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空间是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员所苦苦追求的一种视觉效果,是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平面设计的空间形式包括:正、负空间,层次性空间,区域性空间和三维透视空间。这些空间形式在平面设计中都有其鲜明的视觉特征,突显出空间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2):132-134
中国画的表现,有它的民族传统特点,在透视表现上,中国画有自己的特殊处理方法,它既遵循透视上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般法则与规律.就是说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打破焦点透视的视域范围去摄取景物,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这就是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去看,散点透视在摆脱科学的理性束缚后,反而有更独特的艺术空间表现力,并留出更多的意境空间供画家、读者去游览.这正是东方绘画的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绘画透视空间的产生中世纪的时候,绘画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一个神圣的世界,重新组织欣赏者的感知,以建立起耶酥正在受难的鲜明印象。根据宗法观念,心灵和自然都是上帝创造的,一幅画里,不允许画进世俗的事物,图案根据主题意图排列在与空间无关系的纯粹平面之中。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画家们的观念渐渐地从神转向了自然。乔托和他的弟子们提出了古希腊和中世纪都从未想过的观点———自然是美丽的。在这种观念下达芬奇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艺术家的心灵应象一面镜子那样去反映和摄取自然;反映自然普遍性以达到理想化的美。这样在自然科学兴…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的美术教育者与美术工作者进行作品创作时 ,都会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 :运用什么样的视觉概念来表现事实 ,通过什么样的视觉形式来对某些事物进行再现。绘画中的三维透视空间是通过大脑进行校正与组织的 ,客观事物的结构与再现。它们的形象之间是矛盾的 ,艺术的使命是运用视觉空间中的造型式样去显示这种多样化现象中所存在的秩序。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和艺术家通过实验,揭示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了视觉空间。到了18世纪,马奈、塞尚等对此提出了异议,否定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空间构成原理的技法,着重表现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视点来构成画面,超越了焦点透视空间。  相似文献   

6.
空间是绘画重要的表现内容,人们对空间的认识从本能的感觉发展到借用透视规律及心理学角度表现,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这种变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及对艺术的认知,现代绘画的空间表现,强调了绘画的独立价值,拓宽了空间表现的范围,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将三维幻象表现在二维的平面上,空间的表现直接关系着形象的塑造和画面的整体效果。透视是表现空间的关键。中西传统绘画在空间的表现上各有特色,主要体现在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层层推进,内容多而丰富,可以展现很广阔的空间,突出大场面。焦点透视把注意力集中于一点,能突出主体,引人注目。随着画家的探索,中西绘画也在互相交流,现在表现空间的各种透视都只是为了表达内容不同而选择使用了。  相似文献   

8.
与西洋绘画相比,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空间处理意识,即中国画的透视法.西画的空间表现可由三个方式概括:一、几何透视,二、光影透视。三、空气透视法,而中国画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追求、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其独特的空间意识,它打破了焦点透视的限制,而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来与其追求宗旨相适应,超越了“张素以远映”的空间表现意识和手法,成功的解决了“目有所极,所见不周”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方传统的线性透视--焦点透视法的出现时间,提出并论述了我国在盛唐时期(公元713年左右)和中唐期间,敦煌壁画莫高窟、榆林窟同样出现了焦点透视法,足足比西方早700年.不相同的是二者在绘画上,各自选择了视向不同的焦点透视法.敦煌壁画更是采用了多视向的焦点透视法.敦煌壁画盛唐时期和西方采用的线性透视,他们都不自觉地注意到客观中存在着透视现象,又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去处理,通过其敏锐的视觉特点及审美天性暗示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国画透视把握住了视觉的感觉特征,注意了它的大社会特征、心理特征等方面的要求,重视了艺术对它的要求,因而国画能沿着自己民族绘画的发展、需要来探索视觉规律及与造型艺术的联系,国画透视正在越来越多的被证实是符合于艺术发展规律的。民族审美意识造就了民族绘画形式,绘画又陶冶了民族审美意识并锻炼了人们的眼光,透视正是在这种往复中不断的上升、完善,并成了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在世之界、疏明之境和真理之境都是时间和空间统一的时空体,都具有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本质属性。人在时空超越中抵达澄明的真理之境。这成为审美境界建构的基础。现实时空中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绵延可以科学地计量,人对有限的现实时空进行超越进入自由的审美四维空间,观照真理之境,天、地、神、人在审美四维空间中切近交流。人在审美活动中建立自然审美四维空间、生命审美四维空间和哲理审美四维空间获得审美体验。情感、理智、意志成为建构审美四维空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室内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是人们起居、工作、学习、娱乐的载体。这就需要我们对室内空间进行再创造。对单一空间进行再创造时,我们要根据空间类型的特性对空间进行转变或对其特性进行加强;对由多个单一空间组成的复合空间进行再创造时,我们除了运用这种方法外,还要将这些单一空间有顺序地排列起来形成空间的序列,并突出重点。我们还要关注再创造中的整体问题。这样才能将我们的空间改造得丰富多彩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具体的图形研究手段和应用实例,从矛盾空间角度出发,对空间图形的应用进行研究。目的是将矛盾空间原理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有效地避免矛盾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带来的不必要视觉误导,并通过特殊视觉手法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冯至在《十四行集》中,拉长了现实体悟时间,以涵盖更深广的历史时间,时间与空间都用交互震荡中的生命形式连接起来,以生命瞬间的完成获得面对时间的坦然,生的时间意义体现在死的蜕变中。以空间凝定时间,把对时间的忧虑转化为对空间的承担。然而,无边的空间又象征了时间或者转化为时间,在《十四行集》中我们发现,诗人在对空间的依赖感与亲切感中,又隐现着他对自己建构的超越时间的方式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空间的虚与实 ,是艺术设计中两个活跃因素 ,只有正确分析虚与实的个性特征加以应用 ,才能创作出美感效能高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时空的关注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国风》中以时空的意象化、虚构时空、压缩现实时空等方式来表现独特的审美心理时空。由于北方化重现实的传统,《国风》的时空观也是现实的。《国风》在咏叹个人生活的基础上,适时地从关注人生拓展到时空,进而到人生字宙,既有个人情感的跳动又有哲理的思辩,反映了先秦时人们朴素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17.
太空育种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发展和运用太空育种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空间探索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该项技术不只局限于培育某些农作物的优势品种,还涉及到生态环境、自然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及人文理念等领域,这必然引起人们对太空育种伦理及其相关群体性伦理的思考。在发展这项技术的同时既要最大化地获取经济利益又要经得起太空育种伦理的考量,这样才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