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日关注》和《新闻今日谈》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凤凰卫视资讯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二者都属于演播室时事评论类,主要针对今日的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但是在评论视角、议题设置、评论员特色以及谈话过程管理等节目风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将逐一分析和论述,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林锦 《报刊之友》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柳竹 《青年记者》2016,(30):60-61
朱启平是二战时期《大公报》杰出的战地记者,曾参与报道过太平洋战争、中缅公路修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长篇通讯《落日》细致描绘了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仪式,勘称传世之作.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分析《落日》的报道特色. 《落日》的叙事视角 受众通过新闻文本了解原初的事实或事件,而受众看到的事件取决于叙述者的视角,即认识世界的角度、程度、层面和方式.朱启平的《落日》之所以反响强烈,这与朱启平选取的叙事视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22):11-20
《纽约时报》通过议程设置,构建了一套涉藏负面话语模式,这给中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时报30年涉藏议程设置的考察,发现:30年来,时报总体主要围绕"国内涉藏暴力事件"和"国外达赖出访事件",聚焦涉藏"政治议题",以涉藏"人权"和"主权"为主线,通过"负面"基调构建,设置涉藏议程。研究还发现:1987年西藏暴乱事件是时报涉藏议程设置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时报涉藏报道不多,而且议题分布态势呈多元化,议题"显要性"特征不明显,并且报道基调总体偏"正面"。但87年暴乱事件激发了时报涉藏报道热情,时报开始聚焦"政治"议题,以"人权"和"主权"为主线,设置涉藏议程,并且议程基调开始偏向"负面"。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30日,美国塔夫茨大学对中国儿童进行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以框架理论为指导,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新闻来源、消息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基调七个方面描述与分析凤凰网关于“黄金大米事件”报道框架的构成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1998年到2011年13年来的《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禽流感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美主流媒体在对禽流感议题的关注趋势呈现相同的特征,但在关注程度上有所不同。同时,本文也以议题注意周期、框架理论为基础,揭示出由于办报理念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美主流媒体对禽流感议题关注重点和选取视角、报道议题等方面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何丽芳 《东南传播》2011,(12):134-137
本文通过对《自由时报》、《联合报》、《中国时报》三家代表性台湾报纸有关台湾与大陆商签ECFA议题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对三家报纸ECFA议题报道的不同点做出简单梳理,发现报纸的议题呈现终难避免一定的政治倾向。ECFA议题成了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之间争吵和利益冲突的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自由时报》一味反对,《联合报》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自由时报》、《联合报》、《中国时报》三家代表性台湾报纸有关台湾与大陆商签ECFA议题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对三家报纸ECFA议题报道的不同点做出简单梳理,发现报纸的议题呈现终难避免一定的政治倾向。ECFA议题成了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之间争吵和利益冲突的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自由时报》一味反对,《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无意争执,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0.
钟新  汤璇 《国际新闻界》2016,(4):127-141
气候变化是近年来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议题之一,候选人对竞选议题的主张与应对是争取选民支持,实现竞选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以信源分析和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对《纽约时报》2008年、2012年及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涉及气候议题的共234篇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在大选期间,尽管共和党候选人在《纽约时报》的信源篇幅上占据了较大比重,但是民主党候选人的"政策应对"中的宣传框架才是《纽约时报》的主流报道框架。在《纽约时报》大选报道的气候议题上,民主党实际上占据了较大的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宇  李蕊 《东南传播》2010,(6):37-39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关于"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等三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中探寻该报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议题设置、报道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并对媒体如何优化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杨涵 《今传媒》2016,(2):84-86
2014年新疆地区多发暴力恐怖事件,几起事件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文以《纽约时报》2014年涉疆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文本的基本数据、新闻引语的使用、议题分布以及以暴恐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分析等展开研究,总结出《纽约时报》涉疆报道的特点.新疆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密切关注,因此,我国在处理新疆问题时,应探寻西方媒体涉疆报道的特点,提前预案,主动掌握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今晚特别点击》是济南电视台惟一一档新闻评论性节目,它和另一档新闻节目《今晚20分》共同构成了济南电视台的黄金招牌节目《今晚》新闻版块。 展现新闻故事的细节,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自创办以来,《今晚特别点击》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制作了大量贴进群众、发人深思的深度新闻报道节目,深受济南市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21):17-24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当中甘姆森的"建构主义方法",以2007年至今(截止至2015年8月)《凤凰周刊》共39篇新疆议题的深度报道为分析样本,分析《凤凰周刊》新疆议题报道中所采用的新闻框架及其建构的新疆形象。通过将每个样本拆解成诠释包裹和框架装置两个重要组件,总结出新疆议题报道中的所采用的十三个具体的新闻框架,笔者发现在《凤凰周刊》新疆议题的新闻框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制定治疆政策的政府;最关切的是处于宗教保守主义、极端主义势力与采取高压严打的政府之间的夹缝中多以普通维吾尔民众为主的新疆民众,通过对处于社会大环境下的新疆"小人物"的个体命运进行忠实记录,同时用充满历史感的宏大叙事从国际化、专业化的海外视角对新疆议题进行全局化的关照方式,力争为其发声;而且在此过程中《凤凰周刊》表达对新疆现状的担忧和对新疆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文章最后,笔者总结出《凤凰周刊》新疆议题的报道中所建构的强势而趋于细腻的新疆政府形象、微妙而趋于合理的新疆维汉族际关系形象、撕裂而趋于开放的新疆维吾尔社会形象和喧哗而趋于黯淡的新疆暴力恐怖势力形象。  相似文献   

