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面桃花     
《学子》2004,(7)
唐代诗人崔护(生卒年不详)容貌俊美,才华横溢。一年清明节,他独自去城市郊游,看见一农家屋前,花盛开,灿若朝霞。他因口渴,就前去叩门,说:“有人?我是读书人崔护,求杯水解解渴。”掩着的门开了,一位姑娘端出茶水。崔护见姑娘温、美丽,喝完茶,好久不愿离去。姑娘见崔护温文有礼,着桃树,低头弄衣带,也不进屋。后来,崔护告别时,姑送到门口,双眼含情脉脉。崔护想念姑娘,第二年清明,他又重游旧地,桃花依,但屋门紧闭,寂无人声。他情不能抑,便在农家门上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几天后,崔护偶然又…  相似文献   

2.
话说桃花     
桃花,木本花卉,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桃花有果桃和花桃二说,前者在经济上有实用价值,后者在园艺上有观赏价值。桃花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唐代以来经常出现以桃花为题材的戏曲、诗歌和传说故事,如孔尚任的《桃花扇》、李白的《桃园春晓》。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本事诗》中的一则韵事:唐代有一名叫崔护的书生,清明踏青,方亩之地,桃花丛萃,寂若无人。崔护因口渴,扣门求饮,少女应声开门,给以杯茶。崔护饮后,辞谢而去。少女送行,临别依依。待到翌年清明,崔护再次来访,院舍依旧,而双门紧锁。书生惆怅之余,题写一诗:“去年…  相似文献   

3.
题都城南庄     
崔护 《红领巾》2006,(11):29-29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释义:诗人崔护到城南游玩,走得又累又渴。这时候,他看见一个幽静(yōu jìn’)的农家小院。敲了许久的门,出来了一个姑娘,脸色可爱得就像旁边盛开的桃花。姑娘给崔护喝了些水,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崔护才离开。第二年,崔护又来到了这个地方,却再也没有见着那位姑娘,只有那桃花还像去年一样,在春风里开得欢畅(huān chàn’)。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相似文献   

4.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别样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描绘了一幅光润的面庞与娇红的桃花互相辉映的绝妙图画,美不胜收的桃园胜景和“桃花依旧在,独缺意中人”的感伤之情,令人读后柔肠百结,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美人何处》是—本散文集,书名来自崔护那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听课,课堂上,执教的小苏老师向幼儿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桃花是什么颜色?”小朋友们一听,纷纷把手举起来。有的说:“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桃花是深红色的,比老师身上穿的滑雪衫的颜色还要红。”小苏老师很高兴,一一表扬了他们。这时,有一个叫宋明的小明友站起来说:“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小苏老师听了,不由得—愣。显然,她对桃花究竟有没有白色的,不大清楚。我暗暗地为她捏—把汗。只见小苏老师微笑着,亲切地问那位小明友:“你怎么知道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那位小朋友说“我是听爸爸说的。”小苏老师点点头,示意他坐下。接着,她对小朋友们说:“老师只见过淡红色和深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桃花还没见过。那么,究竟有没有白色的桃花呢?老师下课  相似文献   

7.
人面桃花     
唐人孟《本事诗·情感》记述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唐朝时候,博陵人崔护曾于清明日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外去游玩,在村边一处人家,见有一女子独自倚着一枝小桃树伫立观望. 那女子瞩目流盼之间,似乎对面前的陌生男子,颇寄以意想.第二年清明节的时候,崔护若有所念地又来到庄上寻访.只见大门扃闭,桃花盛开,却不见一个人影儿.失望之余,感慨系之,便命笔题写一绝于左扉之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春风.”  相似文献   

8.
李桂英 《宁夏教育》2013,(7):144-144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诗人崔护的一首《题都城南庄》。今天,整理旧照片时,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这首诗。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6,(Z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游城南诗》遇见“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间,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走在深圳, 有你我回忆的街头常常会想起张爱玲的这段话。我还没来得及见  相似文献   

10.
小雨点“叭嗒,叭嗒”敲打着泥土,泥土“突突”往上顶,钻出一条小蚯蚓,小蚯蚓扭扭身子说:“谁这么早就来敲门?”“不早啦!你已经睡了一个冬天啦!”桃树妈妈摇摇身子说。桃树妈妈已经生了那么多的花宝宝,花宝宝脸儿一样红。宝宝太多了,树上挤不下,有的就跟着小雨点落到了地上。谁来了?谁轻轻地走到树下来了?小蚯蚓抬起头来瞧一瞧,原来是个小朋友,她弯下身子拾桃花,一片一片,装进小竹篮。“小朋友,你拾桃花干哈呀?”小蚯蚓  相似文献   

