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广播剧导演如何慎重解析剧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9):120-120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也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的真实.以个性特色的声音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介绍剧情的发展。广措剧的导滇与电影、话剧、电视剧的导演一样,对剧目起着组织和指挥作用。广播剧的全部工作首先决定于剧本,但是,有了剧本并不等于就有了广播剧。当剧本被采用之后,写在纸上的平面文字只是一个半成品,导演要把平面的文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剧本的内容形象再现出来之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才算完成。剧本为一度创作,而导演艺术为二度创作。导演二度创作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剧本,所以要事先做好剧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微剧本是广播剧的一支,因此,它的特点也从属于广播剧的特点,但表现的更精粹、更单纯、更洗练、矛盾冲突更集中,更易于被新媒体所接受。微剧虽短,但是"五脏俱全",这就给我们导演带来了很多挑战,那么导演最先要做的是什么呢?首先要仔细认真地读懂剧本,深层次地去挖掘内涵与主线,其次就是挑选演员,帮演员一起来研究所演播人物的特点,以达到最极限的人物塑造,使作品更完美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素质广播剧导演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就是要有正式演剧的实践经验。舞台经验能够给导演增添理解角色的能力和向听众传达这种理解的才干。它教人们懂得如何把场景具象化。导演由于经常要指导演员,这样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广播剧本,最初放在导演面前时,不过是一个由白纸黑字写成的故事、一个用  相似文献   

4.
广播剧导演需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还要对剧本进行能动诠释,为此需对广播剧的表现风格进行准确把握,用声音创造丰富多彩的广播剧目。本文先对广播剧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广播剧导演的作用,创造多彩的世界,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袁起 《记者摇篮》2007,(7):84-84
广播剧是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戏剧艺术,一开始就是在导演的倡导和策划下由剧作家写出剧本,借鉴舞台剧导演的方式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戏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一部剧的完成,从策划、构思、剧本初稿到编辑修改,从导演到演员演播,从音乐创作、音效到后期合成,从播出到宣传推广到听众反馈,需要各个环节多个工种去集体完成。创作一部广播剧难,创作一部好的广播剧更难,而要将一部广播剧成功推向市场,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广播剧有很大的发展。从今年《全国广播剧展览月》播出的一些广播剧来看,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赢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但目前应该提出来的一点是,以改编为来源的广播剧剧本远远多于创作剧本。为了丰富广播剧品种,使广播剧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我认为应当增加创作剧本的产量。但是,如果仅靠电台的广播剧工作者来创作是不能满足需求的,从全国各电台的实际情况看来,大都人力不足,编制不全,力  相似文献   

8.
我与广播剧     
江涛 《河北广播》2004,(3):30-31
我1979年到艺部作学编辑的时候,恰逢领导人向我们提出制做广播剧的要求,那时“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我们河北台的广播剧制做仍是一片空白。有的同志说,没有编剧,没有导演,没有演员,没有剧本,没有音乐资料,没有音响资料,广播剧怎么做?按说这是一段老老实  相似文献   

