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驿站对于加快知识流动与扩散,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创新释站建设由地方发起,已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和推进,形成国家站点、区域站点和基层站点无缝对接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基于中国创新驿站发展现状,以上海创新驿站建设为案例,预测中国创新驿站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当前创新驿站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驿站是一种全新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化科技中介组织。技术评估作为创新驿站挖掘企业需求的重要方法,对企业技术具有重要的评价功能、估算功能和识别功能。系统化的技术评估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三部曲式的结构特征,创新驿站以专业的评估模型和技术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技术评估,为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提供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方案服务。  相似文献   

3.
创新驿站在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创新驿站评价也成为国外科技政策、技术创新以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笔者分别从创新驿站站点和网络两个方面对国外创新驿站评价研究进行评述,最后指出评价研究的启示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创新驿站是在借鉴欧盟创新驿站的成功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也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系统。文章以创新驿站云南基层站点为例,结合省情和站点自身条件,在站点的功能定位、工作内容、服务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并对建设站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的5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需求牵引技术转移的制度安排——欧盟创新驿站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创新驿站是欧盟构建的面向中小企业为主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合作的技术转移网络体系,是一个成功的以市场需求牵引技术转移的制度安排。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应该积极启动创新驿站建设,摸索建设和运营经验,为最终建立跨区域的创新驿站网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曹辉  卞艺杰  孙武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31-1736
创新驿站作为当前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中实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平台载体——即为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提供支持性服务,其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所体现出的创新技术资源跨区域的高效配置作用已得到欧美等国和我国的高度认可和应用。在深入分析现有国内外主流创新驿站运行模式与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创新驿站的经济学特征,发现其参与主体的多方性与供需关系的互补性与依赖性特征已超出了经典经济学的解释范畴。进而,文章运用新型产业组织形式理论——双边市场理论,对创新驿站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创新驿站运行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结论将为相关部门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和规制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驿站建立的借鉴及应考虑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寿生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4):385-387,407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我国提出了创新驿站的建立问题,其中涉及如何建立区域性创新驿站。为了给区域创新驿站建立提供支持,文章对欧盟创新驿站和我国上海创新驿站的设立模式及运营管理进行了分析和借鉴;并提出在区域创新驿站设立时应注意创新驿站定位、网络框架、服务思路、实施主体、网络建设实施、网络兼容性和技术经纪人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面向区域科技创新的竞争情报需求,构建基于多资源整合、多机构联动、多信息共享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方法/过程]根据区域科技创新主体需求,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为支撑,构建以区域科技创新需求为主导,多方资源协作共享的竞争情报联动服务体系。[结果/结论] 结合在区域科技创新驱动下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区域竞争情报线下数据融合、线上协同服务的联动供给服务模式,旨在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高效的竞争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10.
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通过8年探索,根据在孵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差异性,联合其它服务平台和机构,组建科技新型联合体"科技创新驿站",开展"构建二个对接、三个保障、建设六大平台、提供五类服务"工作,为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高速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世珠 《科技与管理》2010,12(3):138-14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程。以福州大学为例,分析了"十五"以来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学科发展、区域战略需求、企业创新体系三方面相衔接的建设成效以及对推进地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地方高校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已成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广东目前仅有4家省级农业领域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相对滞后。分析广东农业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基础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建设路径模式、明确和放宽相关认定标准、推进专业化与特色化发展、建立对口帮扶机制、营造良好建设环境,以加快广东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以西宁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为主要研究样本,试图探索企业当前使用、已购买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现状,结合实际走访企业运营过程中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以及西宁市科技大市场的建设,探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高质量科技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协设立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是全国唯一以全面覆盖和直接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目标的固定调查点体系。"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和省级科协两级联动的调查站点体系基本建成,为开展科技工作者调查提供了渠道保障。"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调查制度,推进全国、省级和市级多级站点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广泛、布局合理、动态调整、规范科学的科技工作者调查网络体系,为中国科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4):64-67
<正>1科技创新支撑企业发展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以来,在省政府以及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通过科技项目支撑,走"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带产业的产业化的发展路子,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以沾益县为中心向周边市、县辐射,以沾益县为万寿菊叶黄素产品研发、产业化开发精深加工基地和周边市、县为种植粗加工原料供应基地的集团化发展格局。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生产对我国生物资源万寿菊产业的技术进步、云南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协组织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奋力开创江苏科协事业的新局面,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服务江苏“两个率先”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要素市场是一个发展新思路,它以加速创新要素的培育、引导、交互为主线,促进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三大要素的高效结合。本文结合"十三五"科技发展总体目标,对下一阶段江苏省创新要素市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构建江苏创新要素市场模型,探索江苏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发展路径,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转移集聚,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对辽宁科技创新的需求出发,分析科技支撑"五大安全"战略定位的基本条件,提出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发展壮大企业创新主体、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根据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模式,以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在分析中小钛企业业务协作、技术创新和管理服务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群创新服务的研究,提出信息化创新服务支撑模式,通过分析框架体系、关键实现技术以及功能结构建设服务支撑平台,服务于企业生产协作、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以降低产业集聚区域中小企业成本,提高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和谐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曹辉  卞艺杰  孙武军 《软科学》2011,25(11):1-4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深入研究了具有立体网状多分站组织结构的创新驿站的运行机制问题。结论表明,只有以总站为"核心"、分站为"卫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创新驿站的网络效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给方吸引到创新驿站这个交易平台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