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世界图景是一个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结晶,是该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俄汉语中"огонь/火"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同,但是所表达的意义却存在着相同的现象。俄汉两个民族由于自身类似的生活经验,对"огонь/火"进行基本的认知上存在在一定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2.
"黑/白"是最早出现的两个基本颜色词。当颜色词用于非颜色意义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基于此,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切入,对俄汉语颜色词"黑/白"由颜色域向评价域、情感域、社会域、政治域和状态域的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俄汉两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3.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对俄汉语境中共有的"дружба/友谊"概念隐喻表达进行分析,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在隐喻概念系统中相同表达产生的原因,揭示俄汉民族语言的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5.
数字是语言文化中特殊的语言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民族所都有其数字文化,在荚汉两种语言中,数字的数学功能(数字意义)基本相同,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认知心理与认知模式使得两者的语言文化习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的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象征意义。该文从认知视角出发,通过比较探析荚汉数字习语中9文化内涵的对等性与不对等性,并揭示其形成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荚汉两个民族的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6.
黄森文 《现代语文》2013,(5):137-138
本文以汉语"红"与日语"赤"这两个色彩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对比二者的认知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红"与日语"赤"的认知意义存在共性;二者都具有隐喻认知意义,且存在共性;因文化背景及生活实践方式不同,二者的认知意义与隐喻认知意义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死亡这一抽象概念,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概念隐喻为支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死亡"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寻找这种隐喻表达下的深层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8.
以中日两国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者在语源、形态等方面的异同。"个"与"個"在事物的认知意义方面存在共性,但在构词以及各自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水上运动是客观世界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哪种语言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水中运动进行表达。不同类型的语言在水上运动关系的隐喻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一致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人类认知——心智活动的共性。以俄汉语语篇为语料,通过对比来分析俄汉语中"水上运动"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是"心寓于身"(embodiment)的认知观,因此认知语言学是以人类的身体经验为出发点来研究范畴、概念、心智、认知和语言。"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词语,在其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共享"眼睛"的大部分隐喻投射,分别被映射到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和心理状态三个领域;从体验哲学的视角可以阐释英语和汉语中"眼睛"概念隐喻存在共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俄汉语中对"огонь/火"观念的对比分析,展现出的不同文化内涵,进一步验证人类的认知来源于民族本身的生活环境,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因素。透过俄汉语中"огонь/火"的不同意义,折射出俄汉语在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2.
"用+名词"结构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该结构的俄译形式多种多样,表达手段十分丰富。研究"用+名词"结构的俄译,即是把汉语翻译成俄语的过程,也是把俄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的过程,这在俄语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动物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不仅是人类的伙伴,从它们身上更能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不同民族往往赋予动物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动物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隐喻义。文章通过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比俄汉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羊"的异同,试图解释不同语言在隐喻映射下蕴含的文化差异,从而凸显隐喻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味觉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感知能力之一,味觉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味觉隐喻构建的。本文基于大量语料,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甜"和"sweet"隐喻化的共性和个性,总的来说,相似性大于差异性。通过进一步分析,证实了味觉范畴隐喻存在着认知与体验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副词"渐"的虚化历程存在两个源头:表"渐进义"的渐1()与表"浸渍义"的渐2(渐)。二者在上古汉语中字体结构相同、音韵相近。字形上,前者在先秦时期发生讹变后与后者字形重合;音韵上,后者历经中古以至近代汉语各阶段逐渐与前者靠拢合并;词义上,动词"渐"在高频使用中发生语义泛化和抽象化,虚化为副词;功能上,在认知图式的思维结构驱动下,副词"渐"表现为描摹框架和修饰框架两种结构形态。汉语"渐变"范畴符合世界诸语言间的类型学语义共性。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由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本文根据Lakoff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隐喻理论,将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作了较细致的分类,解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尤其是其生成的隐喻意义。本文发现通过对英汉"手"词语进行认知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语义的生成,把握英汉两种语言认知机制的相似与差异,并揭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与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语言教学、翻译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和俄罗斯所处的地理位置、两国的历史、审美和习俗等都有很大差别,因此俄汉两个民族对颜色的感受和理解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最常见的红色和绿色就是有着许多差异的两种颜色。  相似文献   

18.
"具身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新取向代表,从深层次揭示了"身体是语言认知主体"的语言认知本质,强调身体的参与才能激发个体的经验和创造性,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有效的语言认知。文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探索大学"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以期深化认知语言学在英语学科领域的建设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白”与“黑”是不同于其它七种色彩词(红、绿、黄、蓝、褐、紫、灰)的两个无彩词。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各异,造成不同语言的颜色具有联想性的差异。“白”与“黑”的词义在英语和汉语中就表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特征。本文试从共性和个性角度对它们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20.
"汉式英语"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英语写作的时候,总是按照自己母语的语言模式来思考,写出不纯正的英语。这是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种"汉式英语"严重制约着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出一些减少或者避免出现"汉式英语"现象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