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自80年代末,开始崛起且日益蓬勃。从国家意识浓烈的《话说长江》到个人口述色彩浓郁的《档案》,电视纪录片的形态一直不稳定,栏目化是其生存常态,并时时受到商业化的威胁。如何保证电视栏目的收视率,提高节目的广告销售额成为电视纪录片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本文从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的热播入手,试分析电视纪录片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从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首次在荧幕上打出“主持人”字样开始.到1993年、1994年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和评论节目《焦点访谈》的相继问世.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始了全面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历程。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电视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中国电视主持人如何在这一特殊职场中面对变局并成功地生存与发展?本文引进西方成熟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结合中国电视实际情况.描绘出中国电视主持人的职业心理和未来发展前景.并对这个职业所面临的危机提供现实的生存策略及一些可操作的战术。  相似文献   

3.
张红军 《新闻知识》2004,(10):40-42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办以来,许多专家学就预测未来的中国电视将是谈话节目的天下。从中国电视的现实来看,从1996年至2000年四年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掀起了轮轮热潮。《实话实说》的成功,为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一时间,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抢建谈话节目。从《化视点》、《读书时间》、《精彩时分》、《朋友》、《影视同期声》到《当代工人》、《相约夕阳红》、《对话》、《面对面》《讲述》、《艺术人生》,单是中央电视台的谈话栏目就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4.
从1993年2月1日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开播。同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以栏目形式推出的纪录片栏目《生活空间》,至今十多年的时间,电视纪录片已经由原来的节目化阶段迈入了栏目化阶段。栏日纪录片日益壮大,不断得到深化,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常规的栏目形式。纪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节目进入了“栏目化阶段”。这些被装进栏目的电视节目,每期的呈现形式都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节目的内容在更新。电视节目栏目化大大减轻了编排工作的劳动强度,使节目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也方便了观众收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栏目化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视的发展。本试就电视节目栏目化后的弊端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故事”走俏中国电视荧屏。为数相当多的节目、栏目、频道纷纷打出故事牌。除了铺天盖地的电视剧在讲着各种各样虚构的故事外,新闻有故事化新闻(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纪录片在讲述真实的故事(中央台的《讲述》),谈话类节目故事化趋势越加明显(中央台的《聊天》、湖南台的《真情》)。法制类节目更是以案件重演的方式大张旗鼓地讲故事。甚至于其它类型的节目。如少儿节目、服务节目、科教节目等等也在故事化。一些频道如四川卫视、重庆卫视则大摆龙门阵,把“故事”升格为频道定位的高度。为什么在电视界会出现这股“故事”热潮?面对这个新现象。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故事化”电视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非诚勿扰》的热播,引发了近期电视相亲节目的一次热潮。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电视红娘》、90年代初的《今晚我们相识》,到1998年的《玫瑰之约》,再到今天的《非诚勿扰》,中国的电视相亲节目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自身创造,还是模仿者,节目的形式、诉求、反响都有着显著变化。本文试图把每个阶段的代表性节目作对比、梳理,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刘伟  郑汉军 《报刊之友》2012,(10):89-90
随着我国电视行业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电视栏目应运而生,而真正能够服务百姓,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栏目却越来越少,电视已经进入过度娱乐化的阶段,一个将慈善公益作为永恒追求的栏目如何在当今的形势下生存和发展?《阳光行动》栏目又该如何将服务基层的弱势群体做得更加务实,更有影响力,本文将将结合目前电视行业的特点以及《阳光行动》栏目本身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是电视媒体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有利于各类节目的定位、策划和制作,加强电视传播的方向性;有利于观众的收看,提高电视传媒的收视率。 电视栏目虽然是和电视节目开播同时出现的,但在若干年中也仅仅只有新闻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为您服务》是最早出现的服务性栏目,在电视界和观众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90年代初,全国各主要电视台基本完成了新闻、时政、服务、体育、综艺等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整体提高了各电视台节目的制作播出水平。河南电视台更对在电视传媒中占重要地位的电视剧的栏目化进行了大胆探索。1997年5月31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率先创办了《好剧回旋》栏目,每天上午播出2-3集已在电视台播出过、并产生较大反响的精品电视剧,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受此启发,1998年河南卫视再一次改版时,又创办了《黄金剧场》、《影视新干线》、《点播剧场》等栏目,从而实现了全天所有电视剧播出的栏目化运作,此举在全国各电视台是首创。  相似文献   

