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大部分省级电视台以及一些市级台,都开办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收看早间新闻节目,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然而,一些省级台的早间新闻节目定位不明确,内容雷同率较高,缺少早间特色,竞争力不够。本文对电视早间新闻的特点、分类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定位、形态、板块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探索其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广播新闻栏目核心竞争力包括节目内容、记者、新闻主播和节目编辑.本文将探讨早间新闻栏目如何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广播优势,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晓静 《视听界》2011,(4):97-97
央视、凤凰卫视以及各个省级卫视都有早间节目,从首播时间、平均时长、播出机制等都向国外比较成熟的早间新闻节目看齐。然而,早间节目迅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
早间广播节目中新闻与广告的矛盾 早7:00~9:00是广播节目收听的黄金时段,也成为广播电台争夺收听率的重点.在早间黄金时段安排重头新闻节目成为广播电台普遍的做法.时下,早7:00~9:00国内大多数省级电台都采取“新闻联播+新闻早高峰”的板块模式.只有极少数省级电台如山东台、安徽台、陕西台、黑龙江台等,在一小时新闻播报后,安排“行风政风热线”、法制节目或其它节目.  相似文献   

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改版为综合新闻直播节目后,以“追问”取势,拓展了节目内容,创造了早间广播新闻收听高峰。本文从节目选题、广播元素运用、深度报道等方面对《新闻纵横》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此探究早间广播新闻的运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调查表明,从电视早间新闻中了解昨夜今晨全球发生的新闻事件,已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早餐”。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设立早间新闻至今,全国33家省级卫视已有26家具有完备形态的早新闻节目。随着电视媒体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在正常节目中插播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各媒体所采取的种种措施里,经营新闻往往都成为不约而同的首选之举。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晚报为抢新闻,才把截稿时间向后一推再推,电视新闻节目也在早间时段里实施多次整点滚动播出。这样做的结果,现在看来是非常见效的,许多原来在早晨只打开收音机的人,现在也开始打开电视,开始捧起报纸。 仅就电视来说,它对早间时段的经营目前还远远没到可以“击掌相庆”或“高枕无忧”的时候─—只是把观众吸引过来不行,关键是要能够长期留住。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但是我认为只要多做努力,还是可以办到的。 研究受众心理,满足观众收视…  相似文献   

8.
电视早间新闻类节目的收视地位和影响力,眼下早已走过了存疑阶段,步入稳定的增长期,无论是各档节目的框架与结构有何不同,但新闻、信息、娱乐相结合的节目版式几乎成了早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构成定律,然而呈现的样态即节目的风格形态却仍存在探讨的空  相似文献   

9.
“新闻立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办好新闻节目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立台强台的基础和根本。如何办好早间新闻节目,早间新闻主播如何将节目把握好、呈现好、传递好,这一切都对早间新闻主播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07年1月1日起,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将原有在综合频道播出的《福建早间新闻》、《午间新闻》和在东南卫视播出的《东南早报》、《东南午报》分别合并为早间节目《早安海西》和午间节目《午间报道》。半年多来,栏目主创人员坚持"主流民生海峡特色"这一栏目定位,不断探索,努力开创民生新闻新局面,收视率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11.
褚芸  徐进 《视听界》2010,(4):100-101
专业频率的早间节目为什么“不专业”?原因并不复杂,从听众需求看,广播面对的是普通听众,普通听众最需要知道天气情况、道路交通、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从主持人方面看,将专业新闻做深做透的少之又少,尤其是经济类节目。早间新闻节目要是把“宝”全部押在专业新闻上,闷着头孤芳自赏,难免会曲高和寡。早间板块是全天节目的“龙头”,如果市场占有率过小,难以起到为频率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的作用,进而影响频率的经营。  相似文献   

12.
以新闻从业者的角度看,2008年是个重大新闻频发的年份,尤其是汶川地震的发生,以及北京奥运会的举行等,都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在陕两新闻广播"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北京奥运现场报道"等节目中大量采用了记者现场连线的报道形式,播出效果深受好评,即时播报的现场连线成为各种报道中优势最明显的报道形式,也充分彰显了广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央视二套推出的早间大型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已亮相数月,步其后尘的东方卫视早间新闻“看东方”也悄然登场,与央视新闻频道的早新闻构成三驾马车,在长三角电视领域形成早间新闻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4.
当今广播媒体在频道专业化、栏目多元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节目不断推陈出新,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然而就其内容来讲,真正能体现广播媒体节目采编水平和制作水平的标志,乃是专题节目尤其是纪实性新闻专题节目,利用纪实性新闻专题节目对发生在本地区有影响的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分析解读,可以进一步拓展新闻的视野,展示其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分为早间、午间和晚间三个播出时段,从这三个时段的收视时间、收视人群、收视状态和收视需求四个方面解读,分析三个时段的新闻播出内容及居民的需求特点,结合居民的生活为以后安排新闻内容提供支撑。材料早间新闻,如:《新闻30分》《财经新闻》;午间新闻,如:《今日说法》《新闻30分》;晚间新闻,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早间新闻被誉为居民生活的营养早餐;午间新闻又是人们中午休息时段可观赏的节目,被誉为居民生活的"午间快餐";尽管已经开通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和午间电视新闻节目,但是相对需求来说还是不足的,居民这个时间段正处于上班时间,开机率较低,因此晚  相似文献   

16.
只要留心一下众多新闻媒体就可以发现,许多事实都可能被各家媒体同时或先后报道。再留心一下这些被共同报道的新闻,更可能发现它们往往就像一篇大同小异的通稿,有时仿佛出自一人之手,让人不得不惊叹新闻操作层面的标准化程度之高。然而,这种严重同质化的新闻报道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早已成为各家媒体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之道固然很多,笔者感到,换位思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晓光 《新闻窗》2011,(3):70-70
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报业掀起了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随着电视采录设备的更新,广播电视新闻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与报刊的竞争也将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深度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成为热门节目。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新闻深度调查节目。  相似文献   

18.
彭霈 《新闻传播》2013,(12):14-15
国内早间电视节目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认为,国内早间节目发展策略首先应当坚持节目内容深度化,即追求新闻信息追踪化、娱乐信息话题化、服务信息深入化;此外,要将培养、包装优秀主持人作为提高早间节目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并借助微博平台为节目导视,吸引观众,强化互动。  相似文献   

19.
《江苏早新闻》是由江苏电视台新闻部主办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该节目自1993年3月1日开播以来,已形成了信息量大、公众参与性强、贴近生活、热心为群众服务等显著特点。电视台开办早新闻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江苏早新闻》是在全国较早开办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之一。该节目的采编人员从一开始便具有明确的创新意识,从节目内容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媒体市场的竞争态势不断加剧,许多媒体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改进和探索节目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在新闻节目的探索中,一些优秀的深度新闻报道节目不断涌现,特别是当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深度新闻报道节目深入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进行挖掘,通过广泛的调研和采访详细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寻找新闻事件现象背后的原因,实现深度新闻报道节目的传播价值。在深度新闻报道节目中,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不容忽视。记者型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