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8月,中国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收到国际网球联合会发来的函电,中国女网选手李娜获得了进军悉尼的最后一张外卡。至 此,9月进军悉尼的中国网球运动员有持外卡参赛的女子单打选手 易景茜、李娜,正选女双选手李婷、李娜,而我国著名女单名将李芳 因受膝伤困扰,排名跌落到123位,已经无缘奥运。中国网球的奥运 时钟正式开始了倒计时。 在时间上,中心从1998年就开始了奥运备战 “网球这个项目有其特殊性,它不是在 奥运会开赛前有一个预选赛,而是参照开 赛前一年的成绩,及 1999年9月到2000 年9月之前这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再轰轰烈烈的大满贯赛事,在奥运会这个超级大 哥大面前也只能自惭形秽了。幸好,网球与奥运并不矛盾;幸好,在不落伍地追随“全民奥运热潮”的同时,顺便也能满足一下网球情结。尽管直到奥运圣火被点燃后,陆续还有球员放 充这块“鸡肋”,情愿窝在家里吃爆米花,但对于球迷,尤 其是澳大利亚的球迷来说,奥运网球还是一锅好汤, 还真能品出点滋味来。  相似文献   

3.
鲍勃  豪爵 《网球天地》2020,(1):20-23
中国网球在2019年收获颇丰,外界对于中国网球在2020年的成绩自然会抱有更高期望,尤其恰逢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本次国家网球队奥运攻坚组冬训,是东京奥运会之前最重要的一个储备期,所有人都深知其意义,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相似文献   

4.
《游泳》2002,(2):2-5
2001年游泳业余训练工作会议于2001年9月在青海召开,来自24个单位的40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超过了历次参加此项工作的人数。2001年是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体育总局实施2001年至2008年奥运会战略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游泳项目被体育总局作为“119”工程的重点,承担着32枚金牌的任务。要实现游泳项目新的增长点、新的突破,就必须在游泳业余训练工作这一奥运争光计划实施的配套工程上下功夫,这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国情     
《网球》2013,(1):11-11
2012年12月3日至4日,第七届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孙晋芳对伦敦奥运周期的网球训练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在下一个奥运周期将继续深化改革举措,进一步探索和构建举国体制下职业网球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国特色竞技网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闲言碎语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胜利。更多的是向国际展示了中国网球现在的风采,对于中国网球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其实只要你自己努力,只要你能够坚信自己,就能取得成功。”——李婷/孙甜甜  相似文献   

7.
朱茜  陈功 《网球》2012,(9):42-43
"过程满意,结果遗憾",对于金花们的奥运表现,中国网球国家队总教练蒋宏伟在接受《网球》杂志专访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蒋宏伟口中的过程,并非是指两个单打一轮游,也不是指郑洁、彭帅苦战三盘止步八强,他看的是2008年到2012年这整整四年的奥运周期里,中国网球在史无前例的职业化摸索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耀。但从这次奥运会中,蒋宏伟也看到了这一批过渡到职业化的球员身上,无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举国体制遗留的,植入运动员内心的痼疾,而网球的可持续化发展将会是他未来的工作重点,也是此生最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把握体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是新世纪、新千年的开端。这样一个开端对于世界各国以及全人类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象征性的。许多国家以此为契机,勾画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振兴的蓝图。对于中国来讲,它同样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中国走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曲折历程,正式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的一员。而对于中国体育,2001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被称为“体育年”,继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首次举办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男子足球队的世界杯之旅终于“天堑变…  相似文献   