15.
刘勃宏 《今传媒》2013,(5):43-44
本文以网络媒体《新浪网》和《腾讯网》为例,分析了其在2011年以动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243篇文章的报道形式、篇幅、报道立场、新闻议题、议题的立场等类目,以期客观的呈现和分析网络媒体中的动画形象.  相似文献   

16.
张泷予 《新闻世界》2014,(11):112-114
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奶粉市场一直是媒体的关注重点。本文选取《明镜周刊》与《人民日报》对"中国奶粉近况"的报道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报道侧重点、报道视角及报道风格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江西日报》国庆56周年和国庆63周年的两组"十一"黄金周报道作出初步分析,认为其报道主题气势恢弘,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议题视角全面丰富,覆盖假日生活各方面。党报进一步创新节假日报道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要注重报道体裁的单一对议题设置效果造成损害;要避免报道时效性的滞后影响议题设置的力度;要防止报道完整性的缺失伤害议题设置的信度。  相似文献   

18.
陈小艺 《新闻世界》2011,(11):80-80,84
《说事拉理》是一档故事类电视新闻节目,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针对热点事件进行客观报道,以事说法、以案说法。其在叙事内容上坚持新闻真实性,通过时政新闻的“平民化”视角和民生新闻的“人性化”视角来说明事件,赢得了一定的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19.
秦洋洋  侯金亮 《传媒》2019,(6):52-53
创刊于2007年的《透视俄罗斯》于2017年对自身栏目进行了全面改版,撤除了原有的时政新闻栏目,将重心转移到从文化的视角全景解读俄罗斯艺术、绘画、民俗、旅游等内容,面向全球读者用多语种报道俄罗斯。在转型策略上,《透视俄罗斯》精准定位受众,提供特色内容;多重整合思路,变革传播策略;借力技术优势,打造数字化媒体平台;注重议题设置,打造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20.
黄雨琢  杨军 《东南传播》2020,(3):128-134
主流媒体利用微博平台对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举措。基于乐清滴滴顺风车案的媒体文本和网民评论的内容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微博在该事件的舆情发展中进行了有效的舆论引导,表现为:在舆情的发生期,侧重引导追责滴滴公司,及时设置议题,巧用固定栏目;在舆情的扩散期,动态引导规范网民在线评论,有效转化网民负面情绪,避免激发群体极化现象;在舆情的消退期,引导行业的反思整顿工作。《人民日报》微博对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为我国主流媒体微博账户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