11.
细雨·桃花     
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 ,都会有张素洁得如同桃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 ,传达着桃花对我的召唤。校园里那挂满花蕾的树木又一次牵动我思乡的情丝 ;书本里收藏着的那朵枯萎的桃花又一次让我想起了家乡那大片的桃林 ,那里深埋着我的梦 ,飘浮着我的魂……在一个飘雨的日子 ,我踏上了去家乡的路途。一路风雨 ,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 ,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与悠然。“竹外桃花三两枝” ,美倒是美 ,可那柔弱的桃花又怎能经得起几番的风吹雨打 ?贾平凹先生院里那棵小桃树到底孕育出个桃儿没有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家乡的果农们望着堆得…  相似文献   

12.
看到校园盛开的桃花春意正浓,我便布置学生课间观察桃花准备在课上写一篇习作。等到上课时,还没等我说话,班长就向我报告:“老师,小明不观察桃花,捉蜗牛玩,还把蜗牛带进教室!”顿时,全班同学都望着我,教室里静极了。我十分恼火,走到小明身边。小调皮小明耷拉着脑袋,怯生生地拿出了蜗牛。“蜗牛好玩吗?”“好玩!”“好玩!”……不仅小明,其他同学也情不自禁地答到。哦,原来蜗牛比桃花有吸引力!我略一沉吟,索性顺水推舟,拿起小明手中的蜗牛,“谁能说说蜗牛怎么好玩?”霎时,蜗牛神奇般地出现在许多学生的桌面上。这次习作内容自然变成了观察蜗…  相似文献   

13.
读诗说故事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从大的方面讲,最重要的就是构思。构思之美在“波澜”。唐朝诗人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所以脍炙人口,最重要的还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巨大落差给我们以极强心理的撞击!清代诗人有一首祝寿诗更是让人“过瘾”:  相似文献   

15.
趣仿古人诗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朝顺治年间,江南巡抚秦世桢很有作为,素有“铁面”之称。而继任者李成纪不理政务,整日醉醺醺的,人称“糟团”。于是有人改崔护诗贴在墙上:“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相似文献   

16.
桃花六弄     
桃花是春天的信号。"桃红又见一年春","竹外桃花三两枝"——古人的诗句,早早就将桃花固定为春天的象征。南粤春来早。羊城的迎春花市,多桃花、兰花、金橘,广州人日常生活讲"意头",讨吉利,讲究个桃花满天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代多情的男子崔护,  相似文献   

17.
摹仿诗话趣     
摹仿诗是作者故意套用某一名诗来言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形式。虽“换药不换汤”,但无论雅俗庄谐,都幽默有趣,甚至令人喷饭。摹仿诗古已有之。中唐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可谓脍炙人口:“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顺治年间,江南巡按御史秦某执法甚  相似文献   

18.
古诗中,乍看两诗惊人相似,细读却又耐人寻味。且择绝句两首:唐诗中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赵嘏的《江楼感旧》,对比说明。题都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江楼感旧 赵嘏  相似文献   

19.
小山坡下,有一棵桃树。春天到了,桃树开花了,小兔、小猫、小狗、小鹿、小熊五个好朋友,一起来看桃花。“桃花好美啊,我们在桃树下安家吧?”小兔说。“好啊!”大家都欢呼起来了。小猫说:“我在桃树的东面造间小屋。”小狗说:“我在桃树的西面造间小屋。”小鹿说:“我在桃树的南面造间小屋。”  相似文献   

20.
听课琐思     
桃花只能贴在桃树上吗? 某幼儿园,常识课“四季的变化”,最后一个过程是幼儿动手装饰四季。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把四张一样的图片——一块空空的草地和小池塘边上一棵光秃秃的树装饰成春、夏、秋、冬四季。装饰春天的一组中,有一名幼儿把桃花贴在树上的同时,还将少数桃花贴在池塘里了。老师讲评幼儿作品时,边撕去池塘中的桃花边说:“××小朋友贴错了,桃花应全贴在桃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