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模式,中小企业受其资金、人才、风险承担能力的制约,一般应选择模仿创新或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模仿创新的诸多优势后,得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应以模仿创新为技术创新首选模式的结论,并进一步给出中小企业的模仿创新路径。但模仿创新不能包治百病,它也有天然的缺陷,最终的目标应是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国经济和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模仿创新投入少、风险小、成功率高、省时省力等特点和优势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而适时实施模仿创新不失为务实之选。实施模仿创新必须首先要端正对模仿创新的认识,其次采取适时、合法、切实的举措,最后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唯此才能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技术实力。  相似文献   

4.
周静 《培训与研究》2009,26(11):88-90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国经济和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模仿创新投入少、风险小、成功率高、省时省力等特点和优势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而适时实施模仿创新不失为务实之选。实施模仿创新必须首先要端正对模仿创新的认识,其次采取适时、合法、切实的举措,最后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唯此才能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技术实力。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几种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与源泉,它以技术创新为目标和动力,技术创新是实现科学创新与经济结合的唯一途径;技术创新要以制度创新开辟道路,而制度创新需要技术创新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现阶段我国应以模仿创新为主,但应逐步过渡到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实现我国科学与经济的赶超目标,就必须抓住高新技术创新这个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有三:①大企业与小企业因为沉没成本与垄断性市场结构而在技术创新的产业领域和创新动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②在集中度、资本密集度高和以工艺技术导向为主的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倾向较弱;而在集中度、资本密集度低和以产品品种导向为主的产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仍然起着重要作用;③在工业经济时代,大型企业是R&D投资的主体;在新世纪,中小企业在R&D投资方面的比重会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智猪“博弈在中小企业模仿创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明然  吴艳 《文教资料》2006,(25):189-190
本文从技术创新理论出发,首先剖析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内涵,然后运用“智猪”博弈矩阵说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采取模仿创新的战略,最后,笔者论述了中小企业在模仿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将资源从低效率使用向高效率使用的过程,它可以为企业赢得竞争的优势,为企业的今后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因此,国有小企业必须确立创新意识,建立企业的创新体系。从系统角度策划企业创新,并高度重视企业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七大方略。  一、观念创新:国有小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进步与观念更新为先导的。为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向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成为…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的江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取决于技术创新是否处于领先地位,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又受到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江苏民营企业要正确看待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要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可以从市场定位与创新模式两个视角考察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范围、强度及层次寻找市场、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过程。自主研发、引进模仿、合作研发是技术创新的三种现实路径选择模式。自主研发创新优势明显,但技术开发、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在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基础上,引进模仿创新可以避开技术首创的高风险,在技术的完善、成本的降低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合作研发模式是技术创新的未来走势,优势在于分散创新风险,合作各方优势互补,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