚哪条线有利于自己抢截成功。如果发球发到边线,对方接回斜线球,网前同伴抢截容易成  相似文献   

20.
论直拍反胶快攻打法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乒乓球比赛中所使用的速度概念,一是指球脱拍后至落台时的这段时间。时间短则快,时间长则慢;二是指球从台面弹起后至拍击球时的时间,时间短则快,时间长则慢。而影响这二段时间的因素有:站位离台的远近,击球时弧线离网的高低。击球时用力的大小以及落点的长短。站位近台、弧线离网近、击球力量大、落点短者,球速会快些。反之慢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