10.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经济节目作为独立的节目门类出现之前,电视的主要节目样式和形式是新闻、文艺、体育以及教育、儿童节目。1984年冲央电视台开办第一个经济类栏目《经济生活》,这标志着经济节目从此登上中国的电视舞台。在此后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中,申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生活》、《清风车影》、《对话》等等栏目成为电视经济节目的典范。与此同时,地方电视台,尤其是上海、广东等地的经济节目也办得很有特色。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投身于电视经济节目的实践,对电视经济节目的追求和探索显得十分重要。 一、“有用”是电视经…  相似文献   

12.
电视专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节目的编排形式,是电视中内容相对专一,具有专门栏目的节目类型。它主要担负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的任务,具有新闻性、知识性、教育性、欣赏性、服务性等多种功能。2000年初,横峰电视台研究决定创办一个新栏目──《岑山多棱镜》,成立了专栏组,力求创作出一批具有思想内涵,富有知识意境,含有生活趣味,质量较高的深度报道节目。 那么,如何立足本地,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利用电视传媒特点,开办电视专栏节目呢?笔者想结合一年多来我台创办电视专栏节目《岑山多棱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明年,我国将迎来为全世界人民所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为了奥运的成功举办,国人都在各自的范围内做着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了国内各行各业人士的流行词语。那么,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如何与国际接轨,体育电视传播怎样与国际接轨?《广电沙龙》栏目中的三篇论文,就体育电视如何国际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篇是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钟新的文章,标题是:《北京奥运与中国体育电视的国际化》。 在《地方台论坛》栏目中发表的几篇文章,尽管篇幅不长,但是话题挺有意思,它们是:受众角色的转换与广电媒体的对策、DV给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泛都市化冲击着对农节目、电视节目的标题设计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龙蕾 《声屏世界》2003,(11):40-41
《12演播室》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青年类节目,节目自1991年创办至今已有12个年头。它曾经创造了不少新的电视传播方式———第一个青年栏目、第一个谈话类栏目、第一个放映MTV的栏目、第一个访谈类的栏目。这种什么都沾边而没有其栏目显著特色的缺陷就使这些首创的优势变成劣势,以致于该节目原主持人张泽群说“《12演播室》生存到今天是个奇迹”。①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该栏目兼办国内或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转播,这在事实上撑起了《12演播室》,并直接关系到《12演播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由此,2002年5月《12演播室》改版,从内容到形式,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闭幕的钟声,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期来到了。外电评此次大会决议为“无异于一场革命宣言”。从现在起,中国大刀阔斧的改革要深化,要坚决彻底打碎计划体制的枷锁,目的是迎来中国在21世纪的高速发展。这种彻底性必将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电视制片职业亦不例外。现实中的制片体制是什么样呢?以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为例,无非两个层面:对资金的管理,对节目的服务。所谓对资金管理,就是按照台规台纪,把划拨到栏目名下的节目制作费使用好,管理好,仅仅是负责使用。因为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节目经费是台内全…  相似文献   

16.
杨鹏 《新闻知识》2001,(3):11-12
2000年 11月 27日,酝酿已久的新版电视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早间时段强力推出。同已播放 7年多而少有变化的旧版《东方时空》相比,新版本无论是从播出时间到栏目设置,还是从主持人到制作、播出方式,都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在保持原有优势的情况下有不少大胆的创新。可以说,它为中国电视杂志这种迅猛发展、逐步成熟的电视传播类型创立了一个新高度,也为早间节目类型的发展指引了一条道路。这里,笔者针对新版《东方时空》栏目作简要的评析。   历次全国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早晨远非黄金时段,然而这次《东方时…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谈话节目的"个性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现代传播》2003,(4):133-135
从 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起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至今已走过了近 8个年头 ,这期间 ,不乏一批具有成熟品格 ,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栏目 ,但是 ,对于整体上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来说 ,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就是各台谈话节目彼此间模仿抄袭过于严重 ,缺乏创新 ,缺乏个性。那么在电视频道、电视栏目不断增加时 ,该怎样找寻和拓展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空间 ?如何才能提高谈话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又该如何利用媒介优势展示话语的魅力 ?一、找准“分众时代”的栏目定位消费时代 ,人们对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8.
王冰  杨琼 《今传媒》2013,(6):87-88
在电视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时候,如何发掘栏目优势,同时又符合电视栏目自身常规的生产、传播规律是一档电视专栏节目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从《非诚勿扰》节目的定位、选题、艺术定位来看电视专栏节目做好做精的原因,来看如何通过节目传达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制栏目《法律与道德》,揭开了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序幕。1999年,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创办为标志,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在经历了开创期和发展期以后,进入到一个空前的繁荣期。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电视法制栏目的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其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