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习巩固是一堂课的必要阶段。复习巩固常常是通过练习来实现的。因此,合理选择一堂课的练习题十分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一般要经历纵向归纳、演绎,横向比较,逆向转换的过程。据此,教师在选择一堂课的练习题时,应重视知识间不同方向的联系,注意练习内容的系统性;应用精心设计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使他们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 儿童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有的儿童理解能力差,反映较迟钝;有的儿童理解能力较强,思维敏捷。教师设计一堂课的练习题时,既要让认知水平低的学生“吃得好”,又要让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吃得饱”,即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呢?我在历史课中,进行了“读、评、练”的教学实验。我的做法是:把一堂课分为学生精读教材,学生和教师讲评历史现象和事件,学生复习巩固与练习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生精读教材。首先由教师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后,立即出示本节的“阅读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  相似文献   

3.
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应该是高效率的,常伴有高密度的特征。但这往往被一部分教师所误解,他们以为只要有了“快节奏”就能出现“高效率”,从而就能达到高质量。 (一)形式及后果这里所说的“快节奏”,最常见的是:教师无论在讲授新知识阶段,还是巩固练习时,都提出一连串的设问,当仅有几位学生举手时,即抽其中一人来答,答错了就换一个学生。几乎所有结论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的。从而使学生在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  相似文献   

4.
课堂小结是在课堂新授课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一堂课的精要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抓实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和较为客观地认识历史规律。突出这一环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利用小结“点重”和概括课堂新授课之后的“点重”和概括是教师处理课堂小结最普遍、最常用的方式。“概括”是教师运用概括性语言对整堂课的浓缩,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使学生对新授内容在短时间内重复认识,既强化了学习效果,又增强了对一堂课的轮廓感。归纳概括是课…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第一堂课”有两种:第一种是指教师对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上代数的“第一堂课”或初二学生第一次上几何的“第一堂课”,另一种是指每一学期或每一单元(新内容)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至关重要,教师上好这第一堂课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必须精心考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得丰富、生动,使之引人入胜。上好第一堂课,并无统一“规格”,须由任课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的尝试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对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变革。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引导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想对尝试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方法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就象小说和戏剧一样,有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引导”在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一、开端 孔子说:“不愤不启。”这是一条运用了几千年的教学原则。“愤”就是具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的状态,学生达不到“愤”的状态,教师不要急于去启发引导,这条原则告诉我们,“愤”是启发引导的前提条件,因而,在一堂课中,教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以此为出发点,充分注意学生的好奇、探  相似文献   

7.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但许久以来,对于衡量一堂课优劣的标准,我们只是单纯强调教师如何讲授,至于学生学得怎样似乎并不重要。课评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堂课讲得好。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和误导。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上,教师的一切努力即“教”,都应围绕着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来进行。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为,学是教的根据,教是学的外…  相似文献   

8.
结束语就是一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总结的语言。俗话说:“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能设计好课堂结束语,则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加课堂情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结束语设计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自始至终向学生提问题,甚至这堂课该讲什么,也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形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课后他告诉我他是在尝试进行“问题教学”。 这是问题教学吗?当然不是。 问题教学离不开“问题”,但提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丽 《考试周刊》2011,(68):134-136
如何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尽快融入英语课堂中.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便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师的我们想没想过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一听入迷”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2.
洪秀满 《教学月刊》2009,(10):15-17
一、两则资料启示 资料1 有一位外籍教师在观摩了一节中国教师主讲的高中数学课后,有人请他提意见,这位老外在肯定了这堂课的优点后说:“课堂上学生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那么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创设的情境有很大关系,在精彩的情境中引入新课,犹如文章的“开头”,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能酝酿情绪,在瞬间抓住学生的思绪,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应教会学生做好当堂和阶段学习的小结。 教师一堂课要讲许多知识,但重点只有一二个,这就是要小结的内容。小结虽然占用的时间很少,但作用却很大,是效率高的一次记忆,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做小结,还  相似文献   

15.
刘定一 《上海教育》2002,(15):38-39
在我看来,问“怎样上好一堂课?”很像问“怎样写好一篇小说?”这对作家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是作家,知道了答案还是写不好小说。换一种说法,问“怎样上好一堂课?”等于是问“怎样当个好教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不到半节课,学生已经掂出这位教师的分量。  相似文献   

16.
引人入胜的“凤头”虽好,还需收束有力的豹尾相益彰,让学生在每堂课结束时仍然保持深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束语”,使课尾成为衔接前后内容、新旧知识的纽带,以便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育模式。一、任务的提出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其特点是: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还可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教师可以把获得问题答案的搜索关键词及一些相关的网址事先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让学生进行上网查询。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任务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教…  相似文献   

18.
齐菲 《辽宁教育》2013,(9):10-10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第一印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文本之间的第一次有效对话。因此,新学期的第一堂课要引起所有任课教师的重视。怎样上好开学第一课,笔者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明确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第一堂课,教师要了解教学目的。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和对自己新学期的期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学期的开始阶段往往是学生学习最有动力和效果比较明显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第一堂课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一下自己的假期生活以及新学期学生对所修课程有什么目标和期望,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己的课程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此外,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向。  相似文献   

19.
统观中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学而且又容易学好的科目,要数数学了。这是因为数学一堂课一例子,认真听课的学生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收获,感觉到有一个进步,如果再做两道同类型的题目,知识就得到了巩固,就拥有了一点能力。这样日有所进,学生自然就喜欢数学了。———数学是以...  相似文献   

20.
秦斌 《语文知识》2016,(4):67-69
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走向,也决定着一堂课的深浅与价值,甚至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其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而实现这二者“并重”的关键就是教师的引导要在“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