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潜规则的本质是一种江湖规矩,江湖文化是其亚文化母体。江湖文化是由游民创立的一种底层文化,其本质是一种生存文化和寄生文化,具有聚群、趋利、恃强、尊上、寄生五个基本特征。江湖文化的产生有其社会、文化和心理根源。潜规则的盛行是江湖文化被广泛认同的结果。潜规则的消解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2.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其生存环境的文化根脉、形成过程、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自知之明。文化自觉要求一种理性的文化思考,追求一种高远的文化境界,坚持一种执著的文化追求,表现为一种高度负责任的行动。文化自觉的核心是文化选择,而文化选择的目的是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3.
周德义 《教师》2010,(19):115-128
1.一个人与其说其是其父母亲的儿子, 不如说其是一种文化的儿子。 与其说其是一种文化的儿子, 不如说其是一种理念的儿子。 人人都是哲学的儿子。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工具,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行动者是在其自主性与文化的强制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向,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转变。这一文化的转向有助于消解之前一直存在的文化隔阂,使一般行动者能更好地达成主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数学为什么是一种文化,其文化特性有哪些是很值得研究的,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文化特性包括:人为性、理性精神、科学语言,这三点说明了数学确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字建构与心态文化——中西语言文化透视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从文字的发生、发展、演变,可以反映出其创造者相应的心态文化进程。现今世界流行的两种文字,一种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一种是以发音为主导的拼音文字,均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观照和体现。前者表现为心态思维上的形象性、封闭性和目的意向性;而后者则表现为抽象性、开放性和过程意向性  相似文献   

7.
对和谐文化进行学理上的探讨,对其历史方位、时代方位和价值方位进行定位,才能明确其内涵和精神实质,解决和谐文化“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在宏观社会层面,和谐文化是一种理念和精神;在中观文化系统层面,和谐文化内蕴文化类型、层次和结构特征等本质内容;在和谐文化构成要素的微观层面,和谐文化代表一种文化良序。现代形态是和谐文化的形态存在,社会主义是和谐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鲁迅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堪称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典范。任何一种文化,除了其具体的表现以外,还有其驱使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就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种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一、地域维度下学校文化教育的诉求分析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中的“化”本身就意蕴着“教化、教育”之意,教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更是教育的源泉。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有其独特性,即学校教育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堪称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典范。任何一种文化,除了其具体的表现以外,还有其驱使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就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种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是专业工作,应该体现规范性。依法认定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依法评价社会工作,依法规范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势在必行。社会工作法治化应该以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按照全新的标准确立社会工作职业的活动范围、具体工作内容,甚至包括从业伦理等要求。在职业化基础上进一步依法(或立法)拓展社会工作领域,提升社会工作效果,并使这种机制制度化,进而形成社会共同意识,实现社会工作的全面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发展、成熟乃至消亡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法律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但其发挥作用有其相应的范围.对属于"私"领域的文化,不能想当然地用立法来保护.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刑法应对社会风险的主动措施,抽象危险犯的扩张适用为刑法充分发挥社会保护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刑法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其不应该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直接手段。为了避免风险控制机制在运作过程中失调,要建构社会整体的调控措施,明确抽象危险犯的规制方向,为刑法的体系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法权是反映在法学上的,由法律承认和体护的社会的全部利重,它袁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权力的饨一体。它通过自身的权刺部分体现个体利重,而通过其中的权力部分体现社会共同刺重;从曲质属性看,它是归属已定之全部社会财富的法学反映;在社会内容层面,它是全部法定利重(即社会整体利重)的法学反映;在法律层面。它是权利纯一体的法学反映。  相似文献   

15.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汉字形体求异有合规律的和反规律的两种。合规律的是为解决多词同形而另造新形,使词有专形而获得词义的清晰表达;反规律的则是为了某种需要而为已有汉字另造新形,或者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而为现有汉字制造了异形。无论是合规律的还是反规律的,都有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选择依据,其要么具有汉字学意义上的价值,要么具有社会文化学意义上的价值,都是符合人类思维规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法律调整机制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环境法在实现其调整功能的系统过程中,既受到自身法律机制的约束,又受到社会条件、法律意识、社会成员心理状况的影响。完善我国环境法的调整机制,可提高我国环境法的调整效率,最终实现我国环境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会法浅论     
社会法作为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第三法域,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然而,诸多的社会法基本理论问题在学界依然存在很大争论。这里着重论述社会法产生的基础、社会法的发展历史、社会法的界定、社会法的本位、社会法的价值取向等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社会治理的最佳方式。在现代法治语境下,法律是高于道德、情理等社会规范的,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道德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法的特征是法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法的特征分为两种:形式上的特征和内容上的特征。一般法学理论注重对法的形式上的特征进行概括,而缺乏对法的内容上的特征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独特的重要的人文产物——法律,在内容上是特定人文价值指向的体现和弘扬,具有特定的人道内涵而非兽道内涵,从内容上认识法的特征先在地必要和重要。与道德的“肯定性”相对应和对立的“否定性”,正是法律在内容上的根本特征或者形象地说是法的品格。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除法律所禁止以外的领域人皆具有自由;二是法律只是为了避免人对他人伤害的较小范围内才严格地限制人。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彼此独立而又关联的两种客观存在。其一,二者是对立的,不能互相替代的,不能踏入对方作用的领域,混淆二者的对立就会产生社会恶果。其二,二者在各自发挥自己独立品格的前提下而形成互补,道德以发挥自己的“肯定性”品格而使人间存有温暖,法律发挥自己的“否定性”品格而使社会的基本秩序得到维持与保证。总之,道德因为肯定性品格而走非强制性作用的路线才有效,法律因为否定性的品格而走强制性作用的路线才有效。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客观表现,它成为社会主体对话与交往的工具,其在所有社会规范中的特殊功能正渐进凸现。德治是法治前提下人们至高无上的一种人文精神,它合理解决“小我”与“大我”、社会正义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法、德兼治已成为高层决策者和思想界的一种共鸣,是中国治国的一种客观的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