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幼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幼儿园重视,"科研兴园"也逐渐成为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科研工作被日益重视的今天,对于教科研工作的管理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如何有效地进行教科研管理工作?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正确的教育科研?如何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科研工作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本园实际,对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下,"教科研"已与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紧紧相连,直接关系一线教师的切身利益。以"‘教科研’应是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为理念,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致力于"教科研"方式的创新,形成了以"个人课题"研究为主体,以"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两翼的教师"教科研"发展战略。本期《专题策划》特此撰文,全面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时髦话语。不少人就教科研的地位、作用和方式作了大量的论证,但是,身处其中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是如何看待教科研的?教师对教科研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如何?对此,尚未见到充分的调查分析。教师持什么样的教科研观将直接影响到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科研行动。鉴于此,笔者于2003年在北京、青岛和浙江等地教育硕士课程班中就“当你看到教育科研一词时想到了什么”和“对你来说,教育科研意味着什么”两个问题,对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观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与一些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交流。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因此,"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是我校近年来一直遵循的办学思路。一、分析学校教科研工作现状,确立学校教科研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研究》2016,(3):43-49
教育研究者可能愿意强调教育研究成果对于基础教育教师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力。然而,一线教师是如何认识教育研究的价值的?他们认为教育研究重要吗?什么样的教育研究是重要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中小幼教师对于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具有的价值的认识。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项针对267名教师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于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视程度不高,尤其是学历和职称不高的年轻女性教师;"教"和"学"仍然是教师关注的核心研究话题,"教"相对于"学"而言,更受关注;相对于"教育研究对于教师发展的价值"和"教师在研究中的卷入情况",本研究中的样本教师更加重视"教育研究对于课堂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时下学校教科研活动的虚假走秀,致使教师专业发展原地踏步,学校发展受到制约。枇杷坪小学用"本真教育"思想,引领"本真课堂",探索"本真教研"精髓,"学、教、研、思"四轮驱动,走上了一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中职教师教育生涯中,专业化发展可以说应是其毕生的追求,而在这孜孜追求的进程中,教科研是助其成长的关键要素,是能彰显其成就感的一种注脚,教科研的领航会促使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闪烁更加理性的光芒。本文基于中职教师教科研发展的基本现状,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提出中职教师教科研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了"教育"这一需要之后,所有执教者都有了不约而同的追求——教得更好,学得更优。如今,我们需要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施途径,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专业上不断发展的教师。学校作为育人单位,首先是要"育"好教师,通过不断的"交",在校内兴起教科研之风,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教科研道路,创设适合教师发展的教科研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和打造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科研部门承担着丰富教育理论、推进教育改革的任务,也承担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历史使命,对基层教育科研部门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区、县级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通过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在教科研活动中培养教师、发展教师,促进教师从被动参与教科研到主动设计课题研究,成为教科研的"行家里手",让教科研成为中小学教师工  相似文献   

10.
<正>回首过去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有耕耘也有收获。从1986年走上教学岗位,至今已经整整30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连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30年的教师,颁发30年教龄荣誉证书,如今我也步人这一"荣誉行列"了。然而,30年比之于整个人生,只是当中的一个阶段,2016年仍然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逗号"。教育科研的力量在引领30年中我有13年在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这5年我们抓住发展契机,努力构建学校主课题引领、教师人人参与的网格化研究格局,提高教学质量,助  相似文献   

11.
2001年2月28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了全省教科研工作会议.在新世纪之初召开这次会议,对于2001年度乃至整个"十五"时期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金欣 《师道》2005,(8):12-12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校要走发展之路离不开教科研,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教科研。作为主体的教师在实际中如何认识教科研呢?据调查。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并不愿搞教科研。教科研,正离一线教师越来越远。原因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正在不断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教师从依靠延长劳动时间或加大劳动强度提高教学质量走向科学、高效教学的最好途径。然而毋庸讳言,对中学一线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仍然有些像水与油一样分离着、隔阂着,存在着难以融合、顾此失彼的尴尬。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教科研管理,为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优秀的专业素养是有效践行适合教育的基石。学校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是形成学校教育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学校教科研应是唤醒、鼓舞、激励、濡染、共长;学校教科研应深植于学校向善、向美的文化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力;学校教科研应尊重教师的发展愿景,激发内驱力,差别发展;学校教科研应树立标杆人物,带领教师抱团发展;学校教科研应有肥沃的土壤,让教师的梦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遗憾地发现各级科研机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检查监督多,参与研究、强化服务少,俨然摆出专家的"阔架子";很多学校和教师心态浮躁,企图以教育科研为"灵丹妙药",立马改变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6.
正汤颖在《教学与管理》2014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公开课"本是要帮助人们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听课人士的观摩热情。而在其演变为"公演课"后,"公开课"的真正功能受到质疑,教师们对于"何为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等基本的教育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误。没有问题上的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失去了生成的土壤和空间,教师和学生也就失去了更好发展的氧气。拒绝"问题"的课堂既不真实,也不自然。这样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一段时间,W校教科研是个薄弱环节,教师在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目也寥寥无几.为了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制订奖励方案时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作为重奖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中小学教育科研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教师教科研仍存在动力不足、参与面窄、参与程度不深、实效性不强等状况.当笔者读到一个农村教师因为申报的课题得不到上级部门批准,发出"我要做教科研"(见案例)的声音时,笔者先是震惊,接下来则是疑问和深思.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倡导教师教科研,而广大的教师却参与不足或不愿参与?这里面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教科研活动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应该起何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许多学校纷纷选题立项开展教科研活动。但是,教科研真正为学校发展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校搞教科研存在功利思想,校领导想通过教科研追求"品牌效应",没有从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着手;教师参与教科研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评先进、评职称;有的学校科研活动重形式轻实效,重视开题、结题时的"轰动场面",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不少教师对教科研写作有抵触情绪,认为教科研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甚至认为教科研写作给自己带来了负担。对教科研写作"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的迷茫,是造成这种抵触情绪和痛苦的根源。还有一类教师,他们热爱教科研写作,将教科研写作视作一种乐趣,在教科研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对于这一类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无疑是每年一次的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