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传教士的到来使中国人认识了西方世界。在中国的教会英语教学大规模开展以前,中西间存在较大的隔阂和误解。教会学校英语教学是外国传教士结合中国国情,针对中国学生开展的英语教学。它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乃至中国的近代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探讨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图式对于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乔英 《家教世界》2013,(2):210-211
教会学校不应仅仅看作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它促进了中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发展。教会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的长久论争以及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对我国早期的英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讨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模式对于促进当今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东教会学校教育九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62年至1952年,教会学校教育在山东存在了整整九十年的时间,作为一种跨国籍的教育行为,教会学校具有双重性质:其一,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的,是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尤其是教育主权的侵犯,从这一意义上说,它兴起于中国主权被肆意践踏之时,而终结于中华民族站关起来这日,是历史的必然;其二,教会学校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的,它向刚刚“被动”地步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展示着西方近代教育形态并传授西方近代文化和科学,从这一意义上说,教会学校又担当着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山东教会学校教育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上半叶,基督新教传教士为摆脱其在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的困境,及时调整传教策略。创办教会学校便是其重要方法之一。早期教会学校将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引进中国,开启了中国的学校英语教学。特别是1818年创办的英华书院和1839年创办的马礼逊学校,英语教学已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两者经常在翻译和文化交流中被相提并论。但二者无论是形象还是象征含义都差别显著。本文试图从文化成因的角度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以加深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中叶至新中国成立的近100年中,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普遍设置了英语课程,其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强调英语学习与随时随地的英语听说训练相结合,注重英语教学的全英语整体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并与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积极借鉴近代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做法,使用全英文教材、全外教师资,创建全英文语境,通过强化口译和笔译使学生获得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会学校与我国的早期英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学校不应当仅仅看作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它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教会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的长久论争以及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对我国早期的英语教育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对西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在此之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沿江内陆地区都出现了外国人的身影,传教士作为来华外国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也有着巨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一、教会学校的创办及特点西方传教士来华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宗教教义。在鸦片战争以前,西方传教士已经开始传播自己的教义,这种传播起初是从中国的周边开始的,作为传教的一个手段——建立教会学校,也伴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兴起。这些教会学校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近代的一些教育理念,成为晚清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有  相似文献   

9.
教会学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对华侵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会学校的创办客观上也促进了浙北教育的近代化,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的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的教会女学还起到了开化中国妇女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物类民间俗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文化形式之一。为了加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对动物类民间俗语翻译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汉英文化图式的对应、冲突、缺省,提出在源语和目的语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应及时填补相关文化图式知识,并在外国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建立新的文化图式,以便其更好地理解译文,领略及传播中国民间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浅论民国时期教会中学的英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外语教育产生于教会学校特别是教会中学.民国前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师资来源和教材的选用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学方法也有重大改革,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当时的公立中学.抗战以后,教会中学英语教学的正常发展趋势被打断,处于停滞和混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英语测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史料出发探讨民国时期的英语测试状况,关注的教学机构为教会学校。作者首先介绍民国时期英语教学的基本状况,解析当时英语测试的理论背景,再现其形式,讨论其用途,最后进行评价。结语指出,尽管民国时期在语言测试史上属于科学前时期,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师们在语言测试上做出的积极谨慎的努力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教会大学的联合办学对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是指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会大学史上,教会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克服了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水平,为教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成功实践为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中,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当对西方文化的补充和渗透成为一种主流时,难免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一味地引入西方文化,将容易导致文化侵略。通过介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反文化侵略的现状,提出完善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等可行性较强的措施,对改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几乎被忽略的现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has been more and more frequent.And China is a country where English is taught as a foreign language.Therefore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English teaching.Both langu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ir teaching and study.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引进的西方英语教学法的回顾,分析了它们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在介绍和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更要开展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的理论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30年代,英国传教士格蕾蒂斯·艾伟德在山西阳城传教,后加入中国籍,抗战期间带领100多名孤儿从阳城到达陕西。她在中国的传教经历被改编成电影《六福客栈》,在西方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一种英语变体,具有中国特色,说明了英语在我国本土化的趋势。从模因论角度来看,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内容,让中国英语进驻校园成为强势模因进而快速传播,能有效地克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中华文化失语症,从而在多元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为中国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