9.
李克非  赵晖 《乒乓世界》2005,(9):110-110
对于既喜欢乒乓球又喜欢网球的朋友来说,9月份里相当一段时间无疑都是节日——两个“中国公开赛”接踵而至,一个是乒乓球的,一个是网球的。其实,乒乓球与网球,本就是同宗同源,早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正牌繁盛的维多利亚时代,那里的绅士淑女们需要一种既体面又运动量适宜的休闲项目,但网球(Tennis)却不能全天候作业,这在多雨的英伦可是件麻烦事,于是乒乓球(Table Tennis/直译为“桌上网球”)渐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三颗幽  阿漆 《网球天地》2009,(11):56-58
2009年对于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ATP1000大师赛来说同是“开端”之年,“皇冠元年”和“大师元年”将中国赛季在世界网坛的地位拔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早已习惯享受网球盛宴的球迷们来说.今年既是一次传统习惯的延续,又有太多新鲜感可以大肆寻觅。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网球项目曾经被视作“鸡肋”,从现代奥运会的刨始项目之一,到最初几届的杂乱无章,到进入公开赛时期之后被排斥,再到1984年虽然重返奥运大家庭,但始终难以讨得所有大牌球员的“欢心”,网球在奥林匹克坐标系上留下了一条残缺而波折的发展轨迹。不过时代在发展,奥运会和网球运动本身也在进步,2004年夏天,当现代奥运会重返诞生地雅典之后,网球比赛也终于拥有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参赛阵容”,成为奥运“大餐”的主菜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本刊曾对担任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刚半年之久的孙晋芳有过一次专访,当时她向记者清晰地介绍了网管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及围绕奥运会制定的相应计划和措施。之后的几个月里,中国网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巨大突破令世人瞩目。在体育界名声响亮的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又一次被媒体集中“聚焦”,并被冠以“干将”和“福将”的称谓。在充满惊喜的2004年即将远去之际,本刊再次邀约孙晋芳,请她谈谈中国网球沉甸甸的一年、新一届国家队的组建以及2005年中国网球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3.
奥运中国印     
本刊上期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奥运网球第一人李德鹏在洛杉矶的神奇旅途,那仅仅是一个开始,1988年,网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网球从此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征程。"只要参加了就是胜利,"在1992年和1996年连续两届奥运会上,中国网球队都用这样的心态走上了赛场,他们从来没有梦想过有一天他们也会夺得金牌,也会让国旗为他们升起。他们大多数时刻都在第一轮被淘汰,然后微笑着离开,网球那时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是另外一种肢体语言,拿现在的话来说,那是一个太过陌生的"文化圈子"。他们想尽理由安慰自己的失利,然而,内心深处仍然有一个信念在挣扎:"我不服!"乒乓球、羽毛球,这和网球同样是执拍项目,却已经在奥运会取得了太多的辉煌成就,它们已经升华为中国的运动图腾,而网球直到2004年雅典才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起点。但我们只要仔细寻找2004年之前的故事,就会发现李婷和孙甜甜并不是一个纯粹偶然的奇迹,那个起点也并非横空而来,李芳、易景茜、唐敏,甚至更早时期的李心意,她们都四年一度地在奥运会的第一轮或者第二轮就倒下,然后又年复一年发起着无望的冲击,而这种冲击,最后却构成了中国网球的精神传承,也最后成了新一代人不断向前推进的起跑线。中国网球的管理层也慢慢预知着,总有一天,有人会从这些失败中站起。在那奥运网球上烙下的中国印,永远有它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国情     
《网球》2013,(1):11
2012年12月3日至4日,第七届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孙晋芳对伦敦奥运周期的网球训练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在下一个奥运周期将继续深化改革举措,进一步探索和构建举国体制下职业网球人才培养模  相似文献   

15.
倪娜 《新体育》2009,(2):46-46
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说中国体育将坚持举国体制,这意味着一直以来的我国运动员“体校一省队一国家队”培养方式不会改变,地方体育局将继续扮演中国体育基础的角色。但是在这个大前提下,网球中心率先进行了职业化的摸索和尝试,李娜、郑洁、晏紫和彭帅四名球员和网球中心签订了“单飞”协议。  相似文献   

16.
《游泳》2002,(2)
2001年游泳业余训练工作会议于2001年9月在青海召开 ,来自24个单位的40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超过了历次参加此项工作的人数。2001年是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体育总局实施2001年至2008年奥运会战略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游泳项目被体育总局作为“119”工程的重点 ,承担着32枚金牌的任务。要实现游泳项目新的增长点、新的突破 ,就必须在游泳业余训练工作这一奥运争光计划实施的配套工程上下功夫 ,这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游泳项目业余训练工作的经验 ,明确游泳项目业余训练的工作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7.
陈荧 《上海集邮》2000,(4):35-37
2000年世界体坛又逢“奥运年”。本通过奥运邮品重温奥运史上的网球运动。  相似文献   

18.
第四届“北京网球公开赛”将在1996年10月5日至13日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办。(此赛事前名为:沙龙网球公开赛) “北京网球公开赛”是ATP Tour世界巡回赛系列中的一站,也是中国最早举办的ATP网球公开赛。此比赛每年均吸引数十位世界顶尖网球手前来中国首都——北京参赛。球手们不单为了争夺冠军宝座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网球天地》2023,(10):18-21
<正>网球是一项源于西方的运动,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网球已在中国发展成为一项备受欢迎的体育活动,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各个城市。2023年,一场名为“中国网球历史文化巡展”的文化盛宴在北京、石家庄、广州精彩亮相。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网球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推动网球事业发展和传承。网球文化是网球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软实力的体现,对于网球事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十四五”网球项目发展规划》和《网球项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提出了加强网球思想文化引领,深入挖掘网球文化特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网球今年有四件大事,按时间顺序依次为:上海获得了2005-2007年大师杯总决赛举办权、李婷/孙甜甜夺得中国网球奥运首金、中国网球公开赛顺利举办、李娜夺得中国第一个WTA巡回赛单打冠军。 与李婷/孙甜甜雅典夺金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