9.
由德国公共广播电台和欧内斯特·巴赫戏剧艺术学院联合录制的广播剧《堂、堂、堂吉诃德——进攻、攻、攻》获得了2015年麦鲁利奇奖广播剧类第一名(大奖)。本期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阚平,从编剧、导演、配乐的角度,谈剧本改编、广播剧形态、音乐运用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2009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上,众多职业广播剧制作人提出,中国缺少广播剧的原创剧本。原因在于广播剧的专业作家很少,目前,全国只有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等几所高校设有广播剧专业写作的课程。剧本荒是造成广播剧举步维艰的现状的一个因素。笔者涉足广播剧领域近10年,先后创作了多部广播剧,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青年导演宁浩通过《疯狂的石头》以及《疯狂的赛车》在电影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宁浩导演的疯狂系列电影不仅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就,同时赢得了较高的票房,这也引来了众多学者开始研究他的作品。宁浩导演疯狂系类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剧中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转化成小人物的塑造,改变了以往英雄主义人物的塑造模式,这也是他的电影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也为电影界开创了另一个新的领域。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宁浩导演疯狂系列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具有的小人物情结。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广播的众多表现形式中,广播剧以声为媒、艺术气息浓郁。通常,地方本土的大型广播剧往往聚焦于一个重大事件或一个典型人物,通过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地方广播剧如何突破传统边界,提炼有特色的主题,塑造令人难忘的经典情境,推出别具特色的本土精品,值得探讨。本文立足地方广播剧制作,从主题提炼、情境营造、团队打造等角度,分析广播剧如何创新探索,开辟新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13.
一个好的剧本都会有它潜藏的主题意蕴,导演就应该依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悟,以独到的角度将作品特有的主题意蕴挖掘出来,运用广播剧丰富的声音表现手段外化、渲染、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14.
导演对于一部电视剧的“二度创作”在于他如何巧妙地运用电视技术手段,遵循电视艺术的规律,在主题立意、人物塑造、风格基调等方面构筑起清晰而深刻的屏幕形象系统,去表现电视剧本的文学构思,丰富剧本的内涵。李忠信作为一位追求艺术品味的电视剧导演,显然获得了这样的自觉。尤其在被舆论界称之为“姊妹篇”的江苏爱国名人电视剧《朱自清》、《戈公振》,不难发现他在选择有效的画面组接原剧本去表现  相似文献   

15.
“导演”这个专业,无论是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还是在欧洲的戏剧艺术中,都经历过由“有实无名”到“实有其名”的发展过程。而广播剧这个剧种一开始就是在导演的介导与策划下由剧作家写出剧本,借鉴舞台剧导演的方式创造出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在无线电广播出现的最初年代  相似文献   

16.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其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目前,在广播剧的制作中,对语言和音乐的重视自不赘言,而对音响效果的重视远远不够。 美国大片在音响制作上的执著与考究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拯救大兵瑞恩》中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的尖啸声,《魔鬼与黑暗》中那头杀人狮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低吼,《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令人震撼的沉重脚步声……启迪我们对广播剧的音响艺术不能等闲视之。 广播剧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甚至修养,还通过动作音响来补充和完善人物形象、通过动作音响洞悉人物的情感世界,运用环境音响  相似文献   

17.
吕卉 《中国广播》2006,(7):50-52,62
在姹紫嫣红的广播剧百花园中,广播短剧以其“短小精湛”而独秀一隅。作为一种特别的广播剧样式,它有短小灵便、戏剧结构不拘一格的特点,有虽然单纯却不失深刻的题材,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通过语言、音乐、音响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演绎人世间悲欢离合,纳千里于尺幅,给听众留下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8.
浅谈广播剧     
(一) 广播剧是电台专门录制的供广播用的戏剧形式。从一九二四年一月英国伦敦广播公司播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广播剧《煤矿之中》到现在,广播剧刚刚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新型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戏剧艺术。广播剧属戏剧范畴。必须有“戏”,有动感,有立体感,有时间的推移,讲究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即:一切从“听”出发。广播剧可以称得上是纯粹的“听觉艺术”,或者说是“声音艺术”。它借助于无线电波的翅膀,通过语  相似文献   

19.
导演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公认。那么,导演在戏曲广播剧(广播戏曲)中应该占有什么地位?它对戏曲广播剧的健康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它的特征、职责又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戏曲广播剧应当建立导演制导演艺术可以说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短暂的艺术。从戏剧的起源、形成至发展的全过程,步步可寻到导演的足迹。但是,导演、导  相似文献   

20.
(一) 广播剧《厉兵石头城》艺术地再现了建国初期,我党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元帅在南京钟山脚下创办新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这一段卓越的业绩。思想内涵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自然,音响逼真,音乐舒展贴切,是广播剧中的佳品,是一次“再创造”。广播剧《厉兵石头城》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先决条件就是话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出话剧鲜明的时代精神,生动的人物形象,严密的戏剧结构是广播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