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上册中的一首小诗,它的语言基调比较活泼、清新.此外,这也是一首感情细腻的小诗."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小诗从一开头就提到了抒发浓烈情感的对象,但是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诉说对老师浓浓的情怀,而是通过一株紫丁香来诗意地传递的.这株紫丁香蕴含了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深深的问候与感激,同时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可以说,这是一首体现师生绵绵情意的颂歌.从小诗的写作手法来看,它主要是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生理清文章感情脉络的同时,也应该着重带着学生分析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以及这种方法的运用.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洞物寄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一株紫丁香》(苏教版第四册)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境真让人感动。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树,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片段回顾】(板书:紫丁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大多数学生回答“不知道”)师:…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特点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抒发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在活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中,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恋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5.
周霓 《河北教育》2008,(7):11-14
一、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这首活泼清新的儿童诗是根据腾毓旭的作品改写的。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是值得低年级儿童反复吟诵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6.
《一株紫丁香》是滕毓旭的一首儿童诗,原作题为《窗前,一株紫丁香》,刊于1985年第18期《新少年》。近些年,这首诗被收入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但不同的版本在文字上均有所改动,且不尽相同,本文以人教版为基础,联系苏教版,参照原作,试析这首诗的情味。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童真、童心、童味,想象丰富、美好,是教育学生尊师、敬师、爱师的好教材。设计理念: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领悟诗歌的魅力,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在读中领悟诗歌蕴含的思想,在读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本设计重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读的层次性和鉴赏性,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目标:1.能正…  相似文献   

8.
侯化荣 《山东教育》2005,(19):59-59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的一首诗歌。它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可爱的孩子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了一株紫丁香,四溢的芳香散发着孩子们纯真的尊师之情。感情朗读诗歌.融入诗境,以心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达到心灵互动是学习的重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充分的、个性的感情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以“情”入“境”,以“境”激“情”.在“情”“境”交融中,师生心灵共振,情感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1月书单:《孩子们的诗》《孩子们的诗》精选七十多首3-13岁小朋友写的诗,诗歌表达自然而直接,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读过的诗歌《一株紫丁香》吗?在小诗人的想象下,诗歌里的紫丁香像活了一样,枝叶与风的共鸣是她的歌声,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全文5小节 ,讲的是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表现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 ,我选择好一个个问题的训练点 ,创设下一系列的问题梯度 ,让学生在问中感知与理解。一“问”课前出示问题一 :“课文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的呢?”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默读全文。修订版“大纲”指出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说的整体感知即是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1.
一、看图激趣,观察图画内容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了解诗歌中的主要事物:紫丁香,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丁香花春季盛开,花香四溢,现已成为庭院中著名的花木。2.观察图画内容:夜晚,老师灯下批改作业,窗外的紫丁香花香四溢,沁人肺腑。3.思考:有一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二、配音朗读,感知诗歌内容这一环节主要是朗读诗歌。为表现诗歌的情感丰富和意境优美,可配上抒情的音乐《每当我轻轻地走过你窗前》,进行两种形式的朗读:1.老师范读,做到声情并茂,读出师生之间的深厚…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lt;一株紫丁香&gt;这首活泼清新的儿童诗是根据腾毓旭的作品改写的.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是值得低年级儿童反复吟诵的好教材.   ……  相似文献   

13.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的一首诗歌。它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可爱的孩子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了一株紫丁香,四溢的芳香散发着孩子们纯真的尊师之情。感情朗读诗歌,融入诗境,以心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达到心灵互动是学习的重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充分的、个性的感情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以“情”入“境”,以“境”激“情”,在“情”“境”交融中,师生心灵共振,情感得到升华。一、谈话渲染,以“情”入“境”,初读感知内容。播放音乐《飞来的花瓣》。师生共同回忆教师节时的欢乐情景,交流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说一说师生共…  相似文献   

14.
《长征》这首诗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典范 ,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至 ,而且从内容到形式统一完美 ,堪称艺术精品。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 ,我特意创设多种情境 ,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歌曲渲染情境   歌曲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语文教学恰当地用歌曲渲染情境 ,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效果。《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共 6句 ,后 4句是全诗的重点 ,它具体描写了前 2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 ,为了…  相似文献   

15.
严晓驰 《小学语文》2013,(7):102-103
《一株紫丁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二年级选的一首小诗,作者滕毓旭在几行简短的字符中营造了亲昵而柔婉的温馨氛围,师生间的动人情感在其中细腻交织。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欣赏课件。2.教师引言:静静的夜晚,当老师正在备课的时候,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悄悄地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小花仿佛是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向老  相似文献   

17.
质疑齐读     
又是一节语文课,我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望庐山瀑布》,我们时而赏句,时而品词。陶醉在作者为我们描述的美景之中,感受着唐诗特有的语言魅力。忽然,有一个学生蜕:“老师,我觉得这首诗最后一个句子特别美。但是,我怎么也读不好。我想让大家讨论一下,这首诗该怎么读才能读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  相似文献   

18.
案例1(2001年10月执教《一株紫丁香》第三课时)师: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赞美的是谁?生:(异口同声)老师。师:(板书:老师)是的,那么一株紫丁香和老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师在两者之间打上“?”)生:(疑惑地摇摇头,无人举手)师:老师告诉你们,紫丁香全身都是宝,它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油,叶子泡茶可以清热解毒,它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我们老师就像紫丁香一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明白了吗?生:(若有所悟)明白了。案例2(2003年10月执教《一株紫丁香》第三课时)师:《一株紫丁香》的确是一首优美的小诗,令人回味无穷。学完课文,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相似文献   

19.
"留白"是教学艺术之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可以给学生的思考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想象力得以发展、体验感情进一步丰富.因此,"留白"可谓是新课改背景下最值得推广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给语义"留白",品读语文的趣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好文本的深化学习,因为当前教材的不少文章意韵深远,很值得细细品读.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简单而含意深刻的语句进行衍化、拓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语句更为形象化、具体化.所以,教师应当找准凝练的词句,留足空白供学生进行实践感悟,以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例如,在教学《窗前一株紫丁香》一课时,不妨对"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中的"老师"二字进行解读,向学生提问:"紫丁香为什么会在老师的窗台而非种在其他人的窗台?"随而留白,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寻找美丽的紫丁香生长在老师窗台的缘故.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丁香的图片,再配上歌曲《丁香花》在课堂中播放,营造阅读的情境,使学生从歌曲中领会到紫丁香同教师的联系,学会结合生活进行阅读,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利用自己对美的感受,领悟"老师"在文章中的作用.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专注于人文精神的感悟,可以促进他们人文精神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 (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PPT展示,学生诵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