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007年10月9日,科学界的最高盛典一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奖揭晓了: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分别独立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的奖金。诺贝尔评委会主席佩尔·卡尔松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说明了发现巨磁电阻的重大意义:一台1954年体积占满整间屋子的电脑,和一个如今非常普通、手掌般大小的硬盘的容量相当。正因为有了这两位科学家的发现,单位面积介质存储的信息量才得以大幅度提升。目前,根据该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硬盘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司空见惯的笔记本电脑、MP3、U盘等电子产品,其实都闪烁着耀眼的科学光芒。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工业家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公认的物理学最高奖项,可以说是物理学王国的皇冠.对物理科学家来说获得它是对自己成绩的终极肯定,令所有从事物理研究的人梦寐以求.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早在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就发现,一些金属的电阻会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些合金材料的电阻会随着磁场急剧减少10倍以上,他们把这种电阻叫做"巨磁电阻".时隔19年,直到2007年10月9日,"巨磁电阻"效应才为这两位科学家送来了这份迟来的荣誉."巨磁电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所谓"巨磁电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在如今这个信息  相似文献   

4.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发现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及理查德·施罗克.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三位科学家将分享这一奖金.  相似文献   

5.
<正>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Eabeth H.Blackburn,Carol W.Greider和Jack W.Szostak,3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2.7万美元)奖金。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100次确定获奖者,也是首次由两名女性同时摘得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奖的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币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收益而定.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相当于当时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1980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达到100万瑞典克朗,1991年为600万瑞典克朗,1992年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单项奖金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从2001年到201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2012年,莫言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800万瑞典克朗.  相似文献   

7.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根据这一效应开发  相似文献   

8.
"埋藏"在肠胃中的诺贝尔奖--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奇云 《生物学教学》2006,31(3):7-10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Rob in W 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Helicabacter pylori)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8日下午5点30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Mario R.Capecchi)、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与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 J.Evans)。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其研究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5,(35)
当地时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该奖项.屠呦呦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最主要的成就是发现了青蒿素.国际科学界这样评价:"屠呦呦的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在诺贝尔科学奖109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处于无人折桂的尴尬境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无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远?这是继"李约瑟难题"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又一个世纪难题,人们把它称为"后李约瑟难题",也有人称之为"零诺贝尔奖现象".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是诸多原因所致,其中教育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要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必须彻底改革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2.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家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7年10月8日宣布,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马里奥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埃文斯。他们因胚胎干细胞研究获该奖项。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基因打靶的强大技术。这一国际小组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实验了基因变化  相似文献   

13.
奇云 《科技文萃》2005,(12):44-47
澳两科学家获诺贝尔奖 2005年的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1.诺贝尔奖由瑞典工业家、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他在1866年发明了炸药. 2.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集多种才华于一身,他是一位化学家、工程师和工业家.17岁的时候,他就能流利地说5种语言.他留下3100万瑞典克朗(现今约2.65亿美元)设立诺贝尔奖基金. 3.在1895年11月27日的遗嘱中,诺贝尔把自己的巨额财富贡献出来,奖励五个方面的成就——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和平.  相似文献   

15.
材料背景据报道,2007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  相似文献   

16.
一位英国研究者因证明了体细胞可以被重编程并在体内生长为不同组织,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奖。但他童年要成为科学家的志向曾被其伊顿公学的老师斥为"可笑之至"。剑桥大学79岁的约翰·格登爵士与在京都大学和旧金山从事学术工作的50岁的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800万瑞典克朗(合74.4万英镑)现金。这项开创性的工作让科学家们对于细胞  相似文献   

17.
材料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2007年10月8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8.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发现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及理查德·施罗克.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  相似文献   

19.
先请看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理综卷第27题: 例1 科学家发现某药物M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它在人体内能释放出一种"信使分子"D,并阐明了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为此他们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而荣获该奖项,她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科学家。另外两名获奖的科学家为爱尔兰医学研究者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