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元代的哈剌和林(Qara-Qorum)故址在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ayimaq)额尔德尼召北.从1220年到1259年,哈刺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都城,云集了东西方的各色人种,境况盛极一时.1260年以后,随着忽必烈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座草原城市逐步降格为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和林宣慰司、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和林总管府、和林路和林行省治所,后来又成为岭北行省治所.整个蒙元时期,哈刺和林的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漠北地区的一个文化亮点.笔者依据各类史料,就哈刺和林教育的渊源、脉络、走势及其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草原深处的教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对草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剌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仔细分析研究《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在考狄埃、伯希和等前人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论证马可波罗事实上并没有到过亦集乃城。马可波罗对亦集乃城的记载,应均为道听途说之辞。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跨境民族,中哈两国共同发展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具有自然人文基础,对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从自然资源、人文条件、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两国实施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合作战略模式及对策措施,对两国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开发哈萨克文化特点的国际旅游产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中哈草原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再添助力。  相似文献   

4.
元上都教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上都上蒙古统治者继哈刺和林之后,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二个都城,也是标志元世祖忽必烈走向辉煌的历史名城。元上都的教育很发达,层次也比较高。笔者着重考查了元上都儒学、孔庙以及元上都国子分学的历史沿革;元上都的医学、阴阳学、蒙古字学,同时也考查了元上都所属州县儒学和元上都的乡试;皇帝和皇太子在元上都受教育的情况以及其它类型的教育活动。总之,元上都的教育发展程度,与元上都的历史地位是相称的。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5,(4):98-101
哈剌(哈拉)灰人是明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长期以来,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及不同时期学者文化想象的加入,使得该族群丧失了本来面目,成为西北民族史中的一个谜团。在此,笔者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对哈剌灰人的去向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哈剌灰人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6.
原题回放:草原怀想鲍尔吉·原野 (1)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2)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3)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样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相似文献   

7.
蒙元时期,礼店(今甘肃礼县城关)元帅府在对西北、西南地区的占领和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自身经历了礼店元帅府、礼店文州蒙古汉军军民元帅府及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三个演变阶段。与此相应,其机构、职能、军队成份和镇戍范围等亦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8.
学习卡片     
学习卡片2000年教育发展目标施瓦·林加巴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2000年的展望》(巴黎,1979)中指出了发展中国家教育制度发展的5个目标:(1)教育民主化;(2)倡导民族文化特性和社会经济现代化;(3)学校和社区生活一体化;(4)建立教育...  相似文献   

9.
北巡私记》是现在仅存的系统记载北元初期历史的著作 ,为我们提供了窥见宣光、天元两朝政局的重要线索。北元上都、应昌小朝廷里存在着一个与苟且偷安派相抗衡的振兴派。其政治纲领是任用扩廓帖木儿 ,迁幸和林 ,团结西北诸藩共图恢复 ;主要代表人物是哈剌章、扩廓帖木儿。昭宗宣光朝乃至脱古思帖木儿的天元朝振兴派总揽朝纲。以扩廓帖木儿为首的元地方实力派 ,以哈剌章、蛮子为首的中央直属武装力量和以阔阔帖木儿为首的岭北诸藩势力 ,团结一致 ,诱敌深入 ,英勇奋战 ,击溃了洪武五年北征的明军 ,使北元 -蒙古的统治得以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0.
秦汉汉中郡管辖今湖北鄂西北与陕西南部汉水上游的广大地域。秦朝为了统一南方,威慑楚地,将汉中郡的治所设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西汉中前期,汉中郡的治所仍在南郑,宣帝之后,郡治迁到西城(今陕西安康市)。东汉建武十二年前后(公元36年),郡治由西城迁回南郑,促进了东汉关中与蜀中文化的交流,带动了蜀道文化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五投下军及五投下探马赤军统领权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投下军是蒙元王朝所依恃的重要武装集团。其最初属扎剌亦儿部木华黎麾下,大蒙古国时期,五投下军首领往往与嗣封国王者相一致。忽必烈迁都幽燕后,其统领权则多由大汗来裁定,至此,不具有国王身份者也有机会充任首领。由五投下军中抽调出来镇戍一方的五投下探马赤军起初仍受木华黎家族统领。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后,五投下探马赤军逐渐成为中央卫军的一部分,其统领权也由木华黎家族转属中央,这一变化是蒙元朝廷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道藏》本《通玄真经》的释音有着很高的语料价值。藏本、宋本、铁华馆丛书本三个版本虽略有出入,实出同源。唐徐灵府《通玄真经》音注内容具有多样性特点。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在音注方式上是对徐注的继承和改作,明显地带有自身的特点,但又非囿于吴地方音,反映了宋元时期以通语作注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朝代,其统治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性特征。在统治政策的制定上,既有有对蒙古传统的继承,又有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也有新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元朝的政权机构及制度建设、民族政策、边疆治理等几方面简要地对元朝的统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明初,元朝势力北撤塞外草原,史称"北元"。北元欲图恢复中原,明朝为加强边防,修筑"边墙"(长城),建立卫所。明朝在与北元保持对峙格局的同时,不断加强北边防御体系建设。洪武二十九年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系正式联结起来,构成一道外围防线,标志着明洪武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建成,也成为明与北元的基本疆界。  相似文献   

16.
“哩”是唐代出现的语气词,最早写作“襄”,随后又有“里”、“俚”、“哩”等几个不同的书面形式,而以“哩”最为常见。学者多认为“哩”的书写形式出现于宋元时期,通过比较宋元明时期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白话文献可以认定,”哩”应该是明代才出现的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7.
胡瑗理学思想的产生符合统治者政治统治的需要,适应了宋初统治者从打江山向守江山转化的这一特殊的时代环境。同时,儒学的发展也客观地需要来一次较为深刻的革命。当然,胡瑗理学思想的产生也离不开他以教兴国等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清统一蒙古之后,对蒙地实行封禁政策。20世纪初,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推行"新政"。新政期间,调整了对蒙政策,代之以"放垦蒙地",使持续了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不攻自破。内地民人大规模迁入蒙地,察哈尔右翼的前山地区成了规模较大的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盲目垦殖,粗放经营,超出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致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那达慕"的产生、传承、发展等进行系统研究。由研究可知,"那达慕"在汉语中为盛会、喜庆之意,它源于蒙古族原始的游牧生活。从成吉思汗时期的"依合忽力勒台"到元代的"诈马宴"、清朝时的"乃日",再到今天的"那达慕",本质上都是以射箭、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集会。第一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在内蒙古的举行,标志着"那达慕"大会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但随着国际化、商业化发展趋势的推进,"那达慕"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开始渐渐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今所存见的明刊本"李贽批评本"《西游记》,为无锡文人叶昼托名作伪的产物。卷首所附《西游记题辞》的作者"幔亭过客",为吴县人袁于令,生于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卒于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词曲家与小说家。叶昼托李贽之名所批评的《西游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前后,其所用底本,为唐光禄刻印于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其批评主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西游记》宗旨的揭示,二即借批评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三为对《西游记》艺术的称道,四是对佛道思想的宣扬。其中,又以一、二为